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社会对国际联盟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陌生到逐渐了解的过程。随着这一认识的深入,中国政府和人民对于国际联盟的成立充满期待,并在行动上积极予以支持。虽然中国加入国际联盟的历程几经波折,但中国参与其成立的努力仍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阮桂春 《考试周刊》2008,(1):230-231
国际联盟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然而,在国际联盟成立后短短20年二战就全面爆发,国联在维护世界和平秩序方面无疑是失败的.究其原因,首先是国联机制的缺陷;其次是国联内部成员行动的不一致;最后是国联的所作所为摧毁了它的威信.分析国联失败的原因,对今日世界建立永久性的安全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学国际联盟是全球化背景下传统大学联盟的新发展,是高校实施国际化战略的重要选择.当前的大学国际联盟有国与国之间的双边联盟、区域内的多边联盟和跨区域的多边联盟三种.大学国际联盟的蓬勃发展有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多重因素.作为全球化驱动下的高等教育应对举措,大学国际联盟有其潜在的负面效应.中国高校应在权衡其双重影响基础上,做出有利于自身长远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4.
世界一流大学国际联盟已成为大学间国际合作的必经之路.本文选取十个一流大学国际联盟为代表,以成员数量、构成、使命和特色等分析为基础,探索联盟发展呈现出的四大趋势.进一步分析发现,世界一流大学国际联盟主要以资源、学习和竞争驱动为三大发展动力,并以解决科研难题、培养全球领袖和搭建国际化网络为三大核心目标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5.
国际联盟(简称国联)曾是世界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国际组织,也是中学和大学历史教材的重要内容,例如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第二单元第二课、第四课分别就专节介绍了国际联盟的成立、概况以及它的活动与评价。然而,对于国联与中国的关系,一直存在着历史的误解,如高中教材虽然提到了国际联盟  相似文献   

6.
国际联盟(简称“国联”)曾是世界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国际组织,也是中学和大学历史教材的重要内容,例如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第二单元第二课、第四课分别就专节介绍了国际联盟的成立、概况以及它的活动与评价。  相似文献   

7.
青年学者于琳琦的新著《国际联盟的历程》已于2003年3月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国际联盟(The League of Nations)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普遍性和一般性的国际组织,它于1920年1月10日正式宣告成立,1946年4月18日宣布解散,一共存在了大约27年时间。从建国以来到80年代初很长的一个时期里,我国学术界基本上是简单地以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时期对国际联盟的论述为准绳来评价国联的,对国联以及它在各个时期各个方面的活动持完全否定的态度。近十几年来,我国学者对国际联  相似文献   

8.
南非著名政治家简.史末资积极倡导建立国际联盟。在巴黎和会期间主要由他执笔起草了国联盟约,并针对战败国殖民地问题炮制了委任统治制度。在国联25年的历程中,他始终密切关注着国际联盟的发展,并呼吁其成员国紧密团结在一起以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国联失败后,他又在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为联合国的创立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对张建华教授关于俄国难民事务负责人的任命、南森译名的翻译等几个问题提出商榷,以为俄国难民事务负责人是由国际联盟任命的,而非国际红十字会,两战期间国际联盟在难民的救济、遣返、保护等方面发挥了主要的作用,南森及南森护照的翻译应采用规范的译名。  相似文献   

