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泉州畲族是一支典型的散杂居少数民族,围绕其源流的问题在学术界尚存诸多争议。笔者在有关史料和第三、四次人口普查期间泉州畲族各地申请恢复民族成份相关材料的基础上,对泉州畲族源流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建国前畲族教育的历史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畲族文化学术研究成果中,涉及到畲族教育的内容极少。文章从畲族教育发展的角度出发,从宋代开始,依据宋、元、明、清、民国的时间顺序,梳理畲族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对畲族教育发展史进行了回顾。  相似文献   

3.
畲族研究是我国东南民族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但畲族教育史研究是畲族研究中的一个极其薄弱的环节,畲族古代社会教育研究更是鲜有涉足者。本文主要是通过对畲族生存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分析,指出社会教育是古代畲族教育的主要方式。其社会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形式多样,对于畲族文化的延续和传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浙江畲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学校教育策略,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调查法和逻辑归纳法对畲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学校教育传承的条件、策略展开了翔实的讨论和分析,加强畲族传统体育文化挖掘整理研究、编写畲族传统体育教材、对畲族传统体育文化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开展畲族传统体育竞赛表演活动、建立畲族传统体育教学和研究机构能有效传承畲族传统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畲族传统体育推广普及的教育途径。认为畲族传统体育推广普及的教育途径有:在学校教育中开设畲族传统体育课程,畲族传统体育教材化,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团活动进行推广普及;在社会教育中通过社区教育在群众中推广普及,通过各种文体竞赛娱乐教育活动推广普及;通过家庭教育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6.
古代教育一般指学校教育,有官学和私学之分。畲族官学之开办有其特殊性,是封建政权出于教化畲民,维护统一政权之目的设立的,畲民长期处于被动受教育地位。在畲汉交界地区的畲族官学,推动了汉文化在畲区的传播,培养出一批畲族知识分子,促进畲族社会文化的进步。但其对处于深谷之中的畲民影响有限,畲族官学仍是非常落后的。  相似文献   

7.
浙西南是畲族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浙西南民族地区对畲话的传承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实践。畲汉双语教育、畲族文化工程和畲族居住格局对畲话传承起着十分重要作用。畲族文字是否需要创制,如何更有效地实施畲汉双语教育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宁德地区是畲族的主要聚居地,有着丰富的畲族民间音乐资源,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对地方经济的扶持发展,畲族人民的文化艺术现已被越来越多人所熟知,笔者从畲族民歌研究视角出发,结合自身在高校中的畲族音乐教学实践,对于畲族音乐如何融入地方高校的音乐教育,尤其是畲族民歌的教育形态问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9.
《新民乡约》颁布以来,赣南畲族广州受教化,文化教育逐渐汉化。民国时,畲族教育已出现了赶超当地汉族之势,然而,上世纪末畲族教育发展却突现颓变,日益“内卷化”,鉴于此,本文拟人畲族分布地理、族性意识和支教体系以及族群精英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畲族山歌是畲族人民在漫长的生产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口头文学与音乐的有机结合体,是畲族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至今仍然生存于畲族群众的日常生活中。畲族山歌由叙事歌、杂歌、仪式歌3大类组成,其中的仪式歌具有信息传播、氛围营造、教育教化、度宵节宿等功能。  相似文献   

11.
畲族在中华民族中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但是在其长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独特的民族文字。畲族人民在进行民间音乐文化的教育和传承中,主要依靠民间艺术者的口耳相传,这也给畲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埋下了隐患。随着老一辈艺术者的老去,畲族民间音乐文化逐渐面临着断层的危机。基于这种现状开展有效的畲族民间音乐文化教育和传承非常重要。本文主要针对畲族民间音乐文化教育的相关方面展开研究,分析了当地高校音乐专业进行畲族音乐文化教育的现实意义,总结了畲族民间音乐文化、风俗歌舞剧、民间音乐创作者三种教学资源,探寻出了高等院校音乐专业进行畲族民间音乐教育的手段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畲族传统体育旅游价值评价及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畲族传统体育活动的产生与畲族的生存环境、生产劳动、民族宗教等密切相关。通过对畲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价值的评价,提出了发展畲族传统体育旅游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雷法全 《丽水学院学报》2005,27(6):60-61,66
一些学者认为,绝大多数畲民“已经转用汉语”。其实,从畲族语言的民族特点、发展历史和语言事实上看,今天绝大多数畲民仍在使用的是一种古老的、非常复杂而又特殊的民族语言———畲民话。  相似文献   

14.
畲族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歌曲与歌俗活动。畲族民歌反映了民族的起源与图腾、生态环境与劳动以及传统习俗、语言文化、社会教育等文化背景。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唱畲歌的人越来越少。如何抢救与保护濒临危机的畲歌成为了当务之急。基于此,经过对畲歌的研究与采风,提出了一些保护与传承的对策,以期能为畲歌的传承尽些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5.
具有特定思想基础和心理基础的受教育者决定了民族性教育的客观存在;任何一种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发展都脱离不开民族性教育这个基础;通过民族性教育培养受教育者的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是教育的职责;民族性教育内容是文化交流与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畲族的民间工艺文化在畲族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以刺绣、彩带、竹编、服饰等为表象的工艺文化更有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对这些工艺文化的研究、整理对于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畲族民间艺术以口头、表演和图形的形式记印着本民族的历史及文化,充分反映了不同时代畲族人民的生产、生活状态及其审美意识.畲族民间艺术是畲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民歌、舞蹈、工艺美术等,都承载并折射着畲族传统文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方兴未艾的今天,关注和研究畲族民间艺术,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畲族武术是畲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南派武术的重要流派之一。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基于历史人类学、民俗人类学、社会人类学、阐释人类学等视角对畲族武术文化进行梳理。认为,畲族武术缘起、形成与发展与畲族人民生存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反抗压迫斗争及社会习武风尚习俗密切相关。畲族武术以独特的地域性、兼容性、延展性及原真性使其保持着鲜明的民族体育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民族性,是语文教育现代性的重要维度之一,也是决定着其基本走向的一个先决性问题。但是语文教育在百余年的现代性进程当中,没有妥善处理好借鉴"西方"与保持自身民族性之间的关系,常常用教外语的方式来教母语,失去了自己的民族特色,以致教学效率一直在低水平徘徊。为将语文教育现代性推向比较完善的境地,必须保有它应有的民族个性。  相似文献   

20.
《新民乡约》颁布以来,赣南畬族广受教化,其文化教育逐渐趋汉。民国时,已有赶超当地汉族之势。然而,由于赣南畬族分布偏远、族性弱化、支教体系崩溃以及族群精英移失等原因,上世纪末畲族传统教育发展突现颓势。特别是20世纪中期以来缘于时代变迁、社会转型,畬族教育呈现衰变之势,其现状令人堪忧。针对这种情况,分析了赣南畬族教育衰变的原因,揭示传统畲族教育变迁的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