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楚苹 《科教文汇》2010,(2):44-45
在西方传统人文思想中,死亡作为生存的对立面,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和价值。许多杰出的人文作家都借助作品中的死亡叙事进行对个体的生命关怀。在哈代的悲剧小说中,人物常常笼罩在一种悲观、颓废、绝望的现代意识之中,自我受到约束,只有死亡才能帮助他们摆脱束缚、实现自我、获取自由。哈代运用"保护性死亡"的叙述,让人们在感受死亡的同时,也感受到生命价值和人性尊严的可贵。  相似文献   

2.
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死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死,而是由死观生。它使学习者从省思死亡中,理解生命的价值以及生命与死亡的关系,珍惜和热爱生命,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努力地学习和工作,从而促进生活品质的提高。死亡教育在我国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3.
王翔 《科教文汇》2008,(26):71-71
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死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死。而是由死观生。它使学习者从省思死亡中,理解生命的价值以及生命与死亡的关系,珍惜和热爱生命,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努力地学习和工作,从而促进生活品质的提高。死亡教育在我国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4.
张琴 《知识窗》2015,(2):81
死亡是生命的最终归宿,生命也因为面临死亡而精彩燃烧。面对死亡,人们总是惊恐的,但是泰戈尔却在诗歌中表达了他对死亡明朗而豁然接受的心态,他打破常规地在诗歌中解析了对死亡的理解,具有高度的文学价值和哲学意义。本文对泰戈尔诗歌中的死亡意象的分类和成因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超越死亡—海明威死之哲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建芳 《科教文汇》2008,(19):235-235
人是有智慧的生物,人不仅是要活着,而且是要活的有价值。而死亡造就了人的生命价值的失落,如何面对死亡。让生命更有价值是人类持续不断的思考。海明威在他的一系列作品中表现的死亡哲学,对我们的人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告诉我们要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就要让自己的生命与整个人类的生命联系起来,让个体的生命在整个人类中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6.
人文知识是实施生命教育的有效方式,是高等数学教学的必要补充。本文介绍我们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人文知识的一些理念和做法,如通过人文关怀来加强师生沟通、利用人文知识来深化数学生命教育价值以及借助人文内容突破数学生命教育局限等。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狄金森的诗歌创作主题严肃、格调高雅,但对其诗歌中的黑色幽默却不甚关注。甚至有很多人认为她关于死亡的黑色幽默平庸,肤浅,并没有给诗歌自身的魅力增色多少。但在笔者看来,狄金森诗歌创作中关于死亡的黑色幽默正是其诗歌的独特魅力所在,它反映了诗人对生命和死亡举重若轻的别样领悟。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狄金森的诗歌创作主题严肃、格调高雅,但对其诗歌中的黑色幽默却不甚关注.甚至有很多人认为她关于死亡的黑色幽默平庸,肤浅,并没有给诗歌自身的魅力增色多少.但在笔者看来,狄金森诗歌创作中关于死亡的黑色幽默正是其诗歌的独特魅力所在,它反映了诗人对生命和死亡举重若轻的别样领悟.  相似文献   

9.
安梅 《科教文汇》2007,(8Z):183-183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狄金森的诗歌创作主题严肃、格调高雅,但对其诗歌中的黑色幽默却不甚关注。甚至有很多人认为她关于死亡的黑色幽默平庸,肤浅,并没有给诗歌自身的魅力增色多少。但在笔者看来,狄金森诗歌刨作中关于死亡的黑色幽默正是其诗歌的独特魅力所在,它反映了诗人对生命和死亡举重若轻的别样领悟。  相似文献   

10.
中西方对"生死"哲学的理解不同,导致了中西方在具体的讣告新闻写作中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西方人更注重死亡是生命的新生,中国人更强调死亡的生命终结的事实,因而导致中西方在讣闻报道的主题、主体、写作风格、排版风格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对于《雅典的泰门》的传统解读主要侧重于讨论该剧的未完成性、其语言风格,缺乏戏剧紧张冲突和对主人公内心的深层探索等方面,但是如果从弗洛伊德视角来解读该剧可以为欣赏理解该悲剧提供一全新角度。如果从弗洛伊德视角来看,我们可以认为是泰门的死亡本能促使泰门走向自我毁灭。在剧中的后半部分泰门心灵的死亡本能淹没了其生命本能,其外在表现在于泰门的泰门的穴居、恶毒咒骂人类、自虐和他虐以及最后的自杀。  相似文献   

