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金凤 《师道》2009,(11):61-61
要讲鲁迅的《雪》了。 这是一篇关于"雪"的精品。虽然自己做了精心准备,经过反复阅读,并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但还是感觉有些棘手。要让学生真正走进《雪》的世界,理解鲁迅的品格,走进鲁迅的心灵,绝非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我想,学习《雪》应该做好这样几件事情。  相似文献   

2.
初二的课堂上正在上《湖心亭看雪》。  相似文献   

3.
鲁迅作品一向以幽默犀利著称,而编入散文诗《野草》、写于1925年1月18日的《雪》,给人的感觉却是:诗情画意,格调明丽,寄意深远。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同志一生中用《沁园春》这一词牌,先后填写了两首词:《长沙》和《雪》。  相似文献   

5.
一.导入 学生欣赏殷秀梅演唱的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大屏幕展示歌词)引出新课。  相似文献   

6.
    
《雪》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运用反衬的于法,把形象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结合起来,抒发了对自由、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的强烈感情。作者的写作目的本是赞美上海的飞雪,但文章的开头并没有直接写此,而足写了福建的飞雪。作者别具匠心,用福建飞雪的不美来反衬上海飞雪的美。作者着力从颜色、重量、数最、声音等方面进行反衬,突出了上海雪花的美好的色彩、轻盈的姿态、显示的活力、  相似文献   

7.
《雪》是鲁迅《野草》中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诗。文章认为《雪》展示了鲁迅在"彷徨"时期透过苦闷引发的关于生命价值的思考。而且在创作构思和情感节奏两方面,充分地表现了鲁迅讴歌生命强力的非凡诗情。鲁迅的《雪》,证明用汉字可以创作出色的散文诗。  相似文献   

8.
李龙毅 《学语文》2004,(4):10-10
《雪》是鲁迅《野草》中文字最为优美的一篇散文诗。它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用谢冕的话说:“散文诗只是脱去了诗的外壳,而胸膛里跳动着的却是一颗纯净的诗心。”  相似文献   

9.
将景物意象的描写贯穿于小说的叙事之中,通过关注意象的转换,把握作品的叙事艺术,是阅读古典小说的手段之一。本文以《水浒传》为背景,从贯穿全文的雪意象入手,揭示了意象描写与小说情节发展、人物塑造及结构布局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0.
陈国安 《教师博览》2013,(12):58-59
<正>历来江雪之诗以柳子厚二十字为逸品,而湖上雪色,逸品之文,张岱《湖心亭看雪》自无异议。论者常以二者为同调,其实,柳子《江雪》,苦地谪人之静守孤寂也;宗子《湖心亭看雪》,山河陵谷之变后,遗民痴人傲然静说往昔梦境耳  相似文献   

11.
《坚瓠集》是清初小说家褚人穫一部重要的文言小说集,现存常见的有《笔记小说大观》本、《清代笔记丛刊》本以及柏香书屋本,而《坚瓠集》的最早版本四雪草堂本由于没有影印和整理出版,反而不为人知.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有四雪草堂本《坚瓠集》,通过这几个版本的比对,可以发现有诸多不同.四雪草堂本对于了解本书的成书、刊刻过程以及诸人穫的身世交游都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二期刊发的《〈湖心亭看雪〉析疑及其教学》一文,对张岱看雪的时间提出了质疑,认为张岱看雪的时间"更定","似乎可以推定为五更结束(早上五点左右)"。现就此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二期刊发的《〈湖心亭看雪〉析疑及其教学》一文,对张岱看雪的时间提出了质疑,认为张岱看雪的时间"更定","似乎可以推定为五更结束(早上五点左右)"。现就此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湖心亭看雪》堪称是一篇运用白描手法的典范之作。本文对《湖心亭看雪》的白描手法进行了简要赏析。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雪》,包含了“暖国的雨”、“江南的雪”、“逆方的雪”三组意象。这三组意象,不仅相互间的关系不同,而且它所处的层次地位也不一样。本文试图从《雪》中的意象、意象间的关系以及各意象所处的地位层次关系,来阐明《雪》中的意象所象征的意义内涵,从而对这一有争议的文本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6.
《全宋词》中有大量雪意象,众多宋词名家都有包含雪意象的佳作。这些雪意象内涵丰富、含义多样,为宋词的灿烂增色不少。促成雪意象在宋词中繁荣的原因既有外在的政治经济因素,更有词发展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7.
《湖心亭看雪》字字弥漫着孤独的情愫,崇祯五年时的张岱经历的是时空和人情上的孤独,体味到的是人生的况味;写作《湖心亭看雪》时则感受到的是命运和宗教式的孤独.以孤独为核心,从五个层面围绕作者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微妙情感进行解读,还原作者两种精神状态下不同层次的孤独感,从而体悟张岱的精神成长史.  相似文献   

18.
《海天鸿雪记》最早刊于《游戏报》,是报刊语境中小说写作的典型文本。它的结构、人物、思想倾向都与晚清上海的报刊媒介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9.
[示例教材] 《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 [课文解读] 《雪》是鲁迅先生散文诗集《野草》中颇为纯净明朗的一篇。此文景物清新,格调明丽,又寄意深远。文章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语言风格及审美情趣,都利于培养和提高初中学生初步鉴赏优美散文诗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章通过对《雪》的阅读反应描述,展示了本中存在的强烈的反讽效应:暖国的雨-江南的雪-朔方的雪,确定了《雪》的象征意蕴及其反讽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