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读者纲】《高考考试大纲》在“基础等级”中强调.文章要“结构完整”。“结构完整”是指思路展开要有步骤、有次序,文章的布局周密、条理清楚、前后连贯、层次分明,没有残缺不全、主次不分、颠三倒四等毛病;“发展等级”则提出“构思新巧”。虽然“构思”与“开篇结尾”不是一码事。文章首尾的打造是高考作文构思的一个重要环节,首尾新颖、独特.是构思出新的一种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2.
构思的巧与拙,可以导致文章的好与坏。为了训练学生能构思巧妙,笔者上了一节关于“构思”的讨论课。课堂结构共分五步进行。一、理解题目。为了认识“构思巧妙”的重要意义,根据学生不善构思和构思不巧的实际,教师确定了:“要想作文好,必须构思巧”的题目,作为本节课的讨论专题。通过讨论,大家认识到:只有重视写作前的构思,并做到构思巧妙,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生动感人。二、出示讨论例段。为使讨论既专又深,教师  相似文献   

3.
杂文与智慧     
文章侧重于杂文形式因素的探讨:“余味曲包”、“歪打正着”、“反弹琵琶”、“指山说磨”是作为立意和构思方面的描述;“心有灵犀,于焉可搭”、“渔翁撒网,欲擒先纵”、“语言调皮,视觉美感”则作为取材、布局和语言等方面的描述。  相似文献   

4.
写作,是一个采集———构思——表达——修改的个体脑力劳动过程,“构思”是最重要的一环,这是因为文章的好与坏,在于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和谐统一与否;而这种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和谐统一,全在于完美的构思,同样的材料和差不多的感受,文章之所以有上中下之分,主要的原因也是上中下构思的结果。由此可见,文章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构思的教学,即使有时也注意到了构思的问题,也往往停留在“构思新颖”、“构思奇巧”等不切实际的、空泛的评语上多,缺少具体的要求和指导。这样,就不能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怎样提高学生的构思能力呢?第一…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掌握了意外法,就算走进了“构思精巧的大门”,而“构思精巧”是“高考考纲”在“作文发展等级”中“有创新”标准中的一个视点。构思精巧的文章确能让看似平常的事、平淡的语言变得新奇而有魅力。而构思要精巧常常得仗赖于意外法。  相似文献   

6.
构思即构想运思 ,是人们在写作活动中所进行的一系列定向性的创造性的思维过程。它是写作中的重要环节。作文构思就是思考一篇作文怎么写 ,如何进行文章的整体设计。“打腹稿”、“先在脑子里作文”等等是对作文构思的一些通俗说法。对写一般文章而言 ,挑选合用的材料 ,确立表达的主旨 ,确定文章的体裁 ,取好写作的角度 ,精心布局谋篇 ,都是构思所要涉及的内容。当然 ,进行文艺创作 ,构思则还意味着对作品中的人物命运、情节发展、环境场面、典型细节的巧妙安排以及艺术手法的恰当运用。作文的构思重在“想”或“思” ,其过程是一个从生活积…  相似文献   

7.
写作,是一个采集——构思——表达——修改的个体脑力劳动过程,“构思”是最重要的一环,这是因为文章的好与坏,在于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和谐统一与否;而这种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和谐统一,全在于完美的构思,同样的材料和差不多的感受,文章之所以有上中下之分,主要的原因也是上中下构思的结果。由此可见,文章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构思的教学,即使有时也注意到了构思的问题,也往往停留在“构思新颖”、“构思奇巧”等不切实际的、空泛的评语上多,缺少具体的要求和指导。这样,就不能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8.
构思要出新     
文章构思最忌俗套。也许是一些应试的范文读多了,也许是因为思想上的惰性,在构思时图省事,也许是因为受某种观念的束缚,不少考生在构思时不自觉地采用“便捷方式”,结果写不出新意,总是“一般化”。生活中事情的发展绝对不会像文章俗套所描绘得那般假模假式,天衣无缝。假的东西没有生命力,构思上落俗,行文就必然没有灵气,所以构思时必须要从生  相似文献   

