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6 毫秒
1.
受普通话影响,遵义市城区青少年入声字的调类归属出现了分化,分化的结果与入声字在普通话声调里的分布一致,即普通话读阳平的字遵义话仍读阳平。普通话分别读阴平、上声、去声的字遵义话也相应读阴平、上声、去声。同时,出现异读的入声字的韵母也向普通话靠拢,部分字与普通话韵母完全相同。这说明。普通话向方言区渗透的速度明显加快,影响也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2.
春天花开     
春来了,花儿开放。 "春天花开"四个字都是平声字。古今南北,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人们念这四个字虽然具体读音不同,即声调调值不同,如山东话这四个字读起来像普通话的上声,宁波话这四个字读起来像普通话的去声,但这四个字都是同一腔调,即同一声调调类。基于这一点,人们读古诗文就有可能辨明平仄。 平声字,包括清音和浊音的平声字(相当  相似文献   

3.
普通话里"玫瑰"一词中的"瑰"字的声调读法有分歧,有人读平调,有人读降调,有没有一个标准?这牵扯到普通话轻声的读法问题。轻声是一种特殊的音变现象。普通话里读轻声的字有两类,一类是语法的轻声调,规律性较强,一类是词汇的轻声调,规律不明显。高等学校的《现代汉语》教材里对此都有比较详细介绍。但轻声字怎样读,却谈的不甚明确,这就导致了分歧的产生。根据学术界的研究,普通话里的轻声字有两种读法,一种读的轻而短,一种读的重而长。重而长的读法出现在阳平字后,轻而短的出现在非阳平字后。教材里只说读的轻而短,对重而长的大都没有谈。轻声是普通话的一个特色,在大学的现代汉语课的教学中也是个难点问题,需要给予应有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遵义人学习普通话声调指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正确掌握普通话的调值,念准普通话的四声;二、学会辨认所读字在本地方言中所属的调类,利用声调对应规律正确变换调值;三、记住古入声字在普通话中的读法.  相似文献   

5.
李旭 《现代语文》2015,(4):34-39
描写、分析霸州方言声韵调三方面的特点。声母方面,古见系开口二等有少数字保留舌根音声母;古知庄章今基本读[t■]组声母;古日母字除止摄开口外,读[z]声母,还有一些非古日母来源的字读[z]声母,如云母、以母;古影疑母开口一二等,今普通话读开口呼零声母的字读[n]声母。韵母方面,存在与普通话开合口不同的字;存在系统的文白异读,尤其是古宕江曾梗通五摄入声字;有儿化韵母,后鼻音韵母儿化后主要元音不鼻化,与非后鼻音韵尾韵母合并。声调方面,有阴阳上去四个声调,古入声字归到四声中。  相似文献   

6.
四川方言区普通话学习中的声调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除古入声字外,四川方言和普通话的声调存在着整齐的对应关系,但在四川方言区的人们说(读)普通话时,往往调值不准,出现读音错误和读音缺陷。四川方言区人说(读)普通话的声调读音错误表现为:入声字归错类;调形和调值都改变,或调形虽未改变,但调值变化太大;比附变读变错。其读音缺陷表现为:高平调不够高或不够平;高升调上升不够,或在上升过程中有拐弯;降升调降不到位或升不到位;全降调降不到位。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在实践中采取正确的正音方法,矫正读音  相似文献   

7.
“一、七、八、不”变读区别□河北张甜“一、七、八、不”这几个字原来都是入声字,普通话把入声字分别归到四声里,“一、七、八”归到阴平调类中,调值为55,“不”归到去声调类中,调值为51。但这四个字很特别,单念时读原声调,而用在词语中,因受后一个音节声调...  相似文献   

8.
彭州话里的古入声字读音,不仅声调与普通话不同(调值为33),而且许多字的声母和韵母也与普通话相去甚远。通过对彭州话入声字的列表释音,可以看出,彭州话入声音节有其自身特点,如:一部分入声字在彭州话里只有入声调;有许多古入声字在普通话里已分化出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读音而成为多音字,而彭州话里仍是单音字;等。另外,彭州话入声音节的韵母,与普通话韵母相对照,有比较严整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
问题解答     
问:有些教师在汉语拼音教学中,常将去声字的声母加上调,如:“骂”字拼读为mǎ-à,这样对吗? (拱君如) 答:这个问题牵扯到天津人如何读准普通话的四种声调问题。普通话有四种声调,即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这四种声调也可称为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和第四声)。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声调的读法,把字音的高度按“五度标记法”分成“低、半低、中、半高和高”(如图)。普通话阴平的读法是高而平,不升不降,是高平调。如,“中”zhǒng。阳平  相似文献   

