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文化杂糅者的悲剧——《北迁季节》的后殖民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迁季节》叙述了男主人公穆的悲剧命运。穆掌握了英国的先进文明,却不能在英国生存下去。回到家乡又不能适应那种落后的现状。在一种扭曲的文化氛围中,他完成了心理、精神和现实世界的被殖民过程。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中的文化定位理论与穆的悲剧命运的成因不谋而合。这种杂糅的文化身份,使他永远难以将自己整合为单纯统一的个体,而时时处于自我身份的怀疑之中。  相似文献   

2.
作为恩古吉的代表作,《一粒麦种》自1967年发表以来,一直备受国内外学者,尤其是对后殖民主义感兴趣的批评者们的关注。学者们视作品中穆苟这一人物形象为消极角色,然而,如果将人物置于政治的层面去解读,其形象就与"背叛者"大相径庭。从伦理批评的视角,以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对"理想社会"的理想的政治理念为依拖,重新探讨穆苟的人物形象便可揭示民族主义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福克纳作为著名的美国南方作家,深受希腊文化以及基督教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他的作品中《八月之光》有着充分的体现。主人公乔不知自己身份而不断寻找自我,最终导致了自己悲剧命运的人物。本文采用原型批评理论,以古希腊悲剧英雄和基督教中的耶稣基督为原型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乔,披露了美国南方的种种罪恶,挖掘出《八月之光》中散发的人性光辉。  相似文献   

4.
福克纳作为著名的美国南方作家,深受希腊文化以及基督教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他的作品中《八月之光》有着充分的体现。主人公乔不知自己身份而不断寻找自我,最终导致了自己悲剧命运的人物。本文采用原型批评理论,以古希腊悲剧英雄和基督教中的耶稣基督为原型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乔,披露了美国南方的种种罪恶,挖掘出《八月之光》中散发的人性光辉。  相似文献   

5.
原型批评理论是跨文化、跨学科的研究典范,既对旧有的模式进行突破,又对各项理论进行有效整合,从而为自己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我们以"向后站"为理论视角既可以对作品进行"远观"式研究,从而把握其宏观性,又可以对作家作品在文化范畴内进行系统分析;既可纵观原型批评的实用性、启发性、局限性,又可凭借此窗口来窥探其前景与发展意义。  相似文献   

6.
原型批评是20世纪众多文学批评流派中的一支,在它提出的众多原型中,“英雄”作为文学创作中的一个重要原型一直备受作家和评论家们的青睐。而探求者则被视为一个“近英雄”的原型,一直被淹没在英雄原型的光辉之中。我们认为,探求者应被看作是一个独立的原型,随着现实主义小说的兴起,它有着和英雄原型同样的、甚至超出英雄原型之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道林·格雷的画像》讲述了一个外表俊朗,内心单纯的年轻人道林·格雷如何为了永葆青春与自己的画像互换身份故事。道林·格雷的一生是充满了悲惨和惶恐的一生。肖像代替他承担了岁月的重负和心灵的重负,他却没有因此而获得真正的解脱和幸福,相反他出卖了自己,出卖了灵魂,所到之处只留下悲剧。本文以荣格的原型理论为出发点分析了导致格雷悲剧的原因。得出结论:导致他悲剧主要原因是他没有完成个性化的成熟的过程,即认识到阴影和丑陋是人性的一部分,阿尼玛是男性内心深处的女性要素,而阿尼玛斯是女性心灵中的男性要素,缺失了就是人性的不完整,自己眼中,和他人眼中完美的自己并非真正的自己,而只是荣格笔下的人格面具。  相似文献   

8.
原型通常是指在世界文学中重复出现的一些基本内容,例如题旨、意向、母题和素材等等。弗莱的原型批评就是对这些反复出现的现象进行综合性分析。弗莱就是要打破作品之间的隔膜,从中找到普遍存在的共同意义。希腊神话中窃取天火的普罗米修斯被锁在高加索悬崖上,长矛刺穿他的胸部,大鹰每天早晨来啄食他的肝脏,几千年的折磨铸就了这个悲剧英雄——为人类受难的原型。受难的耶稣"形象现已成为原型意义上的文学意象。哈代在《苔丝》中将心甘情愿承受磨难的女主人公苔丝描写成耶稣基督精神的载体,体现了纯洁、忠诚的女性准则。中国神话中的大禹之父鲧和为求雨而被暴晒至死的鲧,都是受难原型的典范。  相似文献   

