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童年之于儿童的意义,认为现代童年的消逝有四个表征:(1)传统儿童游戏的消失;(2)儿童游戏的功利化;(3)儿童话语的萎缩;(4)儿童过早成人化。并找出了现代童年消逝的原因:(1)学校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2)家庭传统的教育价值观;(3)电子媒体的介入;(4)印刷文化的价值导向;(5)时代的变迁;(6)城镇化及家庭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童年具有生物适应和文化适应的双重意义,认识童年的意义与价值,对人们正确看待童年至关重要。有证据表明,现代童年正遭遇着童年消逝、儿童成人化的危机。伴随着童年危机,儿童正与传统儿童游戏、儿童活动、无忧无虑的童年体验渐行渐远。为应对童年的危机,成人应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与童年观;以审慎的方式对待儿童;坚守儿童本位。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育的深度发展需要回应儿童游戏缺失和童年过早消逝的现实。对此,新的教育建制过程应当深刻反思儿童生活的“大生产性”,并尝试做出新的制度安排,在“量”和“质”上去谋求合理的校园游戏时空,帮助儿童感受校园生活的乐趣,延续童年的欢乐。  相似文献   

4.
在电子媒介时代,儿童和成人之间的区分变得越来越模糊,进而出现了“童年的消逝”。童年的消逝对原来的社会道德生活带来了冲击,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道德问题,如儿童犯罪、成人虐待儿童、成人责任意识的淡薄等。对此,整个社会,包括家庭与学校都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造成童年消逝的种种问题,正视童年的存在,尊重童年,呵护童年。  相似文献   

5.
在电子媒介时代,儿童和成人之间的区分变得越来越模糊,进而出现了"童年的消逝".童年的消逝对原来的社会道德生活带来了冲击,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道德问题,如儿童犯罪、成人虐待儿童、成人责任意识的淡薄等.对此,整个社会,包括家庭与学校都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造成童年消逝的种种问题,正视童年的存在,尊重童年,呵护童年.  相似文献   

6.
童年不仅仅是儿童的童年,也是成年人的童年,不管是生理特征还是文化特征,童年一直存在,不会消逝,更不会消亡。童年更多的应该体现为一种精神,是一种童年精神,受不同年龄层观众喜爱的热播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展示的童年精神是轻松快乐的游戏精神、"萌"世界的幻想狂欢和根植现实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7.
童年不仅仅是儿童的童年,也是成年人的童年,不管是生理特征还是文化特征,童年一直存在,不会消逝,更不会消亡.童年更多的应该体现为一种精神,是一种童年精神,受不同年龄层观众喜爱的热播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展示的童年精神是轻松快乐的游戏精神、“萌”世界的幻想狂欢和根植现实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8.
童年对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一种客观的时间经历,童年是不可能消逝的,童年的消逝在本质上是童年体验的消逝.对童年体验的追忆表明,童心、童真和童趣是童年体验的基础,童年在本质上是一种以童心、童真和童趣为基础的童年体验.保卫儿童的童年就意味着保卫儿童的童心、童真和童趣.  相似文献   

9.
"童年正在消逝"是著名媒体文化研究者尼尔·波兹曼在其著作《童年的消逝》中提出的核心论断。波兹曼运用媒体生态学的方法阐释"童年"是如何"发明"(产生),又是如何"消逝"的。"童年的消逝"是一种辩证的逆转运动,现代化过程中信息科技的持续影响下,"儿童/成人"二元对立的符号模式开始受到腐蚀和消解。"童年"会逐渐"消逝"的断言,不仅引发现代人们对信息时代儿童与童年的关注与反思,对当今儿童教育也是一种警示。  相似文献   

10.
美国媒体文化研究学者尼尔·波兹曼写了一本叫《童年的消逝》的书,在书中他提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论点:在美国,童年正在消逝!"放眼望去,人们不难发现,成人和儿童在行为举止、语言习惯、处世态度和需求欲望上,甚至身体外表上,越来越难以分辨了"。尼尔·波兹曼关于童年正在消逝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也促使我们反思中国儿童的生活境遇。  相似文献   

11.
游戏和儿童从来就是不可分的。在一定意义上,游戏与儿童就是同一个概念,所以如何看待游戏的生活价值,实际上就是怎样看待人的童年。儿童的游戏产生、发展于童年的生活,因此,我们就常常认为是童年生活给予了儿童以游戏。然而,如果看不到游戏也给予了儿童以童年、童年的生活,我们就不会在意儿童的游戏、儿童游戏的权利?实际上,如果没有了游戏,儿童必将失去自己的生活,当然也就失去了成长的幸福和快乐。  相似文献   