12.
教育作为人类特有且最有交往与传承价值的活动,经过数代哲学家与思想家对它以及人类理性的反思与批判,在今天却由于被过度的理性化与抽象化而忽视了教育对人类本身自我的关注,忽视了教育应走进人文与价值世界的使命。事实上,教育应关注人类生命价值本身,关注人类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3.
余华在其小说作品中常写死亡,同时又用死亡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深入理解与感悟。余华在作品中不只是为了写死亡,更多的是为了显现在其冷漠背后对人生的悲悯和人文关怀。余华不光在作品中写了死亡的必然,还写了死后余生的生命的尊贵与顽强。即使人们猛醒,直面社会现实;又给人以温暖,领悟生命的真谛,彰显生命的意义,揭示伟大的真理。他把死亡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不愧为当代文坛的重要作家。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日本文学界,很少有人比吉本更集中、多元的涉及到死亡意识。吉本死亡主题的两个方面:一是从死亡反观生命的情感表现;二是面对死亡不屈不挠的生存哲学。从现代城市生活这个独特视角出发,探讨当代日本青年心灵层面,死亡困惑与追求,奥秘的文学,人物平庸、懒散、孤独、彷徨、缺乏独自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5.
哈代《德伯家的苔丝》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坤 《今日科苑》2007,(2):86-86
本文将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德伯家的苔丝》。生态女性主义者从女性与自然的渊源关系,批判了启蒙时期形成的二元思维方式,价值等级观念和统治的逻辑,其宗旨是要呼吁人类要共织生命之网,建立一个与自然相互依存的世界。文章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分析了哈代的自然观、妇女观和其作品中揭示的苔丝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以及在父权制和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压迫下苔丝的悲惨命运,旨在帮助读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重新理解这部作品,借此凸显哈代自然观及妇女观的合理成分。  相似文献   

16.
向死而生——海明威作品的死亡主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悲剧思想和死亡的主题是海明威小说创作的核心内容。他在两次大战中所体验的感受形成了其小说创作中独特的悲剧思想,这种悲剧并非完全意味着死亡和毁灭,而是寓意人们从悲剧和死亡中看到幸福与生命,看到光明与前途,看到和平与快乐。  相似文献   

17.
魏晓律 《金秋科苑》2009,(8):192-192
悲剧思想和死亡的主题是海明威小说创作的核心内容。他在两次大战中所体验的感受形成了其小说创作中独特的悲剧思想,这种悲剧并非完全意味着死亡和毁灭,而是寓意人们从悲剧和死亡中看到幸福与生命,看到光明与前途,看到和平与快乐。  相似文献   

18.
叶霖林 《知识窗》2020,(2):74-74
作为一种着眼于生命意义的价值教育,生命教育的目标在于鼓励人不断发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并逐步实现人生意义。语文课程不仅承载着传递知识的责任,还具有人文教育的功能,所以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死亡与长寿     
古往今来,人们千方百计想长生不死,可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找到长生的办法,因此如何征服死亡,就成为当代科学家继续探索的课题。死亡的情况很复杂,一般可分为正常死亡与非正常死亡两类。正常死亡是由于人的机体衰老,生命的活力枯竭,这是属于老死。有些人由于患病,生理机能发生障碍而死亡,这是病死。还有些人长期修心养性,能  相似文献   

20.
地球上的生物为什么一定会死亡?无论是科学家还是普通人都热切地关注着这个问题。科学家们曾在细胞的染色体顶端发现了一种物质,被称为“端粒”,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缩短一点。人的正常体细胞的平均分裂次数是50次,这时,端粒已无法再缩短了,于是细胞也就死亡。这是促使生命逐渐衰老直至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他还有氧化作用、DNA损伤等也能促使生命衰老。经过研究,科学家还有另一个发现:死亡与生物自身产生的一种物质有关,科学家们称它为“死亡激素”。科学家们的研究是从章鱼开始的。章鱼是一种海洋动物,寿命不长。它性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