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爱是什么     
一天,上帝问了天使一个问题:爱是什么?天使无法回答,决定到人间寻找答案。在人间,天使碰到一位年轻的母亲。问她爱是什么,年轻的母亲充满柔情地看着自己怀里的孩子说:爱就是为他无怨无悔地付出。天使明白这是母亲之爱。  相似文献   

2.
<正>读了毕淑敏的《学会看病》,让我想起了很多年前看到的一个故事。两位身患绝症的母亲,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一位母亲,她觉得自己不久于人世,她要尽可能地为孩子多做点事,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做,孩子的衣食起居,母亲全部包办。第二位母亲,在知道自己的病情后,就开始教孩子洗衣服,教孩子整理房间,教孩子烧菜做饭,教孩子处事方法,教孩子自强自立。不久,两位母亲都永远地走了,两个孩子的情况也是截然不同。第一个孩子失去了母亲,就  相似文献   

3.
正婷婷从小性格急躁,自尊心极强,但从不娇气,她善于帮助别人,常常以大人自居。作为孩子的母亲,我从不溺爱她,只要是孩子能自己做的事情,我就会鼓励孩子自己去完成。很多时候,孩子的姥姥总是替孩子去做,这便给孩子创造了偷懒机会。很多次,孩子总是问我:"妈妈,为什么你不喜欢我啊?"其实,哪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  相似文献   

4.
刘珍莲 《家教指南》2006,(11):63-64
有一位母亲,十分疼爱她的孩子。表现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无微不至的照顾外,便是“孩子第一”的行为模式。这种行径,反映在吃东西上面,就分外明显。平常买东西,明明是一家四个人,她总是只买三份,省下自己这一份;喝牛奶,买三盒;冰淇淋,要三杯;喝汽水,三罐就够了;丈夫和两个孩子,永远享有优厚的待遇。而她自己,则总屈于不需要、不必考虑低姿态当中。这位母亲的出发点是爱孩子、爱丈夫,愿意把好的东西,优先让丈夫、孩子享用。只是,这份爱心,不但未能获得丈夫、孩子的认同和感激,反而形成丈夫、孩子视为当然的自以为是。有一回,一家人出游,做母亲的…  相似文献   

5.
夏萌信箱     
夏萌同志:我女儿现在2岁半,1岁多时,她很爱看画书、学儿歌。最近,我开始教她认字,可她好像不感兴趣,一听我问她“这是什么字”,就故意说别的事,把头担到一边。她最大的兴趣就是吃、穿,所以我就拿她心爱的东西,不认字就不给,强迫着她才学。我现在很失望,夏萌同志,您说怎样才能启发她爱学习呢?河南一位普通的母亲尚静芳一位普通的母亲:您的女儿是个普通的女儿,但也是个聪明的女儿,才二岁多就知道如何拒绝自己不想接受的。爱吃、爱漂亮是孩子的天性,并不为过,而强迫二岁多  相似文献   

6.
在网络上看到一位母亲所写的这样一段求助文字: 我女儿的爸爸刚刚去世两周,虽然现在还不知道难受,可慢慢明白就会很自卑,缺乏安全感.她是个内向胆小的孩子,一直在溺爱中成长,不知道关心体谅大人,总感到你做什么都是应该的,事事爱犟嘴顶撞,逆反心理特强.我都不知道怎么跟她交流才能成为她的朋友.  相似文献   

7.
怎样帮助孩子克服嫉妒心理肖峰在一次家教咨询活动中,有位母亲向我说起了她刚上小学的女儿。她说其女儿聪明伶俐.因而深受老师的喜爱。于是老师做什么事都爱叫她,动不动就表扬称赞她一番,弄得她成了老师的“小红人”。按说自己的孩子得老师的宠家长应该高兴才是,可这...  相似文献   

8.
我母亲是一位退休的中学教师,我的小侄女上学前几乎每个暑假都是在我母亲家里度过的。每天晚上小侄女听完故事和奶奶说"晚安"后,都要搂着她心爱的小毛毯才能入睡。面对这种现象我母亲百思不得其解,终于打电话来问我:"这孩子离了小毛毯就难以入睡,甚至哭闹,她是不  相似文献   

9.
首先,我肯定了孩子关心妈妈的行为,允许孩子将饼干带回去,并请孩子回去问妈妈:妈妈喜欢她这样做吗?为什么?我想孩子的妈妈一定希望孩子在幼儿园将饼干吃完。通过母亲的角色来教育孩子,孩子在情感上易于接受。然后,我再发给孩子饼干让她吃完,这样不会因为饥饿而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当然这种办法只能暂时一用,是缓兵之计。要想达到好的教育效果,关键是要让孩子懂得爱妈妈的方  相似文献   

10.
特殊的礼物     
“亲爱的宝贝.如果你活着.一定要记住妈妈爱你。” 这是一位母亲在灾难中给孩子最后留言.如此质朴的语言却饱含着无尽的爱,是一位母亲对孩子的爱。在灾难到来之际.这爱就像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固守着孩子,保护他平安。这是一份特殊的礼物.一份饱含爱意的礼物。  相似文献   

