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工伤赔偿是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中最具实践性的问题之一。工伤保险制度是对劳动者或其供养家 属在发生工伤后给予物质帮助和经济补偿的制度。但由于用人单位不履行为劳动者参保的法定义务,使劳动者丧 失社会保障。工伤赔偿案件是对劳动者这种权利的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对于用人单位的原因导致的工伤事故,受害的劳动者只能主张工伤保险待遇,而对于第三人的原因导致的工伤事故,受害的劳动者既能主张工伤保险待遇又能向第三人主张民事赔偿。这种工伤保险与民事赔偿的衔接模式不能体现平等对待每一位劳动者。我国新的工伤保险法律法规规定的先行支付及追偿权为协调工伤保险与民事赔偿的衔接提供了借鉴。在工伤保险与民事赔偿的衔接上,采用"补充模式"可以避免受工伤事故伤害的劳动者获得额外的利益,同时应全面规定工伤保险的先行支付义务及对工伤事故的相关责任人员的追偿权,这样可以使相关责任人员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使劳动者在发生工伤事故后能获得标准统一的赔偿或补偿。  相似文献   

3.
工伤赔偿是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中最具实践性的问题之一.工伤保险制度是对劳动者或其供养家属在发生工伤后给予物质帮助和经济补偿的制度.但由于用人单位不履行为劳动者参保的法定义务,使劳动者丧失社会保障.工伤赔偿案件是对劳动者这种权利的救济途径.本文以案为例,探讨工伤赔偿的程序与实体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工伤保险条例》对于及时救治和补偿受伤职工,保障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制度设计上还存在一些缺陷,导致劳动者的利益受损。应从根源上反思我国工伤保险体系的强制性特征,并借鉴美国的工伤认定理念和判例完善我国的工伤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5.
由于用人单位无法给实习生办理工伤保险,商业保险存在缺陷,单位自身承担风险能力有限等因素导致实习生在工作中遭受意外伤害时缺少必要的保障。困局的出现源自实习生身份的双重性和对其劳动关系认识的模糊,事实上实习生的学生身份并不影响其作为劳动者的资格,如实习生与用人单位签署实习协议,且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工作,受其管理,并按约定取得劳动报酬就可认定双方之间已经形成劳动关系。建议实习生意外伤害问题可采取吸纳实习生参加工伤保险、完善学生实习责任保险、鼓励投保人身意外伤害险等多元化路径解决。  相似文献   

6.
说起工伤保险,劳动者或许会认为这与自己无关,用人单位则认为只要管理严格就不会发生工伤。其实,这都是一种侥幸心理。因为一旦发生事故,劳动者的第一反应是单位应当给自己上工伤险,方便治疗和维持基本生活;单位则是后悔不已,上个工伤险没有多少钱,现在却要支付各种补助几十万元。  相似文献   

7.
第三人侵权引发的工伤事故责任,认定时往往出现工伤保险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竞合,并由此形成多种损害填补制度并存的局面,选择何种救济模式关系到劳动者、用人单位、社会等多方主体的利益平衡。通过介绍国外解决此问题的四种不同模式,结合我国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在确保全面赔偿和不违背"受害人不应因遭受侵害获得意外收益"原则的前提下,对工伤保险待遇与民事侵权赔偿竞合时的救济模式进行探讨,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工伤保险法是社会保险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伤保险条例》中对劳动者的工伤赔偿范围和力度都作了进一步扩大和提高。工伤保险在具体实施中有很多弊端和缺陷,工伤职工不能及时得到赔偿金,有的无法得到赔偿金。实践中应从工伤保险基金征缴、工伤赔偿维权程序、工伤认定时适用法律三方面保障工伤职工的权益。  相似文献   

9.
交通事故赔偿与工伤保险给付竞合时被害人能否兼得?这在法律理论和实践中争议很大。我们认为,交通事故赔偿与工伤保险给付竞合时,被害人能够兼得交通事故赔偿和工伤保险给付,有利于保护作为社会弱者的广大受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以往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工伤保险改革相对滞后,形成了与现实需求严重脱节的局面。工伤保险法是社会保险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伤保险条例》中对劳动者的工伤赔偿范围和力度都作了进一步扩大和提高。《工伤保险条例》的实施到现在已有5年多了,但目前我国工伤保险立法仍出现一些问题。需对《工伤保险条例》的部分条款进行分析完善。  相似文献   

