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激趣导入1.先让学生用两根小棒摆成一个角。问 :你摆的是什么角 ?什么叫做锐角 ?什么叫做直角 ?钝角呢 ?(电脑出示 :)2.请同学们再用三根小棒随意摆一摆 ,看看能摆出哪些图形 ?同学们真聪明 ,摆出这么多种图形 !其中有一种是我们已认识的图形———三角形。 (板书 :三角形 )3.看到这个课题 ,你想提出哪些问题 ?(教师板书重点问题 ,然后小结。)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 !下面我们就来共同研究三角形的意义、特性和分类。[组织学生两次“摆小棒” ,不仅达到“温故引新”的目的 ,同时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 ,通过学生自主提…  相似文献   

2.
让学生自己提出研究课题  教师出示《白杨》结尾句 :“在一株高大的白杨树身边 ,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让学生来研究一下这句话 ,然后给这句话提出几个问题。学生甲 :一株高大的白杨树和几棵小树各指谁 ?学生乙 :“风沙”在这里指什么 ?学生丙 :“‘成长’明指白杨 ,暗指什么 ?”学生丁 :“整句话说明了什么 ?”问题提出后 ,随即进行答题、整理 ,归纳出本文的写作方法———借物喻人。进而进行课外延伸 ,问学生 :“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写成的文章是何等含蓄及意义深邃。同学们想不想学习这个方法 ?”“想 !”“那好 ,老师叫你们找一…  相似文献   

3.
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低效"现象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平 《物理教师》2007,28(11):29-30
有效的教学可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反观现实的课堂教学,经常会看到种种“低效”现象,这不仅是教师个人教学素质和教学理念急需提高的问题,更为严重的是影响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还有可能使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降低、自信心丧失.本文结合笔者在教研实践中所收集的几个案例来分析、透视这个问题.问题1:“理所当然”———错估了学生的真实基础案例:“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一课中“观察手电筒”的教学片段师:(出示手电筒实物并投影其剖面图)大家对手电筒熟悉吗?请各组仔细观察其结构并回答下列讨论题.(1)手电…  相似文献   

4.
小学社会课课堂教学结构列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守梅 《云南教育》2000,(11):14-15
一、“三段型”结构“三段型”结构就是一节课中把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即“认知———领悟———内化”。认知 ,指认识一些常见的事物和现象 ;领悟 ,指从中领悟道理 ;内化 ,指内化认识 ,激发情感 ,促进行为动机的形成。有位教师教学第一册《家庭与社会》一课 ,首先出示四个小家庭的挂图问学生 :这一幅幅小图中的成员生活在一起叫一个什么?千千万万个这样的家庭组合在一起又叫什么?让学生感知“家庭”、“社会”的概念。接着指导学生学习教材内容 :1.由事入理———引导学生口述图上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正在工作。2.由情入理———引导…  相似文献   

5.
一、揭题激趣 ,初读感知教学伊始 ,先播放有关狮子的录像 ,让学生欣赏 ,再问学生看到的是什么动物 ?然后出示课题 ,让学生读课题并根据课题质疑 :“读了课题 ,你们想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提出“课文写了哪两只小狮子 ?”“写了两只小狮子的什么事 ?”等问题。此时 ,学生已兴趣盎然 ,教师适时提出初读课文的要求 :根据同学们提的问题 ,借助拼音反复自由朗读课文。并在自读的过程中 ,圈画出生字 ,读准字音 ,然后检查读生字。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听录音朗读课文一遍后 ,再读课文 ,读给同桌听 ,抽学生个别读 ,互相评议、纠正。通过这一反复读的过…  相似文献   

6.
【设计思路】整体思路:读———说———写。首先出示一段短文,让学生找出非“实”的部分,让学生明确“虚”就是感情和想法;然后再出示一段写“实”的文字,让学生借“实”发挥,谈感受或想法,并把其写出来;最后公布本次作文题目及要求,让学生先分析、思考,然后口头作文,写好提纲,再书面写作,集体评改,最后自己修改,誊抄正文。【导写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已经练习了写“实”,大多数同学都能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如实地表现客观事物,能真实、准确地表现人、事、景、物,能恰当地运用叙述、描写和说明方法。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另一种写作基本功…  相似文献   