11.
如果向已经做了父母的人问上一句:您爱自己的孩子吗?或许大家都认为这是多此一问。但是在笔者看来,“爱孩子”和“会爱孩子”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爱孩子”是一种连老母鸡都会的本能,而“会爱孩子”则是时代对现代父母提出的更高要求。特别是现在,家里只有一个孩子,既要让他成人又得让他成才。所以,作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不应该只是给予孩子爱,更应该给予孩子正确的爱。一、爱孩子,要给他一个好的家庭环境。美国的教育家黛安·E·帕普利和萨利·W·奥尔兹有这样一段话:“如果儿童生活在批评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指责;如果生活…  相似文献   

12.
母爱     
母爱是伟大的爱,是充满慈祥、亲切的爱。伴随着婴儿的哭声,一个弱小的生命就这样诞生了。母亲的心里充满了喜悦,激动地久久不能平静。因为她知道,从现在开始,她已经成为一位伟大的母亲了,要担负起抚养孩子的重担。  相似文献   

13.
父母爱孩子,乃人之常情。可是,爱孩子要讲究方法。不然,就会走进溺爱的误区。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数年来的耳闻目睹和教育实践,不能不让我为一些父母爱孩子的方式、方法感到忧虑!在此,笔者想结合几例实事同为人父母者进行商榷:究竟应该怎样爱孩子?怎样做才不至于走进溺爱的误区? 有这样一位母亲,一天下午孩子离园后,我和她6岁的儿子正在  相似文献   

14.
正一、起:感知"怀念"师(播放季羡林小时候与母亲对话的录音):这是我国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小时候和妈妈的一段对话。你们猜猜他是谁?生:季羡林。师:录音中的母亲给你们留下什么样的感觉?生:她很爱她的孩子,很关心她的孩子。师:这样一位慈祥的关心、自己孩子的母亲在季羡林先生二十岁的时候,却永远离开了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季羡林先生的散文——(生读课题。)  相似文献   

15.
一位孩子的母亲曾焦急地对我说,她5岁的儿子是低能儿,因为孩子分不清红、绿色,不会做10以内的加减法,一定是色盲和弱智。她还向我请教教育这种低能儿的具体方法。为了检测孩子是否低能,我当着孩子母亲的面,做了下面两个实验。  相似文献   

16.
宫陈 《幼儿教育》2008,(4):12-12
<正>那天带女儿去新华书店,偶然读到一个故事,一位母亲问她的孩子:"如果妈妈和你一起出去玩,口渴了,又没带水,而你包里有两个苹果,怎么办?""我会将两个苹果各咬一口!"孩子答道。这位母亲非常失望,很想训斥孩子的不孝,但理智最终让她改变了主意,于是她温柔地问:"为什么呢?"孩子一脸童真地回答:"因为我要把甜的苹果给妈妈!"虽然只是个故事,但我依然为这位母亲感到庆幸,因为她带着宽容和信任听完了孩子的话,这使她感受到了孩子的爱,  相似文献   

17.
成全一棵树     
一个平常的春天,一位饱经风霜的母亲,向别人讨了几棵树苗。她要把苗栽在门前。母亲栽完树后,她的孩子从屋里一拐一拐地走出来。“妈妈,把这棵小树也栽下吧!”孩子的手里擎着一棵树苗。那是她丢弃的一棵。它又瘦又小,甚至还有一些枯萎。孩子吃力地站在母亲的面前。他是她最小的孩子,一出生就残疾。孩子擎着那棵树苗,满眼里都是渴求的光芒。母亲望着孩子站立不稳的腿,她犹豫了。她认为孩子是在做着一件没有结果,同样也没有意义的事情。等看到孩子眼里的那片灼灼的光芒,母亲终于点点头——就算它最终长不成一棵大树。孩子高兴极了,他小心翼翼地…  相似文献   

18.
一位母亲在电话里哭泣着向我们咨询,她说她的儿子非常优秀,曾经代表学校参加全省的数学竞赛获得了第一名。这位优秀的孩子还见过很多大场面,多次面对上千人、上万人表演钢琴独奏。可是令她困惑的是,为什么这样一个杰出的儿子,却不能面对生活中的一些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我问她孩子都不能面对哪些小事,她说:“我认为男孩子就应该很坚强,可是他却特别爱哭,遇到什么小事都哭。比如,铅笔芯断了,带到学校的水杯打不开了,他都会哭。总之,这个孩子好像很让我们失望。“其实,从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对他的投入就很大,作为父母我们深知…  相似文献   

19.
暑假家访,跟一位原本成绩比较糟糕的学生的家长谈她的女儿。这是一位豪爽的母亲,此刻她笑逐颜开,让我想起她不久前的忧心忡忡。她的女儿是我带的学生,是个喜欢成天在田里抓泥鳅捉黄鳝却对学习不“感冒”的野丫头。她母亲第一次来找我时,承认她以前对孩子太不负责任了,认为爱孩子无非就是孩子需要什么就给买什么。等  相似文献   

20.
特殊的礼物     
"亲爱的宝贝,如果你活着,一定要记住妈妈爱你." 这是一位母亲在灾难中给孩子的最后留言,如此质朴的语言却饱含着无尽的爱,是一位母亲对孩子的爱.在灾难到来之际,这爱就像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固守着孩子,保护他平安.这是一份特殊的礼物,一份饱含爱意的礼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