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爱玲的两部小说《金锁记》和《怨女》,是运用同一素材创作出来的但又迥乎不同的两个故事。《怨女》的主人公银娣相比《金锁记》中的"疯狂"的曹七巧呈现出"常态化"特征,这种改写反映了张爱玲对创作风格的自觉追求,是张爱玲一贯的苍凉文风的回归。  相似文献   

2.
略论张爱玲的《金锁记》谢裕华张爱玲是一位四十年代就名噪上海的著名作家。1943—1945年是她小说创作的丰收期和成熟期,如《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倾城之恋》和《金锁记》都写于这一时期。《金锁记》是其中最好的小说,也是她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创作的小说,从形式上看,最像戏剧的除了《心经》、《封锁》,还有《等》和《相见欢》.此外,张爱玲在《倾城之恋》、《金锁记》、《茉莉香片》和《琉璃瓦》等小说中也都穿插了一些类戏剧场景.张爱玲小说中的戏剧手法是张爱玲对戏剧艺术的敏慧借鉴,这既源于她自己的编剧经历,也因为其喜读萧伯纳、赫胥黎等作家的戏剧作品.  相似文献   

4.
《金锁记》和《怨女》是张爱玲用同一素材创作的两部小说,但从《金锁记》到《怨女》不仅仅是篇幅的加长,更是张爱玲生活积淀的展现和艺术技巧的成熟。《金锁记》多电影蒙太奇手法的运用,《怨女》多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金锁记》和《怨女》做了比较性阅读:主人公七巧与银娣的比较;悲剧的比较,即从主要的人物悲剧到多重悲剧;主要意象的比较,月亮意象和镜子意象。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是著名的女性小说写家,在她一生的著作中,女性形象是主要的,也是塑造得最成功最亮眼的。众多的作品与人物形象中,张爱玲对《金锁记》与《连环套》是最偏爱的,文学界也特别关注这两部作品。夏志清在文学史上给张爱玲定位时,曾将《金锁记》誉为“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张爱玲在二十三年的沉淀之后,又重新提笔将《金锁记》改写为长篇小说《怨女》,可见她对《金锁记》恋恋不舍的珍惜。  相似文献   

6.
晏淑君 《文教资料》2006,(20):81-82
张爱玲小说中,月亮意象发展的顶峰当推《金锁记》。本文由张爱玲的生活经历入手,分析了《金锁记》中月亮意象的内涵,指出它对中国文学传统中月亮意象的继承与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坛上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女作家,她的小说的艺术魅力和“张爱玲式”风格总是引起一次次的轰动。《倾城之恋》、《金锁记》等作品带给读者说不尽的感慨和思索,而今随着遗稿《小团圆》的面世,新一轮的“张爱玲热”也相伴出现。同时纵观《小团圆》,不难发现它与前期作品存在着一些差异。今即从文字、意象和人生观察透彻方面人手,以《倾城之恋》、《金锁记》和《小团圆》为代表,初略地探讨半个世纪以来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变化和“花开花落”。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创作的小说反映出她对爱情和婚姻的理解,尤其是《金锁记》中的婚姻观,反映出在当时社会中人们比较普遍的守旧婚姻观。对《金锁记》中各主要人物的命运进行简要分析,揭示当时整个社会的婚姻观实质及其对现代人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傅雷《论张爱玲的小说》对张爱玲1943年到1944年5月的小说进行了批评。除《金锁记》之外,他认为张爱玲小说有肤浅、华彩胜过骨干、题材狭窄等毛病;张爱玲则以《自己的文章》予以反驳,阐述了她独具个性的文学思想和美学思想。二者之间的冲突,主要源于性格、人生观及审美观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西方精神分析学派的“本我”“自我”“超我”理论在张爱玲最负盛名的小说代表作之一——《金锁记》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张爱玲对世事人生的深刻体察、对人物心理独具匠心的刻画,印证了她作为“当代中国第一位心理小说家”的创作实绩。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的大部分小说是以女性的情爱生活作为源题材的,情爱心理是她刻画女性形象的基本视角。本文从张爱玲《传奇》里代表性小说《倾城之恋》和《金锁记》介入,就其中女性形象的情爱心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正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在1847年出版了《呼啸山庄》这部小说,1943年天才作家张爱玲出版了她的代表作《金锁记》。刚刚出版的时候《呼啸山庄》并不被评论界看好,甚至被指责为"恐怖的、可怕的、令人作呕的小说"。可是在20世纪30年代,《呼啸山庄》的作者却被誉为"三姐妹中最伟大的天才"。方平先生更是认为《呼啸山庄》"足以和莎士比亚的伟大的戏剧前后辉映"。张爱玲的《金锁记》在当时得到了化名为迅雨的傅雷的高度赞扬。一、形成孤独性格(一)出身卑微  相似文献   

13.
《金锁记》是张爱玲一部较为著名的悲剧.小说中以主人公曹七巧为代表,各色人物较具有各式的畸形性格.可以说这部小说将封建社会人性的扭曲描写到了极致.本文对这部小说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潜意识的文化心理对其小说创作产生了极大影响。她的潜意识文化心理是悲观的人性论,对人性的认识主要是人的自私、冷酷、贪婪、无情等。这种潜意识文化心理是在其生存的家庭环境、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不幸的爱情经历等特定客观条件下形成的。张爱玲的小说创作受到了其潜意识文化心理的深深影响,她40年代前中期的小说《倾城之恋》、《红玫瑰和白玫瑰》、《花凋》、《封锁》、《金锁记》等,主要是展示了人性冷酷、自私、贪婪、变态等特性,即展现了其悲观人性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取张爱玲的代表作小说《金锁记》为研究对象,利用Access工具,对小说文本的语言文字进行字频统计、重叠形式检索,颜色词检索与统计,从词汇计量的角度出发,重点关注《金锁记》的语言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6.
把《金锁记》置于现代小说的发展背景中考察,它的艺术价值脱颖而出:环境展现中隐潜着人的异化;把性格小说和心理小说打成一片,成就迄今无超越;故事流动中,技巧纷呈。把《金锁记》和张爱玲的其他小说比,它既集合张爱玲小说的特点,又超脱于其他小说;小说内容独一无二;悲剧美于苍凉气韵中;因宽容,小说湿润如玉。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是著名的女性小说写家,在她一生的著作中,女性形象是主要的,也是塑造得最成功最亮眼的。众多的作品与人物形象中,张爱玲对《金锁记》与《连环套》是最偏爱的,文学界  相似文献   

18.
创作于40年代的张爱玲小说《金锁记》,历来是人们评论的一个焦点。小说借助于意象、暗示、联想等现代技巧,表现出现代人的孤独、苦闷、焦灼、异化、精神家园的荒芜与危机。在平民化、世俗化的审美追求中,隐含着现代人的严肃思考和深沉的悲悯。正是这种现代意识,使得张爱玲的小说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金锁记》是张爱玲的一篇极有影响的中篇小说。在《金锁记》中我们看到了张爱玲创作所独有的悲剧意识。无论从她自身的原因还是从作品的取材及写作特征来看,张爱玲式的“苍凉感”始终笼罩着她的作品。张爱玲将一种从乱世中悟出的人生体验变成了一种女性敏锐的艺术直觉,叙写了一个个悲哀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赵丽莉 《文教资料》2010,(35):14-15
莫瑞尔夫人和曹七巧分别是劳伦斯小说《儿子与情人》和张爱玲小说《金锁记》中的母亲形象,本文从内外因出发探讨社会压迫及性格弱点共同造成了她们一致的婚恋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