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吴非 《中学语文教学》2007,(5):20-20,32
4年前,有个语文教学跨省交流会,邀我参加。那次交流主题是考察“网络作文教学”,我听了几节课,感到不太适应。据主办学校介绍:全校所有班级所有学生的所有作文,你想看哪一篇就能看到哪一篇,想写段评语也可以。我对此很惊讶。该校一位教师现场演示给我看,很快就调出了某年级某班某同学的全部作文。我问:“这位同学知道吗?”“不一定知道。”我问:“他会同意我们看他的作文吗?”教师奇怪地反问:“他为什么会不同意呢?”“那么同学之问也可以互相看吗?”“每个人都可以看全校任何一个同学的任何一篇作文。”  相似文献   

2.
日记一则     
12月9日星期四 今天早自习还未结束,我发现一个同学提前进了食堂。等他打好饭菜出来,我就叫住了他:“邓松,你怎么提前吃饭呢?”他支支吾吾,说不出理由。我就边走边背诵就餐纪律,与他来到食堂后面。我轻松地问他:“你觉得这个地方环境怎样?”“不错呀。”他自然地回答,“不过,大樟树下有堆垃圾。──我去清除吧。”我又问:“你一个人要多久才能搞完?”他信心十足地表示:“最多20分钟吧。”“那,你就先把饭吃完吧。”我拍拍他的肩膀,走了。 放学时,我在班上这样表扬他:“邓松同学是个急性子。”我顿了顿,有意观察了邓…  相似文献   

3.
他抬起了头     
刘芳 《河北教育》2010,(12):33-33
“今天的班会课.我们将评选10月的‘班级之星’.现在我将评选标准讲一下。”我像往常一样开始了我的班会课。我宣读完评选标准后.同学们积极讨论了起来。忽然,下面有个同学叫道:“老师.不用评选.10月的‘班级之星’一定是李小飞!”我听了一愣:李小飞?班级中典型的问题学生。“为什么?”我问道。这个同学说:“他迟到第一,违纪第一.期中考试成绩倒数第一,这么多第一加在一起,谁也比不过他,‘班级之星’非他莫属!”教室里顿时笑声一片。  相似文献   

4.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有些学生愿意、也善于同别人“分享”,而另一些学生不愿意、也不善于同别人“分享”呢?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两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第一类学生从学校回到家里,妈妈问:“班上谁是你的好朋友?”他们可能这样回答:“李明是我的好朋友。他是个好学生,他上课遵守纪律,不打人,也不抢别人的东西,他还爱帮助人。”对同样的问题,第二类学生可能这样回答:“刘晓是我的好朋友,他爱跟我一起玩,他不打我,他还爱帮助我。”如果妈妈问孩子:“你最不喜欢班上哪个同学?”第一类学生可能这样回答:“我不喜欢大强,上课…  相似文献   

5.
(一) 周五上午第一节课后,我步入办公室刚坐下,C同学过来告状,说:“Z同学一直乱动我的东西。”我追问道:“为什么?”他说:“我也不知道。”我想了想,说:“那你去把他给我叫过来。”C同学转身去叫。我望着他的背影,  相似文献   

6.
杨雪芬 《小学生》2011,(4):50-51
记得有一次学期末考试,几个学生跑过来问我成绩,其中一个得了100分,而另一个只有97分,他淘气地说:“我下一次一定比你高。”旁边的同学却说:“如果人家下次一样考到100分,那么你怎样考得比他高?”他天真地回答到:“那我就考101分咯!”旁边的同学都笑着说:“傻瓜,怎么会有101分呢?”开始时我也只当个笑话听了就算了,没想到他还接着问:“老师,为什么没有101分?我要怎样才考到101分?”对于这个像笑话一样的问题我随便地答了一句:“下次再努力一点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7.
他是一个内向胆小且学习基础薄弱的男孩。与他相处了大半学期,我从未见过他举手发言。问其缘由,他怯怯地说:“我怕说错了同学笑话我。”我问:“别的同学不也有说错的吗?有没有人笑话他们呢?”他羞涩地笑笑,沉默不语。“以后要大胆地举手发言哦!”他点点头。  相似文献   

8.
郑立平 《班主任》2010,(3):37-41
有学生悄悄告诉我:班上又有同学向蒙蒙要钱了。我大吃一惊,马上把蒙蒙找来。开始他不肯说,在我的耐心引导下,他开列出向他要钱同学的清单,居然有近二十人!我当即表示帮他追回来:谁知道蒙蒙却哀求道:“老师您不要查了,好吗?”“为什么?”“我怕……”我明白了,同时深感悲哀、担忧,那孩子小小年纪,就学会敲诈同学,还不让告诉老师。遇到这样的情况,我该怎么办呢?(福建刘珊红提供)  相似文献   

9.
一、关注学生差异 案例1:七年级的一节室外课上,教学内容是安排学生分组搬运实心球接力,分组后我听到有学生议论:“肯定又输了,我们这组有个胖子。”听了这话,我看了看那位“胖子”同学委屈的表情,他红着脸说:“我在起跑线前面跑。”我想了想,对全体同学说:“大家同意他在起跑线前面2米的地方起跑吗?”“同意!”全班同学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感激、兴奋之情马上在这位同学的脸上表露出来。练习中他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并和同学们一起合作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10.
【课例评价】 一、学生评价:课后我了解了这五位学生,他们认为这种方法实用有效、容易掌握。阅读、背诵、写作起来不觉困难。反而感到新奇。特别是背诵,有位同学说:“我们只是理解阅读了一遍,老师就叫我们背诵,开始不相信自己能背诵,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居然也能背个八九不离十,真是神奇,我们学得特有趣。”还有一位同学说:“吴老师很会课改。”  相似文献   

