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淮南子》美学新蕴涵体现在:在"道事合一"哲学思考中将美学问题现实化和政治化,对儒道两家美学思想进行了扬弃;自在自觉的空间意识带来三重审美意蕴.因而以宏阔的视角、辩证的眼光观照美的一切,既看重美的审美性,又看重美的功利性和现实性,就成为《淮南子》美学新蕴涵的主导内容.哲学观的新变和审美需要的新变是《淮南子》美学新蕴涵生成的两个主要缘由.  相似文献   

2.
在"点式动态结构"的考察中,《淮南子》中的典型神话的原初意义与母性意识、生命意识息息相关。《淮南子》神话的改造意义是巫史文化传统促成的。《淮南子》神话的类比思维折射出楚汉浪漫精神的伟力,但理性精神终究是《淮南子》神话所依托的主导思想平台。  相似文献   

3.
在中华上下五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西汉可谓是国力强盛且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朝代,西汉时期的文化璀璨多姿,其中音乐表演艺术更是对于我国后期音乐美学领域的继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我国音乐美学思想体系得以建立的坚实基础。而《淮南子》当之无愧为西汉音乐的代表作品,试通过对《淮南子》中所体现出来的主客观的双重思想进行细致阐述,深入分析《淮南子》中所展现出来的音乐审美观,探索西汉音乐美学思想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淮南子》以《训》为唯一文章思路,各篇均论及音乐,思想十分丰富,涉及“无有”、“本末”等诸多矛盾关系。本文就“无有”、“本末”总结论述《淮南子》中的音乐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与《吕氏春秋》同属杂家流派著作,其音乐美学思想也是融贯儒道,立足百家.本文谨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对《淮南子》中的音乐言论进行思辨性的考量,专从接受美学角度探微寻隐,从艺术生产过程中的三大节点创作主体,艺术作品,接受主体出发,对于创作主体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个人主体性的彰显,艺术作品塑造成功后的艺术化包装,接受主体在艺术接受时固有的期待视野及审美态度都有不俗的见解,高屋建瓴,振聋发聩,开后世接受美学之滥觞.  相似文献   

6.
相对于先秦美学和魏晋美学两个高峰,汉代美学具有承前启后的过渡性特点。《淮南子》、《乐礼》、《诗大序》、《论衡》以及司马迁的美学思想,既有对先秦美学思想的发挥和整合,也有对魏晋玄风的兴起与文艺美学的自觉的前导与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汉代是中国舞蹈繁荣的时代。汉代无论是西汉还是东汉,传世的舞蹈文献和文物都很丰富。两汉诗赋中也有不少篇章写到舞蹈,甚至还有专门描写舞蹈的著作,如东汉傅毅的《舞赋》、《淮南子》等。本文对汉代乐舞的历史背景作简要概述、对《舞赋》和《淮南子》的乐舞美学思想所反映的汉代舞蹈形式的多样性进行分析,重点从舞之形式、情之表达以及技之高超角度来阐述,总结汉代乐舞美学思想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其作者刘安是徐州历史上第一位著书立说的人。它是汉代学者对汉以前文化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汇集和综合,是汉代一部划时代的重要著作、其体系庞大而系统,表现出汉人的宏伟气魄。它所包含的逻辑思想上承先秦,下启魏晋,以这明清,其所富含的逻辑思想一如中国传统的逻辑思想,繁星闪烁,虽然不很系统,但涉及到的逻辑问题,透彻明了,博大精深。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其逻辑思想:一、《淮南子》及其作者。二、《淮南子》的逻辑思想:(一)《淮南子》论“道”的概念;(二)《淮南子》的名实观;(三)《淮南子》的推类思想;(四)《淮南子》对多难推理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淮南子》蕴含了丰富的养生思想.《淮南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万物莫不尊道而重德”的价值主张,进一步提出了“体道抱德”的养生观念.《淮南子》将养生与修仙得道有机地结合,在炼食丹药的过程中,偶然发明了豆腐,从此豆腐文化誉满天下.在营养饮食方面《淮南子》中强调“食者民之本也”,主张均衡营养,适时养生.《淮南子》养生术对现代养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淮南子》一书的古今取向比较复杂.从坚持道家自然主义道论思想出发,《淮南子》在其具有总论性质的篇章中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崇元古倾向,故而其文艺思想也体现出与道家文论思想相一致的一面.但是在具体论述“事”“物”的过程中,《淮南子》又抛弃了论述“道”“术”时的古今取向,推崇圣代、主张乘时应变,从而对儒家思想及其注重教化、重质尚实的文艺理论进行了肯定和实际践行.而《淮南子》“通古今之事”而求治的编撰思想与目的,则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它在古今观念及文论思想上的这种矛盾.由此,其古今取向更能反映出《淮南子》对先秦诸家尤其是儒道两家文艺思想的综合性吸收和运用.  相似文献   