12.
游戏和儿童从来就是不可分的。在一定意义上,游戏与儿童就是同一个概念,所以如何看待游戏的生活价值,实际上就是怎样看待人的童年。儿童的游戏产生、发展于童年的生活,因此,我们就常常认为是童年生活给予了儿童以游戏。然而,如果看不到游戏也给予了儿童以童年、童年的生活,我们就不会在意儿童的游戏、儿童游戏的权利。实际上,如果没有了游戏,儿童必将失去自己的生活,当然也就失去了成长的幸福和快乐。游戏给予儿童以儿童的生活,给予儿童以灵性。儿童生活于游戏之中,就是过一种有灵性的生活。这种灵性是儿童与生俱来的自然成长的力量与后天文…  相似文献   

13.
《童年的消逝》由美国作家尼尔·波兹曼于1982年写作出版。作者认为电子媒介特别是电视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模糊了童年和成年之间的界线,最终导致童年的消逝。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大力发展,我国儿童电视节目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成人化倾向,对儿童成长造成不良影响,本文呼吁全社会应采取措施,遏制儿童电视节目成人化倾向,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4.
冶娟 《中国教师》2008,(13):16-17
<正>随着时代的变迁,童年生活的形式正在发生很大变化,儿童的生活变得更具有成人化的特点。越来越多的人在说:童年在消逝!童年消逝了!但是,逝去的到底是谁的童年呢?一、关于"童年"概念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一书中对于"童年"概念做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当前,儿童的童年正在消逝。童年消逝最显著的症状是儿童的课程化生长,儿童的教育从根本上偏离了它本真的意义,成为在工具理性操作下的揠苗助长式的教育、"工厂模式"的教育、功利主义的教育。面对现状,教育者必须采取措施阻止这种趋势的蔓延,保卫孩子们的童年。  相似文献   

16.
儿童是生活者、游戏者和学习者,其生活、游戏和学习水乳交融,构成多维交叠的儿童世界。由于割裂了儿童生活、儿童游戏和儿童学习的内在生态联系,当前的幼儿园教学也就在根本上背离了童年。从促进儿童有效学习和健康成长的需要出发,必然要求幼儿园教学回归童年。为此,教育者应该以童年的本质特性为依据,重新厘定幼儿园教学的指导思想和组织策略,对幼儿园教学进行深层次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吴勇 《江苏教育研究》2011,(21):52-53,1
我要做的,或者说,我要改变的就是让每一个儿童不再为自己的自然天性、游戏天性背负着沉重的"罪恶感"。作为语文教师,习作课就是最好的改善视角和行为方式。这是多年来我竭力倡导"童化作文"教学最直接、最深层的根源。我要让身边的每一个儿童都能自由游戏和梦想,能通过言语尽情分享自己的游戏和梦想,使所有的"童年孤岛"连成一片开阔而润泽的"童年大陆",这是对自己已经消逝的童年时代的一种深刻缅怀!于是,我将如今的小学教师职业生涯作为我童年生活的"再出发",我将如今的"童化作文"教学当成我童年梦想的"再延续"。  相似文献   

18.
社会文化因素是影响学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体制混变、观念混变、多媒体文化泛滥、童年的消逝、儿童文化缺场等多种因子的相互作用。学前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不利于学前儿童身心和谐发展。从社会文化因素分析,应对学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策略为: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加快社会转型;革新观念,为学前教育注入新的内涵;严控多媒体,尊重儿童游戏的价值;重构儿童文化,解放儿童。  相似文献   

19.
<正>诚如波兹曼所言,"儿童是我们发送给一个我们看不见的时代的活生生的信息"。儿童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呵护童年,便是成全我们的未来。1982年,美国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出版了又一力作《童年的消逝》,与其《娱乐至死》《技术垄断》一起构成了著名的"媒介批评三部曲",享誉世界。在书中,尼尔·波兹曼从社会学、心理学等多重角度审视了童年文化现象,提出了一个触目惊心且颇为独特的论断:在美国,童年正在消逝。  相似文献   

20.
尼尔.波兹曼的《童年的消逝》让世人感到童年已逝,而吴岩的儿童科幻小说却以其独特的双重双逻辑支点紧紧抓住了“童年”。文章分析了吴岩儿童科幻小说中成人思维与儿童思维、科学因素与奇幻色彩一内一外两对双逻辑支点,阐明了其对儿童文学“儿童性”的真正关照,并证明“消逝”的“童年”正在当代儿童科幻小说这一文体中回归。从吴岩作品中,既可以看到中国科幻的某些模式化,亦可见其微妙的嬗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