10.
绥靖主义对国际联盟影响的再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绥靖主义对国际联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通过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意大利入侵阿比西尼亚、德国迈上扩张之路等具体事例,深入剖析了国际联盟破产的真实原因,借以说明了国际政治组织所应汲取的历史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1.
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与驱动下,我国高校不断加大参与和建设高校国际联盟的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阻力和挑战。为促进我国高校国际联盟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应从国家层面进一步加强相关政策的引导与支持,推动由我国高校发起的国际联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高校作为联盟的建设主体和参与主体,应从机制建设、资源拓展、要素保障、跨文化认同感提升等四个方面入手,推动高校国际联盟成为事实上的责任共同体、义务共同体与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国际联盟是世界上第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它对19世纪欧洲协调、万国联盟和海牙体系作了继承和创新,为联合国的建立开辟了道路,在国际组织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1931年,国际联盟教育考察团来华进行教育考察,历时3个多月,足迹遍布京、津、沪、苏、浙、粤。考察团形成的考察报告———《中国教育之改造》上下两编,12万余字,对中国教育的基本情况、存在的缺点进行了全面介绍,并提出改进建议。考察团来华及《中国教育之改造》的发表,受到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在教育学界产生极大反响,对中国教育的发展进程影响颇深。  相似文献   

14.
威尔逊的国联思想产生于一战爆发后的调解外交之中.这时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特征是在保持中立的基础上对欧洲冲突实行调解.美国外交传统中的中立原则决定了威尔逊政府不准备对欧洲事务承担任何义务,但是这种调解本身又有参与解决欧洲事务的含义.这种自相矛盾的政策只能导致调解失败.在这种自相矛盾的政策中,威尔逊找到了战后国际联盟这个目标,并从泛美条约的集体安全条款找到它的基础原则.国际联盟能同时满足威尔逊既不脱离传统的孤立主义又能参与欧洲事务的双重愿望.战争形势很快迫使美国放弃中立,但是国联思想却沉淀下来成为威尔逊外交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5.
1933年2月,经过颜惠庆、顾维钧、郭泰祺等人的艰苦努力,国际联盟在日内瓦以压倒多数通过了关于中日冲突的报告书,中国在外交上居于有利地位。就在此时,日军发动了对热河的进攻,顾氏等人急盼中国军队奋力作战,使他们能够继续保持有利地位,可是中国军队一再溃退,中国代表立即转为尴尬的处境。顾说:“不论我们每次怎么说,宣称要坚决抵抗,但  相似文献   

16.
论弗里德约夫·南森对国际难民事务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里德约夫·南森是国际联盟第一任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在1921—1930年任职期间,南森主张难民问题紧急救助与长远解决相结合;界定难民的法律地位,通过立法保护难民权益;设立专门机构,加强国际合作;审时度势.重视方法创新。南森为后人留下了众多弥足珍贵的经验和财富。  相似文献   

17.
从九一八事变前夕到1931年12月10日国际联盟通过派遣调查团的决议,中日双方在是否直接交涉和第三方是否介入的问题上展开了一场针锋相对的外交斗争。1931年10月8日日军轰炸锦州之前,中方同意在第三方介入的情况下有条件地直接交涉。此后,中方要求日本先撤兵,然后再举行谈判。由于坚持不懈的外交斗争,中国在多数情况下得到了国联的支持。表面看来,日本政府曾一度主张通过直接交涉解决“中日争端”,但日本关东军侵华步伐加快,日本关于直接交涉的外交活动,竟成为日军拒绝撤兵并继续侵略和占领中国东北全境的工具。  相似文献   

18.
国际联盟是世界上第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它对19世纪欧洲协调、万国联盟和海牙体系作了继承和创新,为联合国的建立开辟了道路,在国际组织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1920年国际联盟成立,宣称其宗旨在于“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但这幅漫画却反映了国联的实质。画中“车夫”背心上的英文为“国联”,他奋力挥鞭,驱赶着背上负有“和平”使命的马儿向“结束战争”的方向行进,但“国际事务”这辆大车分明是在冲向战争,“和平”马儿虽然竭尽全力,却寸步难行。这副漫画揭示国际联盟虽然标榜“和平”,但由于其本质不过是英法帝国主义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因此  相似文献   

20.
弗里德约夫·南森是国际联盟第一任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在1921—1930年任职期间,南森主张难民问题紧急救助与长远解决相结合;界定难民的法律地位,通过立法保护难民权益;设立专门机构,加强国际合作;审时度势.重视方法创新。南森为后人留下了众多弥足珍贵的经验和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