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一部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的优秀读物──《中国传统文化》评介汤悦自80年代以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形成了一浪高过一浪的热潮。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能否适应现代化的挑战,中国在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上如何解决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当代法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应当科学分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不同遗产的性质,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决定取舍,将其中合理因素加以继承和改造,为现代的法制建设服务,实现传统法律文化自身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法制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法律文化既是法制现代化的历史与逻辑起点,又是法制现代化的文化资源。中国的法制现代化必须对传统法律文化进行批判继承,以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当代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法治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对自己的传统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和处理。本文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涵义和特征着手,分析了它与社会主义法治现代化的几点冲突,据此论述了关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继承与改造,以实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正在进行着一场深刻的法治现代化革命,在这场法治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客观、公正地对待传统法律文化显的尤为重要。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表现为宗法等级、皇权至上、法律工具主义、对个人权利漠视等明显不符合现代法治精神的内容,这就需要重塑与现代法治相符的现代法律文化,即对权力制约的同时保护公民个人权利,塑造现代公民人格。当然,在法治现代化过程中,同时要重视对传统法律文化的吸收,利用传统法律文化的固有载体来表达现代法治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源远流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法系,对现代化的中国法律制度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为实现依法治国,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思想观念和法律制度两方面入手进行现代化改造,实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代表,弘扬仁义精神,尤其重视礼、诚信等道德教育,是中国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中核心价值观念、精神文化、优良道德传统的总和;隐性课程的设计和价值导向要以中国优良传统为基础并兼顾发展中的现代化大学建设为大背景联系实际;隐性课程的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内在统一则能更好地促进当代大学的发展和当代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渊源流长 ,内容丰富 ,影响深远。李政道曾说 :“一个只依赖过去的民族是不会发展的 ,但是 ,一个抛弃祖先的民族文化也是没有前途的。”美国的英格尔斯也曾说 :“从历史发展看 ,现代化倾向本身就是人类传统文明的健康的继续与延伸。”可见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中学语文教材和教学过程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特别是儒家思想和反映儒家思想的文章在中学语文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 ,孔子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仍然经常用。因此 ,作为现代文化的传播者的中学语文教师加强自身传统文化修养是十分必要的。首先 ,中学语文教…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与陈独秀对新文化运动有不同的态度 ,这是源于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不同。陈独秀要彻底否定儒家思想、传统伦理道德和中国文学艺术 ,甚至主张废汉字 ;孙中山则主张继承、改造传统文化 ,总体上对儒家思想、传统伦理道德和中国文化艺术持肯定的态度 ,并且十分尊孔 ,反对废汉字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无论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还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导向和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都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特征,是传统民族性的现代化表达,它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先秦儒家思想。发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民族性维度上的思想资源,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中国现代法治建设的阻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源远流长,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价值体系和制度特征,必然会对当前社会主义现代法制建设产生深远影响。本文首先探讨了法律文化的概念、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中国现代法制建设的阻滞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指1840年以前中华民族创造的,并能够经过现代意义上的创造性转换而服务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文化,包含物形态质层面、知识技术层面、行为层面、文学艺术层面和思想精神层面等。"优秀"的标准至少包括两点:价值性标准和功能性标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当代文化建设的基础和支撑。  相似文献   

13.
五四运动中激烈的反传统主义的冲击,以及西方文化的侵入,逐渐破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稳定性和连贯性,影响了中国思想和文化的发展方向,加剧了儒学的衰败。然而,传统文化至今仍然影响着华夏子孙,因为真正的传统已经沉淀在人们的行为模式、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之中了。事实证明:真正的自由、民主与法治,并非是以全盘性反传统为代价的,而在于有无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4.
中华法系之所以被日本所接受.不仅因为它本身具有的法律共同性的一般规律、原理、原则的实践与理论根据,而且在于中华法系包含了许多跨越时空、历久常新的价值和合理性因素,包括其接受儒家思想的文化基础和接受中华法系伦理法制的亲情关系的社会基础,及接受以维护君权至上、君权神授为立法宗旨的与古代中国相类似的政治基础.同时,日本民族适合其本国国情和社会需要的具体立法活动与法制建设,又进一步巩固了中华法系的基石,更加渲染和烘托了中华法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人格的重要特征在于其文化性。中国的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人的人格,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中国的传统教育。在现代性背景下中国人的人格及其教育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其根源在于在中国文化和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忽视了传统文化对中国人人格养成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人格的重要特征在于其文化性。中国的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人的人格,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中国的传统教育。在现代性背景下中国人的人格及其教育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其根源在于在中国文化和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忽视了传统文化对中国人人格养成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问题是各派学者竞相讨论的一个文化焦点,文化复古主义、文化虚无主义和海外新儒派辩证观点是其最典型的代表。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与不断发展的现代化既有统一性又有冲突性。因此,必须辩证地看待二者的关系,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进现代化的建设,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促进传统文化不断现代化,努力推进二者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伦理价值层面看,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主要可以概括为君子文化、尚贤文化、耻感文化、礼仪文化、忠孝文化、爱国主义以及人道主义精神等,它们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