11.
《社会保险法》和新《工伤保险条例》关于工伤保险修订的背后体现了立法理念的创新,使工伤保险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险,使劳动者的权利真正成为社会权,然而在这最根本的、巨大的进步背后,也隐藏着现实层面的巨大问题,工伤保险先行支付制度在实际实施中出现了重重阻碍,并没有体现出它应有的生命力及在保障劳动者权益方面的优越性,本文以工人权益保护角度,着重从制度建设、立法目的及现实层面解读这一劳动者保护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对制度完善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来劳务派遣成为了劳动就业规制的重点,随着《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的颁布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其就工伤保险、劳动者的安全保障等方面作出了新的规定,填补了法律的空白。但是该规定的内容不够全面,还应规定劳务派遣工伤保险制度中的工伤预防制度。在工伤保险责任分配上应建立派遣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用工单位承担补充连带责任的制度,厘清派遣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与《劳动合同法》中规定的连带责任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工伤保险法律制度存在投保人范围过小,并且权威性不强、强制性不足等诸多弊端,这不利于维护劳动者的利益和社会的稳定、和谐.面对我国当前工伤现象层出不穷、愈演愈烈的严峻情况,必须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工伤保险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4.
谈我国城市农民工工伤保险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宏 《大连大学学报》2004,25(5):101-103
农民工是指具有农村户口身份却在城市务工的劳动者,是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在我国城市经济改革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原有的工伤保险仅仅覆盖城镇的企事业单位的公民。作为城镇居民之外的边缘人群的农民工却不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本文针对农民工伤保险缺失的现状分析原因,阐述完善农民工伤保险的必要性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作为工伤事故损害赔偿给付待遇的工伤保险,仅具有社会保险的性质,其最主要的目的是为遭受工伤事故的劳动者提供及时但未必充分的救济.在不涉及第三人侵权而导致的工伤事故中,在工伤保险赔偿与一般人身侵权赔偿请求权的适用上,我国应采补充模式.在第三人引致的工伤事故而产生的工伤损害赔偿中,应采兼得模式,赋予劳动者双重赔偿请求权.  相似文献   

16.
我国工伤赔偿制度是一种工伤保险补偿制度。现阶段适用的是双轨赔偿模式。即参加工伤保险与未参加工伤保险的劳动者采取的是两种不同的赔偿模式。这种模式的产生有其深刻原因,但同时具有严重的危害性。文章分析了其成因、危害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中国职工教育》2010,(2):29-33
工伤保险是社会保险的一种,是通过社会统筹所建立的保险基金.由国家强制执行。是其目的一方面是保障处于劳动关系中弱势地位的劳动者能够及时足额得到相应的赔偿和享受相应的工伤待遇;另一方面其以保险的形式运作。减轻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促进了经济发展。本文以5个鲜活的案例为读者解答了有关工伤保险的相关疑惑。  相似文献   

18.
综观一系列已经出台的全国性、地方性以及专项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等,应该说,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在政策上是明确的,于法律上也是有据的。然而,在实践中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比率却实在很低。为使农民工工伤保险权益得到切实保障,一方面应确保国家已出台的大量法规政策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要修改这些法规政策在实践中存在的不适应之处。应注意解决农民工受雇于个体工商户的工伤保险问题,应认识到农民工在工伤认定申请中证明劳动关系存在的困难,应采取既严格又有效的方式追究雇用农民工的用人单位的违法责任。  相似文献   

19.
现实中,许多用人单位认为,只要为职工办理了工伤保险,因工伤造成的一切损失便与单位无关。而相当一部分的劳动者也认为,自己也不应就工伤所受损失再向单位"找茬"。实际上,缴纳了工伤保险费,如果出现工伤,单位仍要担责。怠于申请工伤认定要担责  相似文献   

20.
从历史发展来看,虽然工伤保险是从侵权责任中分离出来的一种专门的社会保障制度,但是工伤保险与侵权损害赔偿在基本内涵、归责原则、诉讼时效、赔偿标准等方面存在明显不同,二者之间主要有免除模式、择一模式、累加模式以及补充模式等四种协调模式。我国司法实践中,工伤保险与侵权损害赔偿的衔接以加害人是用人单位以外第三人区分处理。立法不完善和司法解释模糊不仅给司法实务与当事人带来诸多不便,而且必然导致结果不公。本研究从立法完善角度进行思考,不仅能指引当事人面对工伤保险赔付与侵权损害赔偿时通过主张权利更好地保护权益,而且能为我国司法实务应对此类案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