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翟海霞 《文教资料》2012,(29):19-21
接受美学理论认为,任何文学文本的意义都充满空白和不确定性;读者在阅读文本之前,都具有一定的期待视野;读者阅读文本的过程,就是确定文本意义未定点和填补空白的过程,是读者的期待视野和作者的创作文本不断融合的过程。接受关学理论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引起了研究者对译者与译文读者的接受过程的关注,本文旨在从接受美学视角分析译者和译文读者在文学翻译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的核心概念,影响着读者对文本的理解和鹇释,决定了译文的实际效果。读者的“期待视野”被文本融合的程度越高,评价就越高;否则,就不会获得读者的认可。在商务文本翻译的活动中只有充分考虑目的语读者的语言习惯、文化心理、审芙情趣等诸多因素,译者才能实现译文和目的语读者之间的视野融合。  相似文献   

3.
实用英语翻译活动是由原文、译者、译文和读者组成的翻译-作品-接受的一系列过程,其起点和指向都是读者的接受,其目的的实现主要依赖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和理解。"读者中心论"和"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理论的核心概念,影响着读者对文本的诠释。  相似文献   

4.
"期待视野""文本的召唤结构""隐含读者"是接受美学应用于翻译研究领域的主要概念。由这三个概念的探讨可以发现,接受美学并非只研究读者的接受,提倡为顺应读者当前的期待视野采取归化策略;它也视读者为有创造力的主体,而并不否认逆向翻译的合理性。因此,接受美学不仅可以作为直接翻译的理论依据,也可以作为逆向翻译的理论支撑。在《金锁记》和《倾城之恋》的英译本中,翻译的方向并没有导致译文在语言和风格上的显著差异,译文的接受度还受到社会、政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可仅归咎于翻译的方向问题。  相似文献   

5.
美国19世纪著名诗人朗费罗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一个时代,他获得了国内外的高度赞誉,拥有不同的读者层。接受美学视野下的文本具有意义未定性,读者具有不同的期待视野。"朗费罗现象"在于它满足了读者的"期待视野",实现了读者完美的"召唤结构"。依据接受美学的批评理论,以朗费罗的《箭与歌》为个案探讨其在中国流布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接受美学强调读者在意义生成过程中的能动作用。本文拟通过《珍妮姑娘》两个译本的对比来研究译者在翻译时对译文读者期待视野的关照。译者要在译文能被读者接受的前提下,给读者留下适当的审美差距,使译文既适应读者的需求,吸引读者阅读,又使读者在阅读中接触到新信息、新知识,以开阔其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7.
在广告翻译中,读者的接受至关重要,接受美学以读者为中心,对广告翻译有重要启示。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出发,强调广告翻译应重视读者"期待视野",分析译文中的语言美和内涵美。  相似文献   

8.
周能为 《海外英语》2013,(7X):154-155
该文探讨接受美学关照下英汉习语翻译的异化趋势。接受美学关注读者主体性,强调读者期待视野的不断发展变化。归化翻译法虽然使译文亲近了目的语接受者,却忽略了其主观能动的创造性。因而,在顺应读者期待视野变化的基础上,又能使译文具有开拓读者认知视域的异化法将更加受到译者们的推崇和青睐。  相似文献   

