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抗战初期,华北抗日根据地妇女运动中出现了政治与伦理相分离的问题,用粗暴的斗争方式解决家庭纠纷,形成了妇女主义偏向,激化了性别矛盾和代际冲突,以至影响了抗战.1939年后,华北根据地党组织开展了和睦家庭建设运动,把政治取向融合于伦理情谊之中,改良家庭关系,既从家庭束缚中解放了妇女,又巩固了农民阶级统一战线,较好地发挥了团结抗战、造福民众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2.
简评陕甘宁边区妇女运动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甘宁边区妇女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妇女运动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边区妇女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边区妇联的有效组织下,为支援前线、建设边区做出了巨大贡献,有力地推动了全国妇女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九三六年十一月绥远抗战爆发后,全国各地掀起了援绥抗战热潮,这其中又以中国妇女界尤为突出。本文着重就各界妇女援绥抗战的行动、表现、原因以及对内蒙妇女运动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积极开展妇女工作,保障妇女权利,反对封建婚姻和家庭迫害,指导妇女参与生产,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这与党的正确领导、妇联工作的开展及广泛的组织动员工作密不可分。现实中某些工作也出现了错误倾向,中国共产党启发妇女工作者从实际出发,以保护妇女切身利益为最中心的环节,使妇女工作中的失误得到了纠正,使边区的妇女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中国女性在参与抗战活动的过程中,团结全国劳动妇女,反对妇女回家逆流,将自身解放与民族解放相结合,对妇女运动本身进行反思,其深层意识觉醒,开创出女性解放的新路子新思想。  相似文献   

6.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从构建现代民族国家的高度关注妇女运动.在对中国妇女运动进行理论思考时,他们不仅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还结合中国国情,用唯物史观、阶级分析法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来探讨妇女解放道路,初步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思想.在这一理论武装下,党组建了妇女运动领导机构,把劳动...  相似文献   

7.
美国妇女经过艰苦顽强的斗争,终于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争取到了公民选举权,这标志着第一次妇女运动的结束。将近半个世纪过去了,六、七十年代,第二次激进妇女运动又一次登上政治舞台。这次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取得的成就来看,都远远超过了前一次。第二次激进妇女运动兴起的原因主要是妇女自身的改变、民权运动与新左派运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十分关心和重视妇女事业的发展,他从我国社会的现状和妇女发展的历史进程出发,精辟地阐述了中国妇女运动的理论: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及其主要内容,指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中国妇女运动的指导思想,号召全党全社会都要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指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妇女运动的基本道路,号召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重视妇女工作;提出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作为中国妇女运动的政府政策保障;指明了跨世纪中国妇女和妇联工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石琳 《文教资料》2014,(11):83-85
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妇女解放运动。五四运动时期,妇女经济地位上的独立、思想上的启蒙、斗争实践及五四时期的变革特点,促使广大中国妇女以前所未有的革命姿态,英勇地参与五四爱国运动。她们创办妇女团体及妇女刊物.组织女学会,从组织上推动妇女解放运动向前发展;她们反对封建伦理纲常,主张经济独立、社交公开、婚姻自决,从思想上推动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五四运动开辟了妇女解放运动的新纪元,为此后无产阶级妇女运动的开展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延安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使陕甘宁边区妇女在一定程度上挣脱了封建束缚,获得了参与公共事业的机会和与男性同等的政治上和法律上的地位。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延安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只停留在争取妇女政治层面的解放上,边区妇女并未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解放。探讨延安时期边区女性群体的真实性别处境,考察其妇女运动的盲点和历史局限性,可为当今有效地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实现女性的真正解放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1.
传统婚姻制度延续数千年,严重落后于抗战新形势,极大地阻碍了妇女参加抗日斗争。于是,晋察冀边区改革了传统婚姻制度,大致分为反对虐待妇女、提倡婚姻自由和建设富裕和睦的家庭三个时期,有效地发动和组织了广大妇女,为抗战增添了一支新的生力军,并促进了妇女解放,初步建立了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不过,晋察冀边区改造旧婚姻制度的初衷是动员妇女参加抗战,而不是以妇女解放为目的,这种实用主义倾向导致了婚姻制度改革的简单化、表层化,故现代婚姻制度尚未完全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12.
家庭婚姻关系的变革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变革进行的 ,它受到社会经济、政治的深刻影响。在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中 ,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不同程度地推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对中国家庭婚姻关系的变革起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阶级斗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一条主要线索,指引全世界无产阶级解放道路。经典影视《恰同学少年》展现了毛泽东一代新青年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五四运动前夕,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如饥似渴地阅读《共产党宣言》,创办工人夜校,为中共成立创造了有利条件。电影《开天辟地》生动传神地说明: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催生了中国共产党,这是中国历史上真正开天辟地大事,从此以后,中国人民反帝斗争掀起了高潮,工人运动与农民运动也蓬勃地开展起来。三十六集电视连续剧《井冈山》向世人展示的是开辟农村革命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独特道路,大大有别于俄国十月革命城市中心暴动的道路。虽然经历了大革命的失败与白色恐怖,但井冈山星星之火二三十年间在中国大地燃烧,最终汇成燎原之势,三年解放战争,最后由农村包围城市,解放了全中国。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初期华北地区婚姻家庭变迁诸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前,华北地区的婚姻家庭以包办婚姻和买卖婚姻为主,多数是保守的传统形式。建国后,在《婚姻法》的带动下,该地区的婚姻家庭发生了巨大而迅速的变迁。在这一变迁过程中,围绕婚姻自由、家庭财产保障等产生了一些值得观注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并非只是因为婚姻自由权利无法得到保障,更多地是由于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动。新中国成立初期婚姻家庭的变迁是一种国家权力支持下的自上而下的变迁,虽然没有获得全面成功,但新型的婚姻家庭制度已经基本确立起来。  相似文献   

