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兰斯顿·休斯:黑人文化的歌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斯顿·休斯是美国黑人文学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作家,是“哈莱姆文艺复兴”的灵魂人物之一。休斯主张黑人文学保持黑人特色,最终达到与主流文化的平等,他的诗歌引入黑人方言与音乐,首开“美国黑人诗歌”的先河。休斯对美国文学的贡献是十分巨大的。  相似文献   

2.
梁媛媛 《考试周刊》2012,(35):28-29
兰斯顿.休斯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黑人诗人之一。作为哈莱姆桂冠诗人,休斯的诗歌渗透着他对黑人的深厚感情。《疲惫的布鲁斯》作为休斯早期诗歌的代表作,其艺术创新体现在他将美国黑人音乐形式及方言巧妙地融入诗歌创作中。本文围绕文体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前景化,对休斯诗歌《疲惫的布鲁斯》中的语言变异现象进行简要分析,使读者可以更好地体会休斯诗歌所展现的艺术价值,并且更深刻地体会休斯在诗歌中所传达的对黑人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3.
王玲 《华章》2007,(4):126-126
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小说《紫颜色》通过对小说主人公西丽亚人生命运转折的描绘,揭示了作品要求妇女解放的女性主义和解决对黑人种族歧视的反种族主义的主题,从而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敲起了警钟.《紫颜色》充分显示了艾丽斯·沃克对黑人妇女命运的关注,其"女性主义"思想与创作逐渐走向成熟的轨迹也清晰可见,从中可看出作者对女性主义文学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即将成人》是美国非裔作家理查德.赖特的一部知名短篇小说。作家对黑人英语方言的运用,是这部短篇的一个重要写作特色。在社会语言学背景下,作为写作策略的黑人英语方言在该短篇中有三种功能,即身份确认﹑差异呈现和矛盾呈现。配合着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赖特成功地运用黑人英语方言作为其写作策略,使得读者能够流连于故事之内﹑冥思于故事之外。  相似文献   

5.
道格拉斯的《一个美国黑奴的自传》和雅各布斯的《一个奴隶女孩的生活事件》是美国黑奴自传的代表作。它们有着奴隶叙事的共同特征,但因为作家性别不同,所以写作的视角、作品所表现的意识形态也大不相同。但两位作家的作品为黑人及黑人女性文学提供了范本,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兰斯顿·休斯是美国黑人诗歌发展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的方言诗是其诗歌中最具黑人文化特色的部分。通过质朴的黑人英语方言,兰斯顿·休斯充分的展示了黑人文化魅力。兰斯顿·休斯的方言诗是对黑人文化甚至整个美国文化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女权运动得到飞速发展,在社会多个层面女性不断不到认可,在观念、情感上也获取到前所未有的尊重。在这个阶段中,黑人女性作家同样不断对女权运动中族群歧视及黑人社会中性别偏见等问题展开研究,又称为黑人女性意识觉醒奠定了有力思想基础。文章将当代美国黑人女性作家玛雅·安吉罗的诗歌作为切入点,对揭示黑人女性文化身份、指引黑人女性走出边缘、重构黑人女性文化身份展开了逐一探讨,旨在为如何提高对玛雅·安吉罗诗歌中黑人女性意识的有效认识研究适用提供必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托妮.莫里森在她的第二部小说《秀拉》中刻画了一个既疯狂又叛逆的黑人女性秀拉。这个形象是美国文学之前从来没有过的。正如19世纪的女性作家笔下的疯女人,秀拉也是黑人女性作家的非理性替身。通过这个反传统的秀拉,作者充分表达出自己对白人和男人占主导的社会的不满和愤恨,并审视了黑人女性在双重压迫下没有自我的生活和旧传统文化强加给黑人女性的令人窒息的性别角色,强有力地为黑人妇女的解放和独立而呐喊。事实上这也是男权社会的女性为了取得独立和平等所必然走的一条路。  相似文献   

9.
吴太宇 《语文知识》2013,(4):102-103
美国当代黑人作家拉尔夫·埃里森的小说《看不见的人》,是美国历史上当之无愧的黑人史诗,有着重要的文学价值。小说显示了作者洞察美国现实社会的超强能力,体现了作者大无畏的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10.
梦想     
兰斯敦&;#183;休斯作为黑人作家,深深扎根于美国黑人民族的生活土壤之中,这里选用的《梦想》,诗歌短小,结构紧凑,比喻形象,略带有黑人音乐的风格,非常易于诵读。它揭示了梦想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告诫人们要紧紧抓住梦想并为之而奋斗,生活才会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西尔维娅·普拉斯是美国现代诗坛极具艺术才华的女诗人,其写于1959年的《雪莉角》围绕外祖母位于海边的家而展开。由于普拉斯外祖母的家就在雪莉角且普拉斯和外祖母间有着深厚感情,学者一般认为这是首悼念外祖母的挽歌。突破普拉斯的个人叙事,采用苏珊·朗格的美学理论来分析,这首诗实际上是普拉斯创造的一个生活幻象,诗歌中的每个元素都只具符号性,不具真实性。这个幻象同时具有生命体征,它包含着人类的普遍情感,具有超越自白派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12.
《雪野宁静》是美国当代著名诗人罗伯特.勃莱的开山之作,出版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它出版后经历了一个从广受质疑与贬斥到倍受欢迎与赞颂的接受过程,有批评家认为,"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另一个时代的开始"。二十世纪上半叶美国诗歌是由以艾略特、庞德、威廉斯等为代表的现代派独领风骚,而《雪野宁静》出版后所遭遇的不平凡经历,迥异于现代主义的诗歌风格,其独特的艺术气质给我们开启了一扇了解一段美国诗歌历史的窗口,美国诗歌正是在这一时期发生了某种根本性的转向。  相似文献   

