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邮话有大量的以“子”[tsε]充当后缀的合成词。除了主要作名词的后缀外,“子”还能充当代词、形容词、动词、数量词、副词的后缀。普通话中“儿化”所起的特殊作用,高邮话里由“子”缀来替代。  相似文献   

2.
新疆汉语方言词汇里由后缀“子”构成的派生词为数很多,不仅名词、量词里有,而且动词、形容词里也有。无论从这类词的数量上,还是从这类词的构造和意义上同普通话相比,都有其突出的特点。 普通话里,后缀“子”能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性成分(大多数词中,这些成分在现代汉语中都是非独用语素),后面构成名词(如“帽子”、厂子”、“本子”、“胖子”、“乱子”、“弯子”、“灯罩子”等),尽管是否用“子”有一定的习惯性(如能说“肚子”、“李子”,而不说“肺子”、“枣子”),但后缀“子”用得还是很普遍的,由它构成的名词也很多,因之,一般语法  相似文献   

3.
罗山朱堂话属中原官话信蚌片,其名词后缀较具特色,如罗山朱堂话的名词后缀“儿”尾构成的在普通话和其他方言中少见的“A儿1儿2”式和“A儿2儿2”式结构;以及后缀“娃儿”和“娃子”在构词及语法功能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新田县大坪塘土话中“头”、“牯”、“婆”、“崽”是四个具有很强构词能力的名词后缀.“头”可以附于单音节、双音节名词或动词后面构成新的普通名词,还可以构成新的方位名词.“牯”可以作为词根,放在指称有性动物的词根或名词之后,构成表示雄性动物的名词,但更多地是虚化作名词后缀.“婆”可用作表示祖母辈女性的词根,也可加在指称动物的词根或名词的后面一起构成指称雌性动物的名词.“崽”由实词虚化为名词后缀,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名词后缀“子”或“儿”.  相似文献   

5.
“A+BB”格式的形容词是在单音节语素(一般是能独立成词的语素)后增加一个叠音的后缀构成的。这种格式的形容词中心意思一般是第一字即A的意思,叠音后缀BB则表示某种形象色彩或感情色彩。普通话里的这类词有133条(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统计),成都话中则有370条(据方言词典和口语不完全统计),约为普通话的三倍。普通话里能构成ABB式形容词的语素A共71个,成都话里有171个,约为前者的两倍半。而且成都话中这类词表意更丰富,使用频率更高,这从地方报刊、方言小品和当地人口语中均可见出。本文拟从五个方面探讨成都话中ABB式形容词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想就天津方言语汇后缀谈五点看法。一、语义虚化,大多为轻声。二、为构词形态,使合成词类化。三、具有附着性,大多表示某种语义色彩。四、只能和实语素构成新词,具有能产性。五、余论。一天津方言后缀是实语素虚化之后失去了词汇意义而形成的。“个”是天津方言单音节后缀,附着在“儿化”的表示日期的单音节实语素之后,构成“A儿个”式,指近期某一天的双音节时间名词:前儿个、夜(昨)儿个、今儿个、明儿个、后儿个。“龇’是天津方言单音节后缀,附着在单音节动词性实语素之后,构成“A龇”式双音节动词:翻龇,掰龇,扒龇,咬龇,掖龇、崴(音  相似文献   

7.
“-门”是一个新兴词缀,它来自英语后缀“-gate”,本义是“政治丑闻”。在引入汉语的过程中逐渐发生变化,其使用范围大为扩展,意义也大大泛化,一般表示“对当事人不利的事件”。现在,名词性或动词性的双音节词或短语加后缀“-门”新造的名词性词族成员越来越多,并出现了进一步发展为普通名词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8.
张红 《文教资料》2011,(13):28-29
阳泉方言中没有"词根+后缀‘子’"构成的复合词,普通话中的"子"尾词在阳泉话中分化为没有词尾、儿化、重叠、儿化后重叠这四种情况,普通话"子"尾词与阳泉方言这四种情况之间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随着普通话对方言影响的增加,阳泉城区已出现了一些"子"尾词。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可以发现许多“巴(巴)”做词缀的词;名词如“锅巴”、“哑巴”、“盐巴”等,而形容词也有像“干巴(巴)”、“紧巴(巴)”、“急巴巴”、“可怜巴巴”这样一类,而在东北方言中,更可以发现很多像“买巴”、“烧巴”“抽巴”之类“巴”做动词后缀的词。在不同的词里,“巴(巴)”表示的意思不同,如在名词后是构词语素,不能省略,放在形容词后表示程度很深的意思,它主要是用来补述前一个词素并起衬音作用,而在动词后面表示一种口语语体。不管怎么说,“巴”本来是一个实词,那么它是怎么演变虚化为词缀的呢?本文想从“巴”的本义,以及词义演变,最后到虚化为词缀之后的结构方式、语法功能和语用特点几个方面,做一个初步的考察。  相似文献   