11.
不少学校在暑假组织学生到国外修学旅行,他们分别住在当地的各个家庭中。这样,通过日常的相处,可以更好地了解该国的风俗人情,也便于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更好地学习外语。但是,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位初中同学向带队的老师诉苦:“我要换一家人家住,现在住的那家的孩子老是欺侮我!”“怎么会呢?”老师想,许多人家的孩子和我们的同学都友好相处,到底是怎么回事?于是问那位初中同学:“人家怎么欺负你的?”他说:“每次玩游戏的时候,他都要当进攻的,而我总是防守的。”老师再问:“那孩子大概有多大?”“五六岁吧。”听了同学…  相似文献   

12.
修理你     
《红领巾》2008,(5):24-24
同学高鹏的外号叫“恶之剧”,每天不冒点坏水儿就会憋得难受。很多同学都有点讨厌他。下课了,他凑到我身边,拍拍我的背:“去厕所不?”我说好啊,我们就前后下楼。好奇怪啊,很多同学都盯着我笑。  相似文献   

13.
隋青  徐卫平 《班主任》2014,(5):30-31
“千万注意你们班的林林,他在初一时就要拿刀子捅同学。”刚拿到分班名单,就有同事善意地提醒我。听闻此消息,我不禁纳闷:这该是怎样一个学生?  相似文献   

14.
袁宝 《山东教育》2005,(34):28-28
学完《詹天佑》一课.我让学生把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第二天上课.我便检查背诵情况。不错,多数学生都能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了下来。还有一个叫袁野的同学没检查,他可是我们班的老大难,总是背不过书:为了激起其学习的积极性.课前我曾单独找他说:“这一课.你挑选一段接简单的背下来就行。”他答应了下来。我想:他应该准备好了吧。于是点了名让他背诵。  相似文献   

15.
“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丰富的语言积累,能使学生在写作时信手拈来,笔下生花。教学时,我非常重视学生对经典语言的诵读、积累,要求学生每周至少积累一首古诗、一句名言、一段美文。可学生背诵的积极性并不高涨,总是等到我检查的时候才临阵磨枪,甚至有时抽查也只有少数学生能够背诵下来。我陷入了深深的苦恼:怎样变“让我背”为“我要背”呢?  相似文献   

16.
一、案例背景思想品德课程以学生成长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为目标。而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密切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得到切合自己身心发展需要的教育?成了我备课的主题。二、案例描述1.引子“终于决定了。”我长长地舒了口气。(校社政知识竞赛人选中坚成和郑豪这两位学生让我犯难了,坚成:好胜,各科成绩都比较拔尖,对社政课却不太重视;郑豪:其他成绩一般,对社政却“情有独钟”,我没理由不给他机会)此时七(4)班一位同学直闯办公室:“吴老师,有同学打起来了。”班主任回来后也跟我们说:“现在的孩子,承受能力真差,同学说他一句落选就让他大打出手……”听到这话我心里一怔:我不是也要宣布参加竞赛的名单吗?  相似文献   

17.
作文课上,我布置了作文题目《让我感动的一件事》,然后让大家写作文。我发现多数同学愁得眉头紧锁.不知如何下笔。我走到一位同学跟前。他一个字也没有写。我决定引导这些“作文愁苦者”如何动手写作文。我让大家停笔.然后问一位同学:“为什么不写呢?”他回答:“我不会写。”我说:“噢.是这个原因。那你对写作文有什么感觉呢?”  相似文献   

18.
开心校园     
放学路上,同学郁闷地说:“今天玩手机被老师抓住了……”我问:“你旁边的同学没有提醒你老师来了吗?”同学说:“老师是在办公室发现我玩手机的。”我很好奇:“老师是怎么知道的?”同学说:“我无意中赞了他的‘说说’……”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爱     
隆冬雪后的一天,我在检查学生做操情况,无意中发现李毕同学没穿袜子,赤脚穿着球鞋站在雪地上做操。我走过去问他:“你怎么没穿袜子,是不是今天起晚了,没来得及。”“不是。”他回答。“那是什么原因?”我接着问。“我……我”,他欲言又止。见此情景,我就没有再追问。课间操后,我到学校后面的商店买了一双童袜,让他穿上。他推着说不穿。在我和同学的劝说下,他终于穿上了袜子。第三节课间我再次到教室时,看到他把袜子脱掉了。我说:“袜子不合适,还是颜色不好看?”他摇摇头,跑出了教室。不久,学校召开家长会,我见到了李毕的…  相似文献   

20.
李桂华 《教师》2010,(25):91-93
“高年级某某同学敲诈低年级同学100元钱”:“同学之间因一点小事用刀拼”:“某学生用拳头砸向自己的老师.只因老师问他为什么上课不做笔记!”……听到这一桩桩、看到这一幕幕.我深感痛心。“人之初,性本善”,这些孩子怎么了?他们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我认为学生精神的空虚、行为的失范、道德的堕落,有家庭教育的责任。有社会教育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