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言是引领读者进入作品艺术世界的桥梁,品味作品中优美的语言也是一种艺术享受.语言的内容是通过优美的形式来表达的.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即使有非常好的内容,如果没有优美的形式来表达,也不容易流传开来.感知作品的美情美意需要通过赏析语言尤其是语言的表达形式来进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现代大学英语>整套书籍所选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文章以<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第一册)为例,赏析其语言表现形式之美.  相似文献   

2.
优美的事物具有淡雅清香、圆润和谐、轻盈柔和的特点.小学语文教材和资源是很好的美育载体.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但要给学生授以相应的知识,而且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对学生施以审美教育,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使学生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优美的感情,进一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促使其更加热爱生活.江苏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下册《荷花》一文就蕴含着这些优美特征,其主要表现为淡雅之美、轻柔之美、天人合一之美.  相似文献   

3.
大千世界,无处不无美的存在.一切美的事物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展示它们的美,就客观的审美范畴而言,美学家将美的具体表现形态分为崇高、优美、悲剧,喜剧等几个不同范畴。崇高与优美是美的最基本的表现形态。崇高也称壮美、阳刚之美,属白马秋风塞上式的美;而优美一般称之为秀美、阴柔之美,属杏花春雨江南式的美。我们以阴柔,阳刚之美考察文学,亦可发现文学中同样存在着这两种不同的美的形式。《诗经·蒸民》中就有“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它虽不同于今天  相似文献   

4.
<正>一、案例背景《再别康桥》仿佛一首优美轻柔的夜曲。诗人徐志摩用其独有的文笔,为我们展现了宁静悠远的离别情致。他那清新飘逸的风格和康桥优美静谧的自然美景在诗中融为一体。《再别康桥》学习的重点是:根据诗歌的意象和手法对这首诗歌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分析这首诗歌,通过师生的交流,体会现代诗歌的意境之美。本课的学习目标为:1.对《再别康桥》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理解,感知诗歌的意境之美、音乐之美、绘画之美和建筑之美。2.  相似文献   

5.
音乐美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本文就音乐中表现出的崇高美和优美来阐述音乐的美.  相似文献   

6.
王敏 《海外英语》2013,(2):52-53
散文以其形式自由、意象丰富、情景交融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正因其独特性,所以散文翻译“无字字对译之必要”,得“意”忘“形”的译文反而更美。品读周领顺教授的《散文英译过程》,感其说理之精辟和自创散文之优美。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的依依惜别之情。2.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意境美和形式美。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教学重点】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展示照片、画面、配乐朗诵等手段,引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充分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  相似文献   

8.
曹磊 《海南教育》2014,(24):26-27
诗歌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它语言凝练、形式优美、意象丰富、情感充沛,最能体现语言艺术之美。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去发现诗歌的画面美、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验诗歌的情感美、捕捉诗歌的意象美,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创造美的冲动。  相似文献   

9.
徐陵的骈文以形式之美登峰造极。其诗歌在形式上也达到了很高水平。徐陵诗格律接近完美,意境优美,风格规整雅致,并表现出与其创作相应的文学思想。徐陵诗在近体诗发展过程中具备一定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边城》之美。不独在湘西风光、民俗人情,更主要的是它呈现了一种优美的人生形式。人生.有多种形式:幸福的,苦难的;高尚的,卑下的;优雅的,酷烈的。人生形式的不一代表了人与所处世界关系之种种,而《边城》呈现给人们的,正如作者沈从文所说。是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形式”。  相似文献   

11.
现行高职语文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美育资源,它几乎包罗一切美的表现.从教材的内容看,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无限丰富,政治变革、军事斗争、外交往来、经济建设、文化活动、自然景观应有尽有,古今中外无所不包,其美质主要有自然美、社会美、人情美等等.从教材的形式看,更是多姿多彩.既有轻柔和谐的优美,也有雄奇激昂的壮美;既有催人泪下的悲剧美,也有令人捧腹的喜剧美.不同的文学形式也各具美的特质:散文的意境美、杂文的犀利美、诗歌的音韵美、小说的情节美、寓言的哲理美等等.王国维说:"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和智育之手段,此教育者不可不留意也."高职的语文教师只有从美的角度去把握教材,引导学生认识教材中的美,才能帮助学生按美的规律来美化自身和改造客观现实世界.  相似文献   

12.
<正>一、优美、壮美的美学含义 优美、壮美均是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社会和艺术中的审美范畴,中国传统美学中的“阴柔之美”和“阳刚之美”大致与之相当。优美是最常见的美,是一种静态的、柔性的、内柔外秀之美;壮美则是一种动态的、刚性的、内刚外烈之美。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不仅是知识传承、能力培养的过程,同时也是审美教育的过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展现出的醇美的语言、优美的仪态与精美的板书,以美的教学形式来帮助学生汲取知识、提高能力,能唤起学生的审美情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认真品味语言文字的深刻意蕴,发现课文所蕴含的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和人生之美,以实现语文教学的育人目的。  相似文献   

14.
在诗歌的翻译中,既要考虑其语言美,形式和节奏的美,还要考虑诗歌意境的翻译.其中意境的把握是关键.诗歌有其自身的特点,要将其丰富的感情与想象,优美的语言与旋律翻译出来,再现诗歌的音美、形美、意美,需要译者对原文的充分理解与把握.本文将通过一首英语诗歌的两种译文的比较,从诗歌的语言、形式、意境、翻译方法等方面来探讨如何把握诗歌的"三美"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5.
少儿的素质教育是全民素质教育的基础,舞蹈教育是少儿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少儿舞蹈以它特有的舞蹈语汇、形象化的优美动作伴之以优美的音乐描绘了多彩的艺术形象,对少儿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召力,陶冶和开启着少儿的心灵和智慧,对于少儿德、智、体、美综合素质的培育作用是其他任何教育形式都难以达到的,应给予充分的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16.
诗歌以其优美的形式、简洁的语言、丰富的内涵独树一帜于灿烂的文学王国之中。面对诗歌构思之巧、形式之美、内蕴之丰、抒情之浓,曾令多少人“铩羽而归,望而却步”。进行诗歌教学,则更是难上加难。然而,如果处理得法,则会收到“水到渠成、事半功倍”的奇效。  相似文献   

17.
三角形中的正弦定理有其结构对称、形式优美的特点.这种外在的美,使人深思.记△ABC的三边分别为a,b,c,外接圆半径为R,内切圆半径为r,面积为S.  相似文献   

18.
吴希博 《考试周刊》2011,(11):21-21
作为艺术创作中的一种形式,诗歌历来最为广大读者所喜爱和传诵。欣赏诗歌之美就要分析其意美、音美与形美。本文从分析托马斯.纳什的诗歌《春》的结构和内容入手,审视其原文的诗歌意象、音韵和形式之美。  相似文献   

19.
中和美的哲学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说明“中”的本义的基础上,认为中和美即优美与崇高互相过渡的“中间状态”,与优美、崇高并存构成美的三元世界;中和不是绝对的“点”,而是一个相对的“阶段”;把三元论与中国古代哲学的“四象”说统一起来看,中和大体上包含了少柔、少刚之美,即处于大柔、大刚之美的中间阶段.  相似文献   

20.
文学之美     
文学之美,有优美、壮美、凄美。 优美者令人陶醉,如古之孟浩然、王维,今之徐志摩、冰心。读其文字,如行山阴道上,如游西子湖中,恍惚徜徉,心旷神怡。 壮美者令人激昂,如古之辛弃疾、陆游,今之郭沫若、殷夫。读其文字,如闻金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