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凯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6):100-102
由于现代社会信息流动通畅,许多社会话题迅速形成。它们构成对社会公众的极大吸引,并在公众的讨论中形成舆论导向,使广告传播活动在目前新的信息环境下呈现舆论化的特点。广告传播舆论化成为了现代广告运动的新趋势,对广告传播效果产生深刻地影响。  相似文献   

2.
社会信息传播的多维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性、阶级性、时代性与工具性是社会信息传播活动的基本性质.技术因素和非技术因素均影响社会信息的传播."平等"与"间接性"因素在社会信息传播模式研究的趋势中应更加得到彰显,社会信息传播的时空"直接性"与"间接性"的关系是辩证的."公众←→专家←→公众"的社会信息传播模式正在形成,"专家"的"再现"将使专家成为传播过程中的一个平等分子.我国"以人为本"的社会信息传播理念要求"传者"为其社会信息传播负责.  相似文献   

3.
人们对通过广告信息传播的研究,总结出所谓的广告理论和传播模式。然而,广告业的发展仍大大超越了这些理论和模式的局限。现代社会信息化的程度远胜于人类历史上的任何时代,而多媒体、国际互联网的发展更是加剧了这一态势,大众传媒领域出现的诸多新现象是传统传播模式和理论所不能涵盖的。我们将在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在集权主义、自由主义以及社会责任理论和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后现代传播理论,试图针对这些新现象加以解释。后现代传播理论奠基于后现代主义的多元化、批判、否定等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4.
随着旅游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网络宣传已成为影响游客信息获取、旅游决策的重要途径.基于对旅游者需求和景区宣传需求调查,分析当前旅游文化网络传播现状,找出新媒体视角下有效的旅游文化网络传播平台对策,进而构建秦皇岛旅游文化网络传播平台.  相似文献   

5.
传播手段的变革与文学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时代信息的更新速度、传播速度空前加快,电子传媒日益普及,信息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在此情况下.文学传播的目的、内容、制作和传播的方式等,与受众对信息的认识、需求和受传方式发生了冲突,这种冲突必将导致文学传播的一定变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中国教育政策传播模式变化进行了考查.在内部传播系统、通过媒体中介的传播和与公众的直接传播中,教育政策传播模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即由直线模式转向波形模式,由政策宣传模式转向新闻发布模式,由窗口模式转向压力模式,逐步从原来占主导的单向传播转变为相互作用的双向传播.传播框架和逻辑正在发生着由"控制和宣传"向"协商和互动"的清晰转型.  相似文献   

7.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传播效果优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已经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生产工具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及思维方式,教育传播技术、媒介环境、媒体功能、传播效果等都发生了变化。为了适应这些变化,更好地提高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传播效果,本文以贝罗传播模式理论、德弗勒传播模式理论和戴尔经验之塔理论等为指导,分析信息化环境中的教育信息来源与教育传播要素,论述信息化环境中教育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构建信息化环境中的教育传播效果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8.
政府广告是政府形象传播的有效手段,它可以提高公众对政府的关注度,促进公众对政府信息的接受和贮存,引发公众的心理快感和美好联想,影响和引导公众对政府形象的认同。完善政府广告和优化政府形象传播,应该强化政府形象意识,重视政府广告的作用,善于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增强政府与民众的互动,发挥政府广告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功效,做到政府广告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9.
随着旅游需求向高级化与差异化方向的转变,以广告为主要形式、以大众媒体为主要依托的传统单向旅游传播模式,在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时,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兴电子媒体所唤起的消费需求格局,旅游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因此而萌芽并不断发展。由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内涵出发,阐述其特征与范畴,指出传统旅游营销传播的缺陷,探讨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在旅游业的应用,初步构建旅游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体系构架,以适应旅游业发展特点和旅游需求演进趋势的共同要求。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的互动性、及时性和个性化改变了企业和公众之间的交流方式。传统公共关系中以"人"和"传统媒体"为工具的传播形式已经不适应新媒体时代的需求。调整公关传播策略,加入新媒体元素,建立一种新兴的组织与公众之间的沟通方式是企业的当务之急。新媒体时代传播的内容更加丰富、信息扩散快、互动性强,但是也存在信息泛滥、难以把控的问题,对此,需组建公关团队,采取差异化传播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高校形象的好坏从整体上体现了一个学校在社会上的声望、信誉、社会地位,反映了社会对高校的认同程度,对高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从形象传播内容和途径进行分析,湖北省地方本科院校主要存在着视听传播系统标志不鲜明,缺乏新闻策划、宣传和公关意识,媒介传播系统不健全等问题。这些高校应拓宽网络媒体报道内容,加大报道力度;在校歌、校旗、校服方面体现学校精神,反映学校特色,突出学校形象,除了新闻策划和广告宣传外,还可以用公关来传播学校形象;充分利用印刷媒介、电子媒介和户外媒介三种大众传播方式,宣传高校,为高校的改革、建设、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2.
现代广告传播流程及其要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告已发展成为社会生活中一种有组织的应用传播形式,只有对现代广告传播流程及其广告信源、信息和受众等要素的特性,运用广告传播学、视知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进行客观而深层地研究,广告活动的科学实施并获得成功才将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所引发的信息时代传播革命,不仅使重大危机事件的影响更大、传递范围更广,还赋予了危机新的内容、形式和传播渠道。政府与媒体在危机传播中肩负共同的价值取向,作为社会心理安全阀的媒体,成为连接政府与公众沟通的信息桥梁。因此,政府应使其成为引导舆论的有力武器,通过媒体及时回应公众诉求;媒体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客观反映公众诉求,同时将政府的危机处理反馈给公众,消除社会心理不安。  相似文献   