15.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策动了百万国民党军起义(包括和平改编),大大缩短了解放战争的进程,甚至有学者把这一现象称为解放战争的第三条路线。透过现象看本质,中共不仅在军事战场上采取了适宜的战略战术,而且宣传工作也体现了极高的艺术特色和时代魅力。主要表现在:宣传主体方面,依托健全的宣传组织机构,以严肃科学态度开展宣传工作;宣传内容方面,根据形势发展变化,适时调整宣传策略及方针,体现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宣传渠道和载体方面,以报刊、广播为主体,其他宣传形式为补充,辐射扩大自身影响;此外,宣传对象方面,通过树立榜样,以点带面,发挥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对正确应对困难和成绩问题方面也有着深刻的历史教训:在大革命时期没有能够正确处理武装斗争和党领导军队问题;在土地革命时期没有能够正确处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在抗日战争初期没有能够正确处理统一战线问题;在1957年至1978年没有能够正确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在改革开放中一些领导干部没有能够正确处理政绩观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先秦时期,各种法律制度都在酝酿形成当中,其中对后世影响至深的婚姻家庭方面的法律制度在这一时期就已初具规模。但“男尊女卑”的传统在先秦时期并不是象后世那样被严格遵守,先秦妇女在婚姻家庭中的法律地位虽不能完全与男子相比,但也并非是全然没有权利和地位。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先秦妇女在婚姻家庭中的法律地位呈现出过渡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婚姻保卫战》建构了一种新型的婚姻关系和家庭文化模式,即男子退回家中承担以往传统赋予女性的家庭职责,而女子则走向更广阔的社会空间。这样的模式结构,更多意义上似乎只是赵宝刚建立的一个理想图景。而要真正实现它,外部需要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内部则必须破除千年流传下来的对两性关系的偏颇认识。  相似文献   

19.
长沙的街头文化在清末维新运动前后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两种形态,由传统城市文化的私人性、等级性、宗法性和封闭性,逐步转变为开放性、平等性和公共性。公共性是现代城市文化的一个本质属性之一。维新时期长沙改良精英对地方自治的追求,首先表现在对城市公共领域的介入上,这也是长沙街头文化公共性转变的动因之一,而长沙的开埠,则为街头文化的变迁提供了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20.
和蕃,是一种为政治目的而缔结的跨国婚姻,人们习惯上认为和蕃女性命运悲惨。但若从这些女性出身、地位等具体情况考虑,其出嫁外蕃,不仅不是个人的悲剧,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个人的喜剧,是其一生命运的转折。而这些担负政治使命的女性,也为缓解民族矛盾,促进双方经济文化交流,甚至为中华民族的最终形成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