10.
按照位置,绩溪方言词缀分为前缀、中缀、后缀。前缀主要提及了"老、阿、第"等,中缀主要论述了"当、溜、鸣"等的用法 后缀主要述及人称代词后缀、表示名词的后缀、形容词后缀等。词缀在绩溪方言中的作用有三:一是凑足音节,二是利用词缀构成新词,三是可以表达特定的感情色彩和语法色彩。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名词末尾的“头”和“子”常被看作是后缀,常作轻声处理,这样的提法太过粗疏和笼统。其实,“头”和“子”是否读轻声,与它们的语法化历程关系密切。本文以《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为例,试图通过比较“头”“子”的异同,探讨二者语法化的进程,找到读轻声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在耒阳土话中,与普通话名词后缀“子”相当的词缀有三种表现形式:子、仔和粒。词缀“子”是主要形式,意义基本虚化,成为一个构词标志。“仔”和“粒”是“子”的两种变体形式,词义虚化程度不如“子”,往往具有小称义。构词是“子”及其变体的主要功能,也兼有转变词义和改变词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按照位置,绩溪方言词缀分为前缀、中缀、后缀.前缀主要提及了"老、阿、第"等,中缀主要论述了"当、溜、鸣"等的用法;后缀主要述及人称代词后缀、表示名词的后缀、形容词后缀等.词缀在绩溪方言中的作用有三:一是凑足音节,二是利用词缀构成新词,三是可以表达特定的感情色彩和语法色彩.  相似文献   

14.
一般说来,表示语法意义的形态变化,即语法学上所谓“构形法”的手段,在普通话语法中是很不丰富的。但在宿迁方言中,却存在着一些普通话中所没有的构形手段。同时,宿迁方言中词与词的组合,即句法结构方面,与普通话相比也有一定的差异。这些也都显示了宿迁方言语法的地方特色。壹构形法—附加成分(一)后缀1.“一子”“桌子、椅子”等跟普通话一样,但,在宿迁方言里,后附成分“子”远比普通话用得广泛,普通话中不少不用“子”的名词之后,宿迁方言里都可以用。它们可以分  相似文献   

15.
商丘方言属于中原官话中的郑汴片,该方言区使用范围最为广泛的一个词尾就是“子”尾。它的主要功能是构词别义,可以做名词,形容词,动词,数量词等等的词尾,构成一些新的词语或者赋予已有词语新的意义。文章比较了商丘方言与普通话“子”尾的区别,它们最重要的差别是实际读音的变化,另外在构词上也有一些不同。  相似文献   

16.
合肥话中的"子"缀词在皖中江淮方言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合肥话的后缀"子"是一个语素聚合体,其小类根据语义虚化程度的不同可构成一个序列.表达性派生"子"缀的能产性最强,类推泛化式"子"缀是"子"缀族生成能力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7.
新疆汉语方言语法述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汉语方言语法,多与普通话语法相通者,此处不再赘述,本文仅就其与普通话相异者,择要概述。 一、后缀“子” 1、新疆汉语方言中带“子”缀的名词较多,有些是普通话里不能带“子”的。如:书本子 茶缸子 画张子 电影子 菜汤子 丫头子 脑门子 喝喽子 税局子 咽舌子 树枝子 燕鸡子 毛驴子 牛肝子 羊肺子 辣面子  相似文献   

18.
固始话虽然隶属中原官话,但与以郑州话为代表的中原官话差别较大。文章以黎集话为例,首先讨论固始话“子”缀的特点:量大分布广,主要充当名词