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在词的释义中,最容易混淆的是词的比喻义和借代义。比喻义和借代义都是词的引申义。分别是通过比喻和借代的修辞手法而产生的。因此,要搞清比喻义和借代义的区别,首先要搞清比喻和借代这两种修辞方法的区别。 借喻和借代在形式上有相同的地方,这就是它们隐去了本来所要叙述的事物,而用另一个事物来代替它,但是这两种替代的根据是不同的,也就是说,这两种修辞方法所赖以成立的客观基础是不同的。借喻的基础是“相似”而不是相关;借代的基础是“相关”而不是相似。这是区别借喻和借代的主要标准。借喻的特点是“以甲喻乙”,借代的特点是“以甲代乙”。借喻一般都能还原为明喻的形式,而借代则不能。  相似文献   

2.
浅谈词的比喻义黄芬香每个词都有一定的意义,有的词只有一项意义,而更多的词具有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意义,这样的词叫多义词。多义词中最基本、最常用、而且往往是最初的意义叫基本义,由基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叫引申义。词的比喻义是引申义的一种,它是指多义词中通过比喻...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修订本)第405页对“干戈”的释义为:“泛指武器,比喻战争。”这种解释是经不起推敲的,“战争”不是“干戈”的比喻义,而是引申  相似文献   

4.
<正> 对汉语多义词的语义派生类型,现今一些主要教材和专著一般都划分为“引申义”和“比喻义”两利。“引申义”是“由基本义直接发展引申出来的派生意义”“比喻义”则是“通过词的比喻用法产生出来的意义”。笔者以为,这个划分并不科学,“引申义”、“比喻义”的定义事实上也很难让人准确掌握并确定一个多义词的诸派生义分别属于两种中的哪一个类型。试以多义词“口”为例。“口”的本义是“人或动物进食或发声的器官”,派生义项例如: ①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口、罐口 ②出入通过的地方:关口、港口、路口  相似文献   

5.
【基础链接】多义词的义项可分为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基本义是词语最常用、最基本的意义。引申义是基本义发展引申出来的意义。如“鉴”本义为镜子,引申义为“可以作为警戒或引为教训的事”。比喻义是通过基本义的比喻用法而逐步固定下来的新义。如“霜”的比喻义为“白色”。需要注意的是,词的比喻义与修辞上的比喻是有区别的,修辞上的比喻是在一定的语境中临时运用的,离开了当时的语境,这一比喻的意义也就不存在或已经改变了,而比喻义则是词义中已固定下来的语义。从词义的比较方面看,词语可分为同义词(近义词)和反义词。从词义的感…  相似文献   

6.
《中学文科》2004,(9):6-11
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本义指词的最初的最常用的一种意义;引申义是在基本义的基础上引申,发展而来的意义;比喻义则是借一个词的基本义来比喻一种事物,且这种新的意义逐步固定下来。例如“深”的本义是“从水面到水底的距离大”,而“情深似海”“道理很深”则是对本义的引申。再如“铁”的基本义是一种坚硬的金属,“铁拳”“铁的意志”则用了它的比喻义,有“像铁一样坚硬”的意思在里面了。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修订本中“墨水”的第三个义项是:比喻学问或读书识字的能力。这个义项是比喻义还是借代义,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古今汉语中存在着许多词义借代的现象,如“稼穑”“丝竹”“纨绔”“膏梁”“口舌”“诸葛亮”等。但词的借代义在许多语法著作中没有像词  相似文献   

8.
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是把多义词不同意义之间的联系。词的本义严格地说是指一个词的最初的意义。但由于语言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很多词最初的意义,已经不再使用或很少使用了,因此人们习惯上都把某个词的最常用的派生能力最强的一种意义,称为“本义”,其实确切地说,应称之为“基本义。本义也好,基本义也好,它在词典上总是列为第一义项的。如“年”,它的最初意义是“谷熟”,相当于现在说的“收成”。但这个意义现在很少人知道了,因此在词典里,列为第一义项的是“地球  相似文献   

9.
比喻在汉语词汇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这一点,许多人并未十分注意。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比喻是词义引申的一种手段汉语里有多义词。它除了本来的意义(姑称之为“本义”,可指词的“最初意义”,也可指它的“基本义”,下同)之  相似文献   