14.
当今社会,信息已成为参与各种社会竞争的重要资源,信息的获取、采集、复制、传播在社会生活中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各级各类学校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方式方法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视信息的利用.在学校校报、网络、期刊、广播、宣传栏等众多学校媒体的信息传播中,校园广播是学校重要的舆论宣传阵地,在信息传播媒介、信息传播时效以及信息传播时间、信息传播的针对性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传播优势,信息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和作用方式.以信息传播的视野深入研究学校校园广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优势,积极寻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最大化的途径和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文化传媒的迅猛发展,广告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并对社会产生着或利或弊的影响,特别是广告在某种意义上对中国文化建设的影响,值得关注和深思。广告在传播商品信息的同时也在传播着文化观念,这种文化观念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文章从广告传播的角度对这种影响进行了正反两方面的探讨,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消费社会,企业、消费者在市场环境当中的角色互动、广告信息传播及其技术的不断变革,都对广告传播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根据这些变化以及当前广告传播活动社会责任的研究中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出了在新的市场环境与传播技术下研究广告传播社会责任的新路径和思路。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化社会进程加快,陕南农村信息传播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成为农民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农民信息需求和获取的多元性、信息消费能力的提高,正在深刻影响着陕南农村信息化进程。但乡村组织传播的弱化、农民的媒介素质、媒体的技术门槛等因素又构成当前对农信息传播的诸多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唐代音乐不仅高度发展而且流行及甚广.在一个传播媒介尚且简单、传播手段较为单一的社会,音乐如何流行与推广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文章即以此为关注点,对唐代音乐传播的社会环境、传播方式与手段、传播媒介和载体、传播的场合及范围等进行了论述与分析,旨在通过把唐代音乐放至动态中来观察,这有利于我们更全面更细致地了解唐代音乐文化与唐代社会.  相似文献   

19.
广告传播的意义系统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整个社会经济文化系统当中,广告传播的意义可以说是被建构在各种社会权力、利益体制相互纠缠基础之上.因此,对于广告的意义系统的把握,可以从营销学-传播学-社会学的多重角度进行剖析,形成广告意义系统结构的三个层次:营销意义、传播意义与社会意义.而从社会意义传播结构的系统视角去观照广告运动,特别是思考广告运动和社会生活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是重新把握广告的重要坐标,也是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广告研究理论体系建构的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网络传播模式已逐渐成为主流传播模式之一,被关注与重视程度与日俱增.本文旨在通过对比传统传播模式下的社会群体与网络传播中受众群体的心理特征及相关的情感、道德观、行为模式等各方面特点,分析网络传播中群体的特殊性,以提升社会对网络传播中群体心理特殊性的认识,更加理智和客观地对待网络传播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