13.
张梅 《海外英语》2012,(7):222-224
Emily Dickinson,one of the most celebrated American poets,writes nearly 1800 poems during her lifetime.Her poetry,a flower rooted in Puritanism,expresses the poetess’s love for life,mediation on nature and religion,and longing for beauty and truth.Along with Walt Whitman,Dickinson is regarded as the pioneer of American modernistic poetry.However,studies on such a great poet are main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terary criticism,and few of them are from the linguistic approach.This thesis will give a detailed analysis of one of her poems in the perspective of deviation,so as to reveal her unique stylistic features.  相似文献   

14.
谭嗣同诗歌中创作了许多鲜明的意象,这些意象寓意深刻,描写生动,无疑给他的诗歌增添了丰富的内涵。其中“江河”意象是众多鲜明意象之一。试从江河意象在谭诗中的意义、谭诗中江河意象的地域特色、江河意象描写中的艺术手法三个方面来揭示谭诗的丰富内容及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5.
意象思维是中国古代特有一种思维方式,无论是诗歌创作还是诗学评论,即通过意象来表达作者的情思。唐代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无疑就是其中的美学典范,文本中有着大量的精炼性词组构成的密集意象群,以此来体现古典文人的诗歌创作论和诗歌批评论。同时由于司空图的妙笔生花,《诗品》集诗学与诗歌一体的文本特殊性,又分析了《诗品》意象下所隐含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6.
美国诗人伊丽莎白·毕肖普的作品中曾多次出现大海、沙滩、矶鹞等形象,但因其节制的文风,以及作品中大海多变的形象,让人无法把握其文章的深意。本文试图通过文本细读来解析其作品中"大海、沙滩、矶鹞"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在对海洋的描述中,毕肖普完成了对生命意义的探究,向读者展现出人生渺小中的神奇,平凡中的伟大,并帮助作者更好的认识自我。  相似文献   

17.
Malaika Favorite's Furious Flower Poetry Quilt (2004) is an acrylic painting that depicts 24 portraits of leading poets of the African Diaspora. Commissioned by Dr Joanne Gabbin, English professor and director of the Furious Flower Poetry Center at James Madison University, the painting is part of a larger programme of poetry education. The painting's interweaving of the portraits with fragments from the poets’ writing functions to create an interactive visual‐textual body of poets and poetry, a collection which has been taught at all levels of education from primary school to university. Its quilt structure pays homage to the historic role of women in preserving history and memory. The painting also serves to construct a pan‐African identity and collective memory about slavery, African American history and empowerment.  相似文献   

18.
清代皖籍才女庆凤晖,出生于一个拥有"数世科名,门第清华"的文化望族,自幼饱读诗书,颇负才名。其著作《桐华阁诗集》题材多样,内容涉猎广泛,又因历经晚清国族沧桑、身世浮沉的巨大变故,诗歌风格清刚豪迈,情调沉郁悲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人印记。通过对庆氏家族的考察和凤晖作品的解读,有助于我们了解处在历史大变动时期这个家族的文化底蕴及作家本人的内在心灵。  相似文献   

19.
作为美国诗歌史上唯一可同华尔特·惠特曼相媲美的伟大诗人,狄金森的诗歌以想象丰富,意象奇特、艺术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著称。从狄金森诗歌意象涉及最多的自然、情感、宗教入手,寻找其诗歌灵魂的吉光片羽,探寻这个敏感与敏锐的女诗人之魂。  相似文献   

20.
伊迪丝·希特维尔(Edith Louisa Sitwell,1887—1964)是20世纪上半叶英国现代主义女诗人,她深受法国象征主义影响,且对彼时英国诗坛倡导的写实之风大为不满,强调诗歌艺术性,提出艺术是生活的变形。同其他现代主义诗人一般,伊迪丝的诗歌立意在于表达现代人的空虚与焦虑情感,但在创作手法上锐意创新,既在诗中设置奇特意象,又侧重于诗歌的声音元素,使其诗一反同时代诗歌的僵化、疲软之风,在20世纪英国诗坛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