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人们在进入物质时代的同时,精神生活困惑,信仰迷失,而中国当代艺术正以独特的身份进入到与人类文明的对话空间,并产生巨大影响。它对社会现实发问,对当代人产生质疑,它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与关注。文章通过“新生代”、“玩世现实主义”、“波谱”等艺术现象阐述了中国当代艺术的解构性策略,从艺术实践的角度论述了中国当代艺术文化身份是如何确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2.
陈延辉 《陕西教育》2009,(10):88-88
自栗宪庭将方力钧的“光头泼皮”系列油画定义为“玩世现实主义”以来,“玩世现实主义”就容易给人造成误解,认为他的“光头”系列只是对现实的一种调侃。其实不然,既然还没有离开现实主义的范畴,那么就必然有精神向往的意义。方力钧的“光头”系列,其实充满了对消费文化背景下的人文精神的内在焦虑。  相似文献   

3.
政府对意识形态主导权的掌握无疑是国家稳定发展的基础,政治现实主义作为西方思潮的一直在中国社会思想文化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一定程度上反映和影响着中国当代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20世纪40年代是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形态走向成熟的时期,该时期文学理论形态大体可分为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两大类型,现实主义文学理论是这个时期的理论主潮。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末期.文学创作中表现出一种与现实主义“本质真实”完全不同的真实观,即“原生态真实”。为了表现生活的“原生态真实”,“新写实”作家主张在创作时对生活本真进行“还原”。并提出了“零度写作”策略。“原生态真实”是消解现实主义意识形态写作的一种策略,是对现实主义“本质真实”的反动。从文化角度看,“原生态真实”是后现代主义文化在文学真实观上的反映,因而具有鲜明的后现代性。  相似文献   

6.
《蜗居》的电视版非常忠实于小说原作。电视剧《蜗居》的被禁不仅折射出了当代文化语境的非生态性,更暴露了整个当代文学创作的结构性匮乏:一是,写实性使《蜗居》在塑造人物、构置情节上遵循人物的情感逻辑和生活逻辑,而非当代都市小说那样在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的文化立场上书写都市文明病中的边缘群体,《蜗居》折射出了当代文学对"五四"文学"写实性"的整体性遗忘;二是,《蜗居》的悲剧性紧扣现实生活层面中的普通人,既不同于十七年文学、文革后文学将悲剧历史化处理,也不同于先锋文学、女性主义文学、寻根文学等将悲剧文化化或哲学化处理,《蜗居》使悲剧体现了舍勒意义上的那种普遍性,也打破了当代中国文学无现实悲剧的意识形态神话;三是,《蜗居》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折射出了现实主义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中的困境,现实主义已被沦为一种意识形态策略,从而使"现实生活"在当代文学中遭到遗失。因此,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不具备生态学意义上"灌木丛式",而更像是一株美丽而苍白的"盆景艺术"。  相似文献   

7.
现实题材影片创作的薄弱所造成的银幕与社会现实的距离和电影创作者对社会现实观照的缺失,以及电影创作中过度的商业化和娱乐化追求,已成为当下国产故事片创作中存在的明显问题。由于主流电影体现了主流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观与审美观,在电影创作生产和电影市场上占据着主导地位,它引领着中国电影的发展方向,是推动国产电影创作和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主角,所以其创作理应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和民众生活,理应更好地表现时代发展、社会变革和民众诉求,显示出更加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因此,在主流电影的倡导和实践中,就需要大力弘扬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强化现实主义精神,使主流电影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并努力追求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8.
梁罡 《中国高等教育》2021,(7):31-32,33
红色文化是高校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资源,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提供强大理论支撑,赋予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深刻的价值内涵,拓展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以红色文化加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可以增强大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相似文献   

9.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是人类文化的两个维度,主要存在两种关系模式:斗争性占主导地位的关系模式;同一性占主导地位的关系模式。中国传统文化属于后者。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和体用不二的基本精神决定了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缺乏必要的张力,这个特点导致了中国文化延续至今的双重困境:一方面,理想主义的形上之境被束缚在现实主义的形下之境中,缺乏哲学和宗教的终极关怀和批判维度;另一方面,现实主义的形下之境又被理想主义的形上之境所牵绊,缺乏对社会现实的科学判断,形成对人性的压抑以及对自由的限制。在中国现代文化的建构中,我们需要自觉地建设它们之间的张力结构。  相似文献   