10.
比喻义与比喻用法有明显的区别。比喻义是多义词转义的一种,是多义词的一个义项,是词里的固定意义;比喻用法是一种修辞方式,是临时打比方,产生的意义不固定。几种通行的《现代汉语》教材“修辞”一章讲比喻辞格时,所举例子把词的比喻义当成了修辞的比喻用法,混淆了二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大榕树成了鸟的天堂。”“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邱少云的周围成了一片火海。”“一家五口人靠他一人养活,他肩上的担子可真重啊。”……这些句子是比喻句吗?答案是否定的。你也许会有疑问:把“大榕树”比作“天堂”,把“井冈山”比作“摇篮”,把“火”比作“海”,把“责任”比作“担子”,怎么不是比喻句?这就涉及到词的比喻义的问题。汉字的词语很多是多义词,多义词的几个意义的地位并不是平列的,有基本义与转义之分。转义又是通过引申和比喻两种方法产生的。借用一个词的基本义来比喻另一种事物,这时所产生的新的意义是比喻义。…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汉语教材词汇部分里,词的引申义、比喻义是和词的基本义相并列而提出的术语。从语言学的观点来看,跟引申义、比喻义相对的是词的本义。所谓词的基本义有些是本义,但也有的是引申义,或比喻义。可是在现代汉语词汇的教学中,现代汉语的词不能强调讲其本义,所以,人们使用“基本义”这个术语来代替它。可见,将词的引  相似文献   

13.
词的比喻是多义词的转义,它具有相似性、附着性、固定性。从比喻义产生的缘由及比喻义与词的内部结构关系角度划分,可将比喻义分为多种类型。词的比喻义丰富了词汇,使语言形象生动。  相似文献   

14.
准确理解词义是正确运用词语的前提,因此,讲清词义是词语教学的重点,运用恰当的方法又是进行词义教学的关键。 一、词义教学应首先分清词的本义,转义和比喻义 (一)词的本义或基本义。所谓词的本义卵是词的最初义。词的基本义即是常用的派生义。如“年”  相似文献   

15.
关于词语比喻义的例证说明什么是词语的比喻意义?胡裕树立编的《现代汉语》(1988年增订本)是这样解释的:有些词的引个意义,是通过词的比喻用法产生出来的,这种引申意义,也叫做“比喻意义”。比喻意义和一般的引申意义不同,它不是直接从基本意义转化而来的,而是通过基本意义的措喻而形成的。例如“铁”的比喻义“坚硬”(如“铁拳)“确定不移”(如“波的意志”)是由其基本意义“一种坚硬的金属”价喻转化而成的,“香”的比喻义“舒服”、“受欢迎”,“鬼”的比喻义“不光明”、“不可告人的勾当”、“恶劣”、“机灵”,“花”…  相似文献   

16.
词的比喻义跟作为修辞格的比喻极为相似。它们都是在已有旧义的基础上产生新义,都能给语言“调味”,变平淡为鲜美,增强语言的粘性与张力。但它们在同中又存异,教学中如等闲视之,往往会使人扑朔迷离,难分经谓,请看下例: ①“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②“它要是高兴,……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猫》) 例句中的“碰壁”与。梅花”到底运用了词的比喻义,还是使用了比喻手法(借喻)?词的比喻义与比喻  相似文献   

17.
词的比喻义,虽是通过基本意义的借喻而形成的,但作为已经固定下来的意义,成了多义词的一个义项,自然只是一个“词”。而比喻则不同,它作为一种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的修辞方式,是就句子的整体内容来说的,当然不可能只是一个“词”。因此,设计要求辨析“句中加点词哪是比喻义哪是比喻手法”的习题(见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高四册《语文基础训练》第8页),就很值得研究了。例如“儿童是祖国的花朵”一句,我们只能说“加点词”是比喻体,没有比喻义,但若将它看作比喻,那叫人怎么能够接受呢?当然,比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运用了比喻修辞格有四种方法,掌握了它们,不但可以加深对比喻的认识,还有助于了解比喻与借代、比拟、比喻义、比较的区别。1.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这是区别借喻和借代的关键。例如:①离开这个阎王殿!就是饿死也比在这里强。②远处来了两个红领巾。句①中,地主的家和“阎王殿”之间有相似点,所以属于比喻中的借喻。句②中“红领巾”和它所代本体“少先队员”之间没有相似点,“红领巾”只是“少先队员”的特征,用特征代替本体,是借代。另外,正因为本体和喻体之间有相似点,所以,凡是借喻只要加上本体和喻…  相似文献   

19.
词的比喻义是词的转义的一种,是由词的本义通过比喻的修辞方式而产生的,并已固定下来的新词或新的词义。我们说话或写文章时,使用某个词作比方来描述所要说的事物,这个词就产生了一种临时性功能;不过,当这个词经常反复用来比喻某一事物时,它的喻义确切,形象,并且已经稳定下来时,那它就产生了永久性功能,从而取得新词或新的词义的资格。这说明词的意义已经转化,它的意义已非本义,而是由本义引申出来的另一意义;它所指的已经不是它所代表的事物的本身,而是另一种事物的代称了。例如“纲领”一词的本义是“网的总绳”和“衣领”。但我们经常使用这个词时,它所指的已经不是“网的总绳”和“衣领”事物  相似文献   

20.
初中语文教科书在汉语知识“多义词”一节里有这样的讲述:“一个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中,有一个是最初的常用义。”这个讲法,对多义词的最初义和常用义颇有混淆之嫌,若不澄清,有可能给教学带来误导。汉语多义词的“最初义”和“常用义”是不同的。多义词的最初义,指的是它的“本义”。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