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和谐离不开个体的和谐。个体身心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在社会发展和社会实践的进程中,工作者面对矛盾丛生的社会环境,必须有效地排除工作心理上的种种障碍和问题,始终保持身心的和谐,才能有效促进社会的和谐。创造身心和谐,首先要坚持自我心理的和谐,培养积极的心理素质,才能保障具有和谐的工作环境;其次是人际交流的和谐,只有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做到人与人之间的无障碍沟通和交流,才能创造一种工作生活的和谐氛围,使“以人为本”的思想成为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2.
学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文明、和谐的学习环境,保证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那么,如何构建和谐校园呢?下面,笔者就结合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一、"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本质要求人的身心是和谐发展的内在基础。捷克大教育家夸美钮斯认为:"人的本身里外都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心理和谐"的理念,并阐述了和谐社会与心理和谐的关系.心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社会和谐为心理和谐提供重要保障.心理和谐包括人自身身心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和谐程度如何,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前途和命运,而且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的实现问题.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积极探索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和谐心理健康观的主要内涵及特点,并提出了以"健康第一"思想为指导,加强和谐心理的宣传教育;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中的心理保健文化;提高对挫折承受能力;建立协调的人际关系;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塑造健全的人格品质;加强体育锻炼,养成终身体育习惯等方面的建设措施.旨在提高个体的身心和谐,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健康是人生存、发展、创造之本.体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将"体育"与"健康"合而为一,形成有机的课程体系,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强壮的体魄、健康的心理、良好道德品质和体育精神,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学校体育关键要处理好体育与健康的诸种因素,处理好培养学生体能、运动技能与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处理好体育活动与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身心得到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6.
综合课程必须从不同阶段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智发展水平出发,开发相应的贴近学生的实际自然生存空间、贴近学生的实际社会生活氛围的活动课程,这样才能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习技"和"学政",积累和丰富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达到促进人和自然和谐发展,促进人和社会和谐发展,进而促进个体内在和谐发展的教育大目的.  相似文献   

7.
张学先 《华章》2007,(12):139-139
和谐社会从心开始.和谐的心理状态,对于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重要作用.而社会的和谐最终是社会群体中个体的和谐,因此,建章立制是塑造和谐群体的关键,是培养和保持个体与群体和谐心态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其基本精神是以人为尊,以人为重,以人为先.当我们将"以人为本"作为教育价值选择时,教育便具有了创造人的价值的意义.教育活动不断促进生命个体的生成与发展,而教育活动中的人是一个具有心理差异、在具体环境中生活的个体.  相似文献   

9.
"人是环境的产物"。这意味着环境对人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学生有权利接受良好校园环境的熏陶和净化,以促进其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因此,通过亮化校园环境,以"美"来激发"爱",才能真正有效激发其强烈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主动、和谐、生动活泼地发展,促进学生身心诸方面的健康发展和良好思想品质的形成,极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使之成为社会合格的建设者与创造者。  相似文献   

10.
心理弹性是由逆境激发出来的潜能和建设性力量,它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来探讨人的发展。作为反映个体积极应对逆境的良好指标,心理弹性的研究与应用日益受到心理学领域的关注。当个体面临逆境等危险性因素时,来自个人特质、家庭环境、社会支持三方面的保护性因素,会交互影响而构成心理弹性的动力系统,促使个体的心理弹性得以发展,以保护个体免受逆境的不利影响,促进个体的健康幸福与身心和谐。  相似文献   

11.
人的身心和谐发展是指人在德、智、体、美、心理及身心各项机能获得全面、充分、协调、自由和自主发展。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进行的,一般以学习内容的一个单元为评价点,采用及时的反馈和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它的旨趣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身心和谐发展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人民幸福的最大化,实现人民幸福的最大化才能有力地促进社会更加和谐发展.国民幸福指数是和谐社会的风向标,关注国民幸福指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伦理基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3.
张静 《考试周刊》2012,(56):108-108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寻找教学契机.创造教学环境.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中学生解决心理上存在的各种问题,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成为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健全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4.
一、明确目标,准确定位 山东省潍坊市北海双语学校自2007年建校以来,以培养创造幸福、传播幸福的幸福孩子为己任,一直致力于办社会认可、家长满意、学生幸福的"中国巴学园".心理辅导室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健康教育规律为出发点,通过向师生提供发展性的心理辅导和心理支持,提高了全体师生的心理素质,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积极职业教育就是根据职业教育对象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以人的向善性为价值取向,运用积极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从正面发展和培养个体的积极心理状态、品质与人格,促进个体身心全面和谐与职业素质发展的职业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6.
和谐教育是教育资源与人的身心健康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是每个人教育需求获得满足的客观保证,是实现社会持续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保证了教育环境的和谐,才能保证社会中每个人身心的健康发展,才能保证社会生产力的先进性,才能推动社会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实施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由此可见,幼儿的健康不仅仅是身体的健康,还包括心理的健康。儿童发展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幼儿期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涵养期,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初始阶段,存在着多个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和敏感期,且幼儿发展的各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因此,  相似文献   

18.
安扬 《班主任》2001,(10):3-4
素质教育理论是一种促进人全面、和谐发展的理论,它是一种教育观念而非一种教育方式.有人曾这样概括:"利用遗传和环境的积极影响,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认知与意向等因素全面和谐地发展,促进人类文化向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内化,从而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9.
关于“和谐教育”的目标,可从三个方面来把握:第一个层面是指人的心智的全面发展。这是从人的心理素质角度概括的全面发展。心理学把人的心理素质划分为智力、道德、情感三个方面,教育可以通过德育、智育和美育等促使个体心理素质的和谐、全面发展,塑造出真善美统一的理想个性。第二个层面是指人的身心的全面发展。这是将人的生理和心理素质统一起来把握的全面发展。健康的体魄是个体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第三个层面是指个体与社会协调统一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只有在个体与社会的统一中才能把握学生身心、心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教育的和谐发展.在分析中西方和谐教育思想历史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和谐教育的内涵,包括人的心智的和谐发展、人的身心的和谐发展、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一致.真正实施和谐教育,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和谐的环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正确处理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加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