11.
《淮南子》全书以道家思想为主导,兼采各家学说所长,在论述哲学和治国理论的过程中继承发扬先秦诸子的审美观,充分体现汉初美学道儒杂糅、重情尚用的时代特征。“道事合一”哲学观影响下的《淮南子》,形成了宽容并汇、“大浑为一”的审美对象,将先秦儒道推崇、追求的“大美”从注重个体人格精神的升华转向关注现实人生,并分别从审美形态、观照视野、审美体验、彰显人的本质力量等方面,给老庄“大美”注入新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2.
《淮南子》对先秦儒学著述多有征引,同时其中的儒家思想表现形态也多样。《淮南子》对先秦儒学的诠释,有"新解"也有"错位"。这主要表现在,在对侧重"心"、"性"的孟学理解上,《淮南子》有趋向对"人性现实样态"的偏离;而在侧重"化性起伪"的荀学理解上,《淮南子》则表现出对"性恶"问题的回避和理性精神的缺乏。这既与儒学内部的多元发展有关,也与《淮南子》企图平调各家的撰述心态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美学对《淮南子》的研究往往关注于形、气、神等方面,却忽略了它对建构审美空间理论的贡献。其实,《淮南子》所建构的审美空间主要在想象中展开、在时间中展开、在物象中展开,表明人们既以审美的态度观照外在世界,又在敞开自身的审美经验。当然,《淮南子》所展开的审美空间还不是艺术美学意义上的审美空间。即便如此,它对后来的艺术创作与艺术理论依然具有理论上的奠基性。  相似文献   

14.
南子在史籍所载的身份是卫灵公夫人,为后人铭记的多是因为风华绝代的美女之名。南子生活在春秋晚期,大约与孔子同时,《论语》《史记》中均有"子见南子"的史料记载。《左传》虽未及此,却记述了南子与卫国政治局势和政治走向的关联以及个人婚姻感情生活的复杂性和多义性。从南子潜在的思想和显在的表现上看,对两性平等和两性平权的追求使她具有中国早期女性主义者的全部特征。  相似文献   

15.
《淮南子》将养生看作是人生价值的实现,其中有许多与音乐相关的养生学观点,尤其是通过对音乐的有与无、内与外及其与人的关系的论述,揭示了音乐与养性、养神及养德的关系。本文通过对《淮南子》中有关音乐的存在本质、音乐与人之关系及其相关内容的梳理,探究其中的音乐养生学思维及音乐养生思想的当下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实践存在论美学"是一种新的人本主义美学。它的"存在论"的哲学基础,它的"人生在世"的切入点,它对"以人为本"观念的解释,它对人的普遍本性的规定,以及它在马克思早期思想和成熟期思想区别问题上的模糊,都表明了这种美学的人本主义性质。把这种倒退的美学当成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新形态,在理论上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17.
"实践存在论美学"是一种新的人本主义美学。它的"存在论"的哲学基础,它的"人生在世"的切入点,它对"以人为本"观念的解释,它对人的普遍本性的规定,以及它在马克思早期思想和成熟期思想区别问题上的模糊,都表明了这种美学的人本主义性质。把这种倒退的美学当成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新形态,在理论上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18.
郁达夫的游记摒弃了单纯描写自然的审美浅见,写景中注入了人生与社会的内容.他的游记不仅仅是一幅幅山水画,而是在山水画中融入了人生情即隐逸思想与忧患意识,在反映自然时也表现了人生、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德国早期浪漫主义作家诺瓦利斯在其短暂生涯中留下的出色诗篇中的浪漫化诗学思想。浪漫化即为诗化,本文解答了浪漫化与诗的含义以外,根据德国浪漫主义的独特性分析了诺瓦利斯诗作中所赋予的诗与自然、诗与自我、诗与哲学、诗与宗教、诗与爱等,一同鉴证了诺瓦利斯的重要哲学、美学、诗学思想与观点。  相似文献   

20.
儒家文艺美学是以儒学为主导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按照儒学在发展演变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早期、中期和近期三个历史阶段,探讨儒家文艺思想与孔学、经学、理学、心学和现代新儒学的关系,分析与儒家美学相关的各种命题、范畴和理论问题。从"天人合一"、"体用一源"到"智的直觉",是儒家思想能与时俱进而脱胎换骨的生机所在,也是贯穿儒家文艺美学发展的内在理路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