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意境"在中国美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宋词是一种相对比较个人的、情感的文学体裁。如何在翻译中再现原词的意境美是译者的一大难题,本文将探究如何在宋词英译中再现古词独有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2.
赵兰 《学语文》2015,(3):27-28
中国古代诗词教学有其特殊性,切实提高宋词教学效果,有必要采取"读一读,感受美韵""说一说,知人论世""理一理,抓住关键""赏一赏,以点带面""比一比,以词学词"等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3.
宋词排行榜     
"柳"和"梅"是古代诗词中的经典意象。一说起"柳",我们不仅能够想起青青的柳条,更能够体会到长亭古道折枝赠别的留恋;一说起"梅",我们不仅能够看到它的颜色,闻到它的清香,  相似文献   

4.
怎样读宋词     
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高峰,宋代则是词的鼎盛时期,所以历史上唐诗、宋词并称。词是中晚唐、五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抒情诗体。唐圭璋先生编辑的《全宋词》,著录词人一千  相似文献   

5.
吴伯箫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和深具影响的散文作家。吴伯箫于1931年冬至1935年春任职国立青岛(山东)大学,并在《民国日报》兼职。在青岛,吴伯箫迈出了社会生活的第一步,辑于青岛的散文集《羽书》奠定了他在3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地位。"七七"事变后,吴伯箫投笔从戎,踏上抗日前线,奔赴延安,成为从山东和青岛走出去的献身于新中国解放和建设事业的作家、教育家的代表。  相似文献   

6.
词,是一种声音艺术。从其创作到接受,无不诉诸我们的听觉意识。词中包含有许多声音意象(简称"声像"),对词之情感、意境、风格及文化表达有着重要作用。其中鼓声,作为乐器"声像"之代表,在宋词中频繁出现、形态各异,有着独特的情感表现与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听箫     
一直以来都喜欢箫,喜欢它空旷、低沉、悠长的音色,古朴中透着一种苍凉。静心聆听,箫声仿佛穿越时间的低声絮语,诉说着一个个逝去已久的故事,那声音听来如此亲切,唤醒了被尘封的记忆,又像是一卷发黄的水墨画,只是那深深浅浅的墨色,便营造了一种心情。箫的世界是夕阳落下,微暗的天色中连绵起伏的踊  相似文献   

8.
宋词排行榜     
王国维先生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辞、汉赋、六代骈文、唐诗、宋词、元曲都是我们中华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尤以唐诗宋词为我们所熟知。提起唐诗,我们自然会想起"诗仙""诗圣""诗佛""诗豪""诗鬼"等一系列唐代诗人的雅称。这些雅称一  相似文献   

9.
翻开宋词,栏杆作为一种意象大量存在。栏杆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建筑形式,为什么会得到宋代文人的如此青睐呢?第一,这与我国传统的文化积淀是分不开的;第二,栏杆意象在宋词中的频繁出现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第三,栏杆意象的出现与词体本身有着密切的关系;第四,其出现展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深层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0.
翻开宋词.栏杆作为一种意象大量存在。栏杆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建筑形式,为什么会得到宋代文人的如此青睐呢?第一,这与我国传统的文化积淀是分不开的;第二,栏杆意象在宋词中的频繁出现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第三,栏杆意象的出现与词体本身有着密切的关系;第四,其出现展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深层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1.
萧云从《离骚图》是我国古代楚辞图绘的精品。通过对《离骚图》及近八千字的序跋注文的研究可知,萧云从不愿蹈袭前人画作,力求有所新创,显示了对艺术创造的苦心经营和独创性追求;基于绘画的诫世功用,萧云从的图绘多蕴有规劝鉴诫的思想内涵,体现了笔之所到、思之久远的人文关怀。作为明代遗民,萧云从深契于屈子的爱国之心,在《离骚图》笔墨之中,灌注着深沉的哀愤和思怀故国之情。  相似文献   

12.
古琴作为中国的传统乐器早在周代就已经在民间流传,但古琴在跨越其它普通的乐器而成为“八音之首”则主要依托士阶层的存在。在汉代,众多的士阶层视古琴为雅器,借用琴曲抒发他们的内心情感,琴学也成为文人精神之寄托而具有人文音乐的性质,因而从根本上将古琴从“艺术琴”提升到“人文琴”的地位。文章主要通过汉代琴学造谐、汉代古琴作品、汉代古琴技法及汉代琴学的“人文琴”特征、汉代琴学的乐教思想几方面来阐释汉代琴学在中国琴史中的重要地位及影响。  相似文献   

13.
崤函古道位于今黄河三门峡段南岸崤山之中,是沟通长安与洛阳两大古都东西干道上的枢纽路段,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较高历史价值。由李久昌教授主编的《崤函古道研究》,不仅从历史文化的角度重新估价崤函古道在中国古代交通史上的历史地位,而且改变以往对崤函古道研究的思维定势,将三门峡漕运研究纳入到其整体研究体系之中,拓宽了崤函古道研究的路径。该书的编定体例也体现了编者对于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这两大现实课题的关怀,是认识和研究崤函古道一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权威性文献。  相似文献   

14.
斫琴在琴学的律、调、谱、曲、论中占据重要位置。古代斫琴,不仅工艺精湛,还寄寓了丰富的人文感悟和美学内涵。从先人对古琴起源与创制的想象,到斫琴工艺的各个环节,包括材质选辨、琴形构造、琴音设计等,都充分地表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5.
上海,是萧红离开东北后,居住时间最长的城市,也是萧红生命与创作的重要阶段。研究和梳理萧红上海时期的生活,还原萧红在这段时期内所经历的经济状况好转、人格尊严诉求及其与萧军的感情生活过程,对揭开萧红短暂生命中的诸多真相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萧红的小说,作品中的主角大多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不幸女性。在同时代的女性作家中,萧红在刻划女性人物的深刻性和真实性上,可称得上独树一帜。她以自己悲剧性的人生感受和生命体验,深切地关注和思考所处时代的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萧红在揭示女性悲剧命运的同时,也注重挖掘这些苦难女性心灵深处的闪光点和人格魅力。她笔下的女性充满着独特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17.
“章且须放荡”,是萧纲学思想的核心。他认为学创作不应受“礼义”持身的儒家诗教制约,而应当大胆描写情性、情欲,自由恣肆地抒发真情实感。他还提出了“寓目写心,因事而作”的创作原则。从本质言,这是一种叛经离道的学主张。  相似文献   

18.
《逍遥游》与《离骚》都体现出浪漫主义特色,它们都充满想象,但又有差别。《逍遥游》表现为一个一个的寓言,《离骚》主要通过神话来体现。《逍遥游》表面冷静,感情深隐,《离骚》感情直露奔放。  相似文献   

19.
山水自然,诗人悲遇的寄托之所。中国古代很多诗人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下,寄情自然山水,以山水为诗,以自然物象抒情,赋予了山水自然丰厚的人文色彩。山水自然以其特有的丽质影响着诗人的生活、意志,化解着诗人心中的悲苦。所以山水自然在古人的诗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20.
啸即打口哨,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传统、鲜明民族特色的音乐形式。魏晋间著名辞赋家成公绥所创作的《啸赋》就是以“啸”这种在魏晋文人中广泛流行的口哨音乐形式为吟咏对象的抒情咏物赋名篇。透过这篇赋,我们不但可以找回久已失落的古老音乐形式,而且可以看出,它集中表现了自然、高雅、中和的音乐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