7.
战玉香  谢毅 《山东教育》2004,(25):44-44
一、创情激趣1郾引入教师先板书“()+98”,请学生任意说出一个加数,教师脱口而出说出得数;再板书“()-98”,请学生任意说出一个减数,教师迅速说出得数。学生提出:为什么老师算得这么快呢?师:其实这里面有一个小窍门,这节课咱们一起来研究好吗?2郾出示课题: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评析]上课一开始,就让学生感到“奇”,感到“疑”。在他们的头脑中产生悬念,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内心强烈的求知欲。这样,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兴致勃勃地进入了学习活动。二、合作探索1郾出示例1113+59师:仔细观察,第二个加数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放手让学习小…  相似文献   

8.
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鲜花吗?生:喜欢。师:有了鲜花,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了。现在老师带大家去观赏鲜花好吗?生:好。[设计意图:这样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二、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鲜花图。(先让学生数一数,然后再用自己的话说出其中的含义。)①先出示10盆红花,再出示20盆黄花。(10 20=30)②先出示30盆紫花,再搬走10盆。(30-10=20)[设计意图:这样设计学生很自然地想到10和20组成30,主要是让学生说出其中的算理]2.课件:同时出示10盆红花、20盆黄花、30盆紫花。问:看到这幅画面你能想到哪些数学…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时候,我按观察、实验、计算三步安排教学。一、观察。教师出示下面一组三角形,要求学生观察,先说出每个三角形的名称,再估计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大约是多少度? (估不准不要紧)。二、实验。 1.剪拼:教师要求学生把课前准备好的一个钝角三角形,剪下它的三个内角,然后拼在一起,观察三  相似文献   

10.
一、在看、说、写训练方面培养能力自学生学习作文开始 ,教师就必须从学生所看到的万事万物中指导他们如何观察 ,观察是获得写作素材的过程。例如作文《秋天》一文我就利用课余时间领他们到子牙河堤上指导他们从近到远开始观察。从堤坡———树林———庄稼———道路———人群———天空———飞鸟——— ,然后再指导他们从左到右观察 ,河水———绿树———丰收的田野———运粮车———打晒场———一座座粮仓——— ,然后再叫他们从远到近自己观察 ,最后给他们总结。指导观察是为作文找思路顺序 ,有了这样的顺序就能写出有内容、有条理…  相似文献   

11.
一、指导学生用小棒“摆算式”,理解相同数位应对齐。教师出示例3:34 28=引导学生思考:34加28用笔算怎样写竖式?然后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棒“摆算式”,操作前教师组织同桌的学生相互讨论:1.先摆出几捆几根,再摆出几捆几根?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学生操作时教师注意巡回指导,并抽一摆得好的学生上台在磁性黑板上摆。  相似文献   

12.
1 .变“满堂问”型为“自问自悟”型“满堂问” ,这种方式使课堂教学成了老师与少数尖子生的对话 ,大部分学生在旁观、旁听。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其主动性、创造性受到抑制 ,完全有悖于创新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在教学中我摈弃这一陈旧的教学方法 ,设计了“自问———自学———自悟———自得”的教学方式。即学生由课题质疑 ,再带疑入读 ,自学课文 ,然后小组讨论 ,最后全班交流 ,各谈所得。如教学《爬山虎的脚》 ,我先让学生读题质疑 :“爬山虎是什么 ?”“它的脚是什么样的 ?”“它怎样爬 ?”“为什么叫它爬山虎 ?”然后学生带着这些问…  相似文献   

13.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教学程序可分为“设疑导入———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总结回授”四个阶段。一、设疑导入,明确目标启发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位老朋友,看谁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屏幕出示:15、14、34。学生读出分数,认识分母、分子、分数线。然后设疑:分数是怎样产生的?什么叫分数?由此揭示并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从一开始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新知的探究过程中。二、参与探究,概括意义分层次探求新知,突出知识的形成过程,让…  相似文献   

