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郭德纲相声看中国相声幽默对语用原则的偏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声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具有我国北方民族特色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其语言幽默风趣,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一种文艺形式.本文以郭德纲相声为语料,从语用学的角度对相声幽默语言进行了分析,从而探寻相声幽默语言形成的语用因素.  相似文献   

2.
朱文斌 《考试周刊》2011,(43):122-12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反映其民族的社会风俗和文化。英语教学中注重英美文化知识的导入,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增强学生的语言应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相声是一种语言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语用预设是隐含在话语之间无须断言的信息或命题.语用预设能保证相声语言简洁、连贯,同时产生幽默、讽刺等艺术效果.研究表明,语用预设的不同来源虚假语用预设,刻意曲解语用预设和对立统一语用预设是相声语言艺术效果产生的重要预设机制.相声表演者有意识地运用语用预设机制可以使相声语言艺术更具魅力.  相似文献   

4.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既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一种形式.学习一门外语,仅仅学习其语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了解该语言背后隐藏的社会文化.因此作为讲授外语的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仅要讲授语言知识.还应向学生介绍外国文化,适时、适度地进行文化导入.  相似文献   

5.
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文化渗透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要学好一种语言必须学习该语言的民族文化.文章强调大学英语教学既要加强语言知识教学,又要注意文化知识的导入,以增强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并提出文化导入过程中的一些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就像鱼跟水,两者互相依附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靠语言流传下去。语言与文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种语言体现了一种文化,学习一种语言就是在学习一种文化。中国历史悠久,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汉语正是这一文化的载体,学习汉语的过程也是学习中国文化的过程。同理,中国人想要了解西方的文化,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学习西方的语言,通过语言了解文化。而英语作为使用最普遍的一种语言,通过学习英语就能更好地了解西方的文化,同时,通过对英语国家文化的学习,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英语这一门语言。因此,高中的英语教学,不单是语言的教学,也是一种文化的教学,教学中处处有文化,时时有文化。在进行高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好好利用教材中渗透的文化,有意识地给学生灌输西方的文化知识,帮助学生对英语这一语言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McMeniman和Evans(1997)曾指出,外语教学是一种文化最明显的表现。基于这一认识,英语教学既不能抛开文化进行纯语言技巧训练,也不可固守传统,将文化只看做语言学习的背景知识。因此,英美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植入,不仅能增强语言学习的趣味性,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而更好的掌握一定语言背景下的目标语言。  相似文献   

8.
导入的艺术     
袁欣 《辽宁教育》2012,(11):58-60
语言教学是一种艺术,它是指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的独创性教学活动。英语教学除让学生掌握英语语言的交际能力以及学一些语言知识以外,还应使学生在学习西方文化时,也能得到美的体验、美的享受和美的陶冶。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外语学习者在学习一门外语的同时也是在学习一种文化.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掌握某种语言的用法,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够运用该门语言进行交际.因此,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知识的导入显得尤其重要.本文在分析文化导入的原则、方法、途径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导入.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底座,在外语教学中不但要教给学生语言知识,还要让学生了解该语言的文化知识,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文化导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以便其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所学语言,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突显出来的一个普遍现象---英语文化意识缺失入手,论说了语言与文化不可分割性,学习一种语言必须要学习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教师应建立"联系文化学语言"的思想,注意语言教学中的文化知识输入,使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发展学生文化语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跨文化交际的实际能力...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要求教师由知识的占有人逐渐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人,教师的知识和经验应该成为学生可利用的资源,教师的任务也由过去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启发、诱导,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在中学美术课中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美术教师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率先垂范,引领学生确立一种对待传统文化艺术的正确态度;二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精神内涵的把握;三是大胆改进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文化的载体,它不能脱离文化而孤立存在.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要摒弃传统教学中重语言基础知识传授,轻文化背景知识传授的现象,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掌握语言、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的同时,了解掌握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分析认识中西文化的差异.在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可从习语、宗教文化、社交文化、历史文化、政治文化、民族心理和民俗等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正>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载体,它既反映文化,又受文化的影响。语言是一种社会交际的工具和手段,交际的过程是人们运用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传递信息的过程,所以学习语言与了解  相似文献   

15.
英语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活动,学生语言知识的获得,言语技能的形成,不仅有赖于教学,而且还依赖于社会活动.因此,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把语言知识传授和言语技能训练建立在文化习得的基础上,使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掌握根植于语言之上的文化,从而提高对中英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发展英语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6.
文化意识在外语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外语教学应该导入知识文化、观念文化和词语文化,从不同层面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通过运用一系列原则方法,使文化意识的培养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让学生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讲出合适而得体的话语,让学生的语言能力能更有效地转变为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其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内容。学习语言光学习词汇、语法结构是不够的,还必须了解和学习其语言背后的文化知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电影,可潜移默化地渗透简单的文化知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如:在学习单词Christmas时,为学生播放《快乐的圣诞节》影片。  相似文献   

18.
传统节日是一种具有历史性和民族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语文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化的一种工具性学科,把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到语文教科书中,能够帮助学生学习传统节日文化,增长节日文化知识,加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对传承传统节日文化、弘扬节日文化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华成 《考试周刊》2011,(51):130-130
《英语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文化意识作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它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英语文化的敏感性,从而加深对中外文化知识的理解。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影响和制约着语言交际。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学习一种语言,实际上就是学习一种文化。而文化的导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把它与语言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语言与民族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学习外语,不仅是掌握语言知识本身的过程,也是接触、了解另一种民族文化的过程。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说,要恰当地使用语言进行交际,必须对所学语言国家的国情及语言文化有所了解。因此,在俄语教学中,在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向学生传授一定的俄罗斯国情和语言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而民族院校俄语专业的语言文化知识教学,还应该考虑民族院校学生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