9.
试从《一粒麦种》中卡冉加、基孔由和穆苟三个主要人物的分析和对友情、爱情以及民族的背叛三个方面来解读殖民主义从边缘向中心靠近的过程中人们竭力为实现国家独立这一伟大的民族理想的同时个体对它的不同程度的背叛,分析被殖民者在抵抗殖民主义中由于殖民主义下民族主义局限性和个体认知偏差导致的背叛和梦想的幻灭。  相似文献   

10.
论文分为五部分,主要着眼于神话主义和原型批评的一些基本概念。前四部分分别介绍了“新神话主义”、“纯真神话”、“神话与神幻故事及英雄史诗”和“原型批评”,最后一部分“结语”阐释了神话学的意义及缺陷。  相似文献   

11.
论文分为五部分,主要着眼于神话主义和原型批评的一些基本概念。前四部分分别介绍了“新神话主义”、“纯真神话”、“神话与神幻故事及英雄史诗”和“原型批评”,最后一部分“结语”阐释了神话学的意义及缺陷。  相似文献   

12.
《等待野蛮人》是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南非作家约翰·马克思韦尔·库切的作品之一。根据荣格心理原型理论中关于人格个性化的理论,文章旨在分析老行政长官由服从帝国意志到以自身命运抗衡那种社会主流意识,最终获得正义良知并真正意识到个体生命和个人权利的珍贵的心理成长过程,他的人格面具调解了他的自我和外部世界,使他正视到自己的阴影,他的个性化是成功的。这样的分析展示了深层心理中人格面具原型和阴影原型进行生死搏斗的磨难历程,具有揭露和批判西方殖民残酷与虚伪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雷宇 《文教资料》2011,(31):25-26
英国女作家J.K.罗琳所写的《哈利·波特》系列一经出版就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魔法风潮。主人公哈利·波特作为魔法世界的拯救者。被命运推动着完成惩治邪恶.保护弱小的神圣任务。这与神话原型批评代表之一C.G.荣格所总结的英雄原型不谋而合。而乔瑟夫·坎伯的《千面英雄》对英雄历险的模式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反映在《哈利·波特》主人公的创作中,符合了人类的英雄崇拜心理和对英雄历险的期待和预设,使主人公形象得到升华.赢得各阶层读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14.
桂永才 《海外英语》2020,(7):180-181,189
英国当代著名作家约翰·福尔斯的作品饱含鲜明的生态批评思想.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重点从女性主义批评、形式批评、神话原型批评、心理分析批评等角度对文本进行分析.以他的著名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捕蝶者》《魔法师》为例,深入挖掘小说中蕴含的大量的生态思想,揭示约翰·福尔斯的生态批评旨归:倡导人们弃以自然的征服者到自然的保护者,弃以绝对的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中心主义,启发人们要处理好自己与自然、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才能摆脱生态危机,实现人和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对寻根小说《小鲍庄》进行重读,旨在通过对洪水神话在小说中的置换变形,以及"为人类受难的英雄"和"毁灭—重建"的神话原型在文本中移位的探讨,深入分析以"仁义"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衰微。  相似文献   

16.
在丹尼尔·笛福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1719)中,主人公鲁滨逊在英国资产阶级大规模殖民扩张的大背景下,与传统群体关系日益疏离.其中最直接、也是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殖民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鲁滨逊对"家"的理解.一方面,传统意义上的"家"在鲁滨逊看来显得微乎其微,另一方面,他与他的"荒岛之家"又表现出了特殊的亲密.鲁滨逊所谓的"家"并不是以感情纽带定义的,而是以他是否能成为自己的主人、控制一切的操纵者而定义的.  相似文献   

17.
涂沙丽 《文教资料》2006,(32):58-59
本文采用原型批评的角度,以基督教神话为着眼点,从人物原型和主题原型两方面出发来解读奥尼尔的悲剧作品《送冰的人来了》。通过分析,笔者认为:该剧主要人物的原型为基督教神话中的亚当和夏娃;而该剧的主题则围绕着基督教神话中堕落与探寻这一主题原型展开。  相似文献   

18.
借鉴原型批评的观点,作者认为《游泳者》的艺术魅力在于它蕴含了丰富的原型。本文从神话原型、《圣经》原型、四季原型、意象原型四个方面来探讨奈迪作为悲剧人物,他的人生追求和探寻之路必然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19.
在电影《勇敢的心》里,罗伯特·布鲁斯只不过是一个懦弱又自私的贵族,最后甚至还出卖了英雄的华莱士。然而在历史上,最后也是这个罗伯斯领导苏格兰人走向独立的英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角度试图对《原野》作一全新的评价,认为《原野》复现了一套古代英雄的复仇神话,含有许多原始意象,追求一种原型审美理想,用以弥补现代人性与灵魂的匮乏与病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