14.
这是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实验教材中的一节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本课的教学 ,主要是通过实践活动的设置 ,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数学问题 ,然后猜测 ,进而验证结论 ,从而有效地训练了学生思维 ,教给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方法策略 :实践———猜测———验证。教学设计则充分体现了大众数学的内涵和实质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实践活动 (激趣、引入概率现象 )   1 活动一①说一说 :出示“守株待兔”画面。“这幅图说的是什么成语故事 ?这个种田人守到兔子了吗 ?”问题 :从数学的角度看 ,兔子再次出现…  相似文献   

15.
【案例】一年级下册“练习4”教学片断:师:(出示森林布景图)今天,大森林里要开动物音乐会。听,是谁在唱歌?(响起小动物的叫声。)生:小鸡在“叽———叽———叽”地唱。生:“咕———咕———咕”是鸽子在唱。生:“喵———喵———喵”,小猫在高兴地唱歌。生:青蛙在“呱———呱———呱”地唱。师:这些小动物刚“表演”完,他们的声音多有趣!别急,后面还有小动物要“表演”,你想听谁的?生:我想听小蜜蜂唱。(教师播放声音,出示拟声词嗡———嗡———嗡。学生把自己想听的争先恐后地说出,教师让学生模仿唱。)师:小动物的声音真有趣,这些表示…  相似文献   

16.
一、直观导入,激发兴趣1.看实物、图画导入。如在教“蛋”字时,我先出示鸡蛋实物,让学生说出它的名称、形状,然后再出示生字卡让学生学习生字。2.听声音导入。如在教学“呱“、”哇“、”哗”等表示声音的字时,我先让学生听声音辨别是哪种动物的叫声,然后出示生字,让其模仿动物  相似文献   

17.
我爸爸,一位牧师,开始担任新一任牧师职务。他猛地想起前任牧师种下的鳞茎成了问题。因为孩子们到附近学校上学都要横穿他的地块,并且折断刚刚开出的花。一天早晨,爸爸站在花园中,孩子们正向学校走。有一个小男孩走近他,问道:“我能折枝花吗?”“你想要哪枝?”爸爸问道。小男孩选了一枝很低的郁金香。然后爸爸说:“这花归你了。如果你把花留在这儿,它还能开好几天。要是你现在折它,那就只能玩一会儿了。你想怎么呢?”小男孩想了想说:“那我就把它留在这儿,等我放学回来再看看它。”那天下午,有20几个孩子等着我爸爸给他们选花,并且都同意把…  相似文献   

18.
教学片断一:上课了,我出示一幅孔雀图,“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学生们立即说:“这是孔雀。”我问道:“你们知道哪个少数民族男女老少都喜欢跳孔雀舞吗?”学生们议论纷纷,有的说是藏族,有的说是新疆,这时,有位学生回答傣族。我马上对他肯定并表扬:“对,你真棒!现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阶段,学生应该掌握的学习方法有很多,其中最基本、最重要,也是最难的方法之一,就是要教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而且要从低年级做起。这里只想谈几点个人的看法,与同行探讨。一、训练中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在引导学生进行句子训练时,我先出示这样的例子:“何明、黄红和方芳都是好孩子。”为了让学生理解“都是”一词的意思,我再出示一个句子:“铅笔、小刀、纸和尺子是学习用品。”让学生注意观察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学生很快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 与手有关的部首——斜手旁 手-掰开 拜年 摩拳擦掌 教师伸出左手手掌,让学生形象地观察其形状,再用水把手稍加蘸湿,然后手指叉开“印”在黑板上,让学生看着黑板上“手”的水印数手指;出示或画出小篆形体的“手”字,依然让学生数古文字“手”从一到五的手指数,最后出示楷体的“手”字,从左到右数时就会发现中指已经演变为“/”。如果依然把它看成是一个变形了的中指的话,那么,今天楷体的“手”字还依稀可辨其五指。[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