10.
作为左翼文学运动史上著名的文艺理论家,胡风较早地对左翼文学运动中的现实主义理论及其左倾化理解进行了深度的反思工作,检讨胡风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想有助于深化对左翼文学思潮特别是现实主义文艺的认识。胡风的文艺思想一个鲜明的特征在于要求作家具有强烈的个体独立意识。胡风把“五四”的个性意识和战斗精神渗透到了现实主义理论内容的阐释当中。另一方面,胡风文艺思想非常强调现实主义文学的革命性、政治性以及阶级倾向性的意识形态诉求。胡风把“五四”这个复杂的文化政治事件整合进了革命主流话语的叙述当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处于文学革命与革命文学问的胡风文艺思想所导致的悲剧具备了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虽然美国现实主义文学晚于欧洲的现实主义文学,但却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美国现实主义文学是美国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并且衍生出其自身的特点。虽然在二战后美国现实主义文学有衰退的迹象,但其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并没有消失。在当代的许多作品中仍能看到美国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而最能体现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特点的作品则是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相似文献   

12.
"新写实小说"创作在大众文化潮起中的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90年代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共存的语境中,原以精英姿态出现的新写实小说作家们的写作处于在两者之间摇摆的状态。这造成了新写实小说身份的变异,并使其陷入无奈存在与期待突破的双重境域之中。透视新写实小说代表性作家作品,特别是池莉近年创作的转向,可勾画出新写实小说在90年代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3.
"新写实"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逐渐被评论界认可的同时,"新写实小说"的概念界定也随后被达成共识,诸如:中止判断,悬搁起理性的先入之见和精神预设,"反对观念的渗透和张扬、主张零度情感的介入、再现生活的原生态·还原生活"等,而刘震云被称为新写实主义的代表人物。通过对刘震云《一地鸡毛》、《单位》等写实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管窥到新写实主义的全貌。  相似文献   

14.
劳伦斯是处于英国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交汇点上的作家,他的小说既具有英国传统文学经典气质的沉淀,又融合了锐意创新的现代主义特点,现实主义成分与现代主义成分在不同的创作阶段及不同的作品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侧重,趋向于一种动态的平衡,这种动态平衡在《虹》与《恋爱中的女人》中达到了最佳稳定状态,两种成分交相辉映,营造出完美的平衡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魔幻现实主义作为一个文学流派,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对我国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就具有比较浓厚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一是《红楼梦》所描绘的现实是神奇的;二是《红楼梦》的虚构和夸张容易被人们所接受,是顺乎我国人民的观念和意识的;三是《红楼梦》对现实所持的态度是深刘地反映现实,反映存在于事物内部的规律性,而这些特点则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examines from a Social Realist perspective a set of issues in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regarding the problem of knowledge. It focuses upon the issue of relativism associated with the constructionist approach that since the time of the New Sociology of Education in the 1970s has constituted in different forms the dominant perspective in the field. It identifies features shared between constructionism and the ‘positivist’ approach with which it contrasts itself. It is argued that these two positions have more in common than is often recognized and draws upon Critical Realism as an alternative to both. Social Realism explores the sociological implications of Critical Realism for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7.
原始宗教生活是魔幻现实主义表现的主要内容之一。魔幻现实主义作家注重于对生死轮回的原始宗教信仰的描写与挖掘,并以此作为表现民族文化的实质性的内涵,实现民族文化的艺术追求目标。  相似文献   

18.
科学实在论至今仍是世界科学哲学界热烈争论的一个主题。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所争论的焦点之一是,科学理论对不可观察的理论实体的描述是真实的或者只是一种为“拯救现象”而做的虚设。面对反实在论的非难,科学实在论者提出一些辩护策略,其中之一就是成功论证。基于对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各自的立场的分析,我们提出确认科学理论真理性的进步评价法观点,认为当我们拥有的假说为真时,这种方法会让我们渐渐确认这点;当我们拥有的假说为似真时,这种方法会让我们改进这假说,使之向真理的方向进步;当我们拥有的假说为假时,这种方法会让我们将它排除。运用这种方法,能够使我们的科学探究活动朝着越来越趋真的方向迈进和发展,从而让我们逐步揭示未知的知识,由此而对科学实在论进行方法辩护。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60年代,台湾掀起了一场宣扬“健康写实主义”的电影运动,在台湾电影史上承载着重要的文化和美学意义。台湾健康写实电影一方面深受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影响,关注现实和小人物的生活;另一方面受到台湾当时政治背景的影响,健康写实电影对传统意义上的写实主义进行了本土化改造.使其成为服务于高压统治的电影形式。  相似文献   

20.
一种后现代:语言寓言--兼论东西的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是三种重要的文学形态。现实主义关注的是人的社会状态,表现社会的共同性;现代主义关注的是人的内心状态,表现人的共同性;后现代关注的是人的文化状态,表现文化的差异性。陌生化的语言既是后现代文学的形式,也是后现代文学的内涵,东西的小说由于具有对后现代精神深刻独特的理解而被认为是后现代时代的语言寓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