9.
完成“感悟成长”的文章,要以“成长”作为选材的要务,要精于构思,要把文章写具体。这里,我们想着重讲“把文章写具体”。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掌握了意外法,就算走进了“构思精巧的大门”,而“构思精巧”是“高考考纲”在“作文发展等级”中“有创新”标准中的一个视点。构思精巧的文章确能让看似平常的事、平淡的语言变得新奇而有魅力。而构思要精巧常常得仗赖于意外法。什么是“意外法”?它是指把在一般情况下想不到的事写进文章,使文章内容新奇,情节生动,引人入胜或令人回味无穷的写作技法,它由在文章中出现的位置分为“文中意外”与“文末意外”。前者指在文中写意外事。如《跳水》中,大家正为那个追一只猴子爬到桅杆顶端而又不能下来的孩子着急时,孩子的爸爸——船长来…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构思这次优质课评比的主题,是“语文教学中的语言与思维”。根据这个主题,我把《我的老师》一文的教学构思确定为:一个中心,两个着力点。所谓一个中心,就是以“对于教师这崇高的职业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热爱儿童的心”为中心,因为蔡老师是文章记叙的中心人物,文章通过七件事,刻画了一个温柔、敦厚的女教师形象。这个中心侧重于文章的内容。所谓“两个着力点”,一个是“记叙的要素在记叙中的具体运用”,另一个是“辨析和推断词义”。二、教材理解《我的老师》所在这个单元的教学重点是:1.体会记叙的要素在文章中…  相似文献   

12.
赵春霞 《现代语文》2006,(9):119-119
一篇文章,不但要有好的立意、材料、构思,还要有好的表达,所谓“情动于衷而形于外”,“辞不达而意不至”。话题作文重在发掘写作潜能,提倡创新,弘扬个性。“个性”就是有自己的特色,不随人后。那么,怎样才能把文章写得“新妙而富有滋味”,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精妙地润饰语言,让作文语言“靓”起来。  相似文献   

13.
构思,就是写作之前用心思酝酿的过程。笔者搜集到的资料显示,2010年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广西百色卷要求一类文做到“构思新颖、巧妙”,二类文做到“构思新颖”;江西卷将“构思精巧”作为发展等级中“有创新”的具体内容;吉林卷将“感情真挚”、“构思巧妙”等方面中有一项突出的文章即可评为一类文。  相似文献   

14.
“构思——起草——修改”是一篇文章诞生的三步曲。三者虽然有先后、主次之别,但又有缺一不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构思”犹如文章的胚胎、灵魂或蓝图;“起草”是将无声语言转化成有形载体——文字的过程;而“修改”则是经过反复推敲、精雕细刻,使粗文雏成为一篇好文章的有效途径。著名文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由此可见,“修改”这一环节对于作好文章的重要。  相似文献   

15.
总分式构思是较常见的作文构思方式,它无论是用于篇,还是用于段,都体现了作文内容或结构上的整体与个别、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因为“总”是概述,“分”是不同侧面或角度的详述,所以总分式构思很能使文章中心突出、内容丰富、层次清晰。但很多同学在运用此方式时,难于“总”之后的“分”。下面就给同学  相似文献   

16.
话题作文有以下主要特点 :1 给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话题 ,一个大框框。即如今年高考题“注意”中的第一点所言 ,“话题的范围是宽泛的”。 2 话题即文章的大体内容 ,具体内容自定 ,题目自拟。3 表达方式多样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根据文章需要自行组合。 4 文章体裁不限 ,得心应手自选。话题作文怎么写 ?我认为主要应抓“话题作文”构思训练。这既是高三的急就章 ,又是话题作文的‘牛鼻子’。文章的构思又分两点来讲 ,针对“话题作文”“话题宽泛”这个特点 ,先讲破题入门法。这是构思中诸种要点中的小者易者 ,但也是关键的…  相似文献   

17.
如何使自己的文章构思新颖独特呢?我们认为应努力避开第一构思。所谓第一构思,就是我们见到题目时头脑中产生的第一个写作构思。譬如写《“这山看着那山高”之我见》这个题目时,很多同学往往会这样构思:①用心不专一,见异思迁,就是我们常说的“这山望着那山高”;②用心不专一的人,  相似文献   

18.
冰心的抒情散文“樱花赞”, 寄情寓理托言于樱花, 造成了情景交融, 优雅 清丽的意境。该文赞扬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文章构思奇巧, 感情浓烈, 笔法多样, 有很强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9.
眉州文豪苏东坡在《答谢民师书》中提出了文学创作要解决“了然于心”和“了然于手”两个问题 ,这就是作文的构思与表达两个环节。学生在写作文时 ,常觉得无话可说 ,无处下手。其根源在于缺少构思环节 ,或者说构思不全面深入。刘勰称构思是“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足见其重要。构思就是常说的“打腹稿” ,是写作者在动笔前预先进行的一番研究和设计活动 ,其过程实质上是一种“内在生产”。王维论画时说 :“凡画山水 ,意在笔先” ,在下笔前的“意”就是指构思过程。在构思谋篇时 ,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一是确立一个主题。当我们得到题目…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不厌百回改”,要想写出好文章,除了“妙手偶得”之外,修改也很重要。有不少同学写的文章不是立意不新,构思不巧,而是缺乏用心的修改而显得平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