10.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声调在汉语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最能够显示各方言的语音特征,但是声调教学长期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针对声调在普通话中的重要性和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要求以及声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声调教学的策略:转变观念、先声调后声韵、说读并行、调值比较训练、类推和强化记忆等。  相似文献   

11.
为考察普通话学习者是否具有自身声调范畴及具体的表现形式,对3名初级和3名中级普通话学习者进行发音实验及听辨实验,以被试听辨自己普通话声调的判定与实际声调是否一致作为标准。结果显示声调范畴感知没有阶段性差异。但有相对固定声调感知范畴者,一部分是因为本身发音和辨别音高变化的能力佳,其声调感知范畴与普通话声调范畴相似,另一部分采取了特定的感知策略,如通过音长、音强等声学特征辅助等。  相似文献   

12.
汉语为声调语言,对于母语为非声调语言的中亚留学生来说,在汉语语音中占重要地位的声调成了其语音学习的最大障碍。汉语声调包括四种基本调型,由其组成的现代汉语普通话二字连读共十六种基本调型,在汉语学习者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偏误情况。为了了解中亚留学生声调习得偏误情况,通过听感实验进行了分析、归纳,针对偏误和成因,进一步探讨了对声调教学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3.
钦州正是广西钦州的一种汉语方言,过去也叫官话,是教学、祭祀等文化活动的工作用语。它与普通话比较的主要语音特点是:有[n,l]两个声母,有舌叶音[t∫ t∫h ∫],没有舌尖前音[ ts tsh s ]、舌面音[tc tch c]和翘舌音[h];韵母44个,有[y]韵母,但跟普通话[y]韵母管字不同,阴声韵母像普通话;有入声,平入分阴阳,上去不分阴阳,舒声的调类像普通话。  相似文献   

14.
普通话二字组词语不同的声调组合方式 ,使前后位声调产生不同的动态变化形式。前位声调的动态变化明显表现在上声调变为低降调和中升调上 ;后位声调的动态变化则表现在调值的明显改变上。后位声调的动态变化更为普遍 ,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通过声学实验法研究得到的道县官话声调,与前人传统方法所记录的道县官话声调有一定的差异。通过与典型的西南官话以及其他同属湘南片的西南官话相比较,发现道县官话具有阳平读高降调等特点。这些特点的形成与道县是官话与土话双方言区,官话受到土话声调的影响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6.
入声字是上古音在方言中的遗留。作对《方言调查字表》中入声字的分派情况做了穷尽性的统计,总结了入声字在普通话中的分派规律,通过研究,发现《方言调查字表》中的入声字没有现在普通话中属鼻韵母的字等。此项研究对于掌握普通话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指出了《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导用书》(江苏版)的创新性,即阐述了汉语轻声是独立调类,进一步论证了现代汉语五调之新说;同时,指出了《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导用书》存在的一些学术问题,旨在与学术界同仁商榷,以期完善该书。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寿县方言属中厚官话,但古入声字在今寿县方言的归类并不与中原官话的分派规律一致,而呈现出自己的特点。文章列出了寺县方言的声韵调系统,指出了入声字的特殊分派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19.
对初级汉语水平留学生的汉语第三声听辨测试的结果分析 ,认为调型对声调听辨影响较大 ;母语有无声调对误听走向有明显影响 ;无论母语有无声调 ,外国学生双音节中的第三声误听率大大高于单音节第三声的误听率 ,且大多误听成第二声 ;良好的汉语发音定势在听辨中显示出较强的正确判断优势。在此调查分析基础上 ,对第三声的听力教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甘肃汉语方言声韵调及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雒鹏 《西北师大学报》2001,38(2):120-125
甘肃汉语方言(以下简称"甘肃方言")属官话方言西北官话.按古入声字的今调类,甘肃方言内部可分为中原官话、兰银官话、西南官话三大片;按地理及内部特征,甘肃方言可分为八个小片.甘肃方言声母一般是24个;韵母一般是32个;调类有些方言是3个,有些方言是4个.甘肃方言声韵调跟中古音系、北京音系都有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