9.
本文引用接受美学中的"期待视野"和"空白论"两个重要概念探讨李清照词的英译,分析译者作为原文读者和译文作者的双重身份,在自身的期待视野影响下如何理解原文和产出正确的译文;此外,译者要考虑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采用合适的译法处理词中的空白,同时在确保译文读者能够理解译文的情况下尽可能保留一些空白,保持词的高度艺术性,让译文读者有想象创造的空间,以获得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姚斯所提出的接受美学角度研究郑振铎翻译的泰戈尔英文诗集《飞鸟集》。通过对读者视野期待的分析而寻找译者如何综合运用各种翻译方法来实现原文和译文读者的视野融合。根据接受美学的观点,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必须认真考虑读者的期待视野,通过翻译,在满足读者期待视野的同时也提供给读者一些新的超出其期待视野的信息,从而使读者扩展原有的期待视野直至形成新的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11.
何英 《考试周刊》2011,(58):26-27
本文采用接受美学中期待视野的概念,探讨如何采取合适的翻译策略,在中诗英译中最大限度地展现原文视觉意象的选择和组合带来的美感。视觉意象的翻译,必须满足读者部分的期待视野,才能使译文为读者所接受,但是又必须打破读者原有的期待视野.引导读者构建新的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12.
接受美学中期待视野的意蕴期待,给读者在接受文本以一种"前理解"的思维框架构思.让读者在接受文本内容之前,对文本有一定的个人主观判断和期待.以姚斯的期待视野为理论基础,以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为例本,以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为参照,对比读者接受文本前、后时,对小说中"轻"理解之异同,同时剖析小说中"轻"的表达.将"轻"的意蕴从读者表象性的浅层理解转换为以读者为中心的深层理解,从而丰富作品的意蕴.  相似文献   

13.
以接受美学理论为视野,探讨作为接受主体的译文读者对文学翻译活动的影响。作者认为,译者在开始翻译之前应首先对目标读者在接受能力、期待视野等方面进行预测,以便在翻译过程中根据读者的期待视野来选择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4.
以接受美学理论为视野,探讨作为接受主体的译文读者对文学翻译活动的影响。作者认为,译者在开始翻译之前应首先对目标读者在接受能力、期待视野等方面进行预测,以便在翻译过程中根据读者的期待视野来选择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5.
接受美学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论支持。接受美学认为翻译是作者译者读者三者交流互动,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充分考虑译文读者的认知心理、审美情趣等已有背景,同时译者应强调对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的观照,争取实现翻译过程中两次视野融合。本文以鲍勃·迪伦的民谣歌词翻译为例,演绎了接受美学对于翻译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接受美学创始人之一伊塞尔提出的文本的“空白”、“未定性”和我国幽默学家孙绍振的幽默二重错位逻辑原理的映照下,幽默翻译应在译文中重建幽默的二重错位逻辑,同时要充分考虑到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有必要时需对原文的意义留白做出适当调整,使读者能够通过逻辑推理成功地欣赏到译文的幽默。  相似文献   

17.
卞慧 《英语广场》2021,(10):26-29
李清照的词作风格独树一帜。由于中西方语言与文化的差异,目标语读者很难领略其内涵。在接受美学的关照下,译者首先要使自身的期待视野与原文保持一致,揣摩原文的空白,其次要充分考虑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合理处理空白,构建召唤空间,使得译文读者理解原文的深层意义,实现原文生命力的延续。  相似文献   

18.
"接受美学"的理论核心是以读者为中心,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强调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相契合。不仅如此,接受美学中的"期待视野""召唤结构""视野融合"从理论的高度给予绘本阅读教学更多的启示。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探寻有效猜读,呼应学生的"期待视野"。学生在阅读中展开丰富想象,填补文本的"召唤结构"。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文本,实现学生与文本的"视野融合"。  相似文献   

19.
作为文艺批评理论,接受美学认为,“文学本文具有未定点,它们召唤着读者的阅读,其意义期待着读者在阅读活动中给予现实化和具体化”。是的,文本只是文字符号的组合,其人文内涵并不能直接通过语言文字表现出来,只能在读者的阅读活动中才能生成。而读者各自有别的知识背景及已经获得的审美经验和能力——接受美学称之为期待视野——制约着阅读活动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蛙》是一部以计划生育为题材的小说,本文从接受美学角度分析该作品葛浩文译文所有政策性语言,从中选取典型例子,考察译文是否满足读者的期待视野,是否创造了读者与文本的视域融合,如何做到将文本中的"空白点"具体化,归纳总结葛氏译文中所用直译、意译的翻译策略与转换、替代、增译、省译、正说反译等翻译技巧,期望能为小说中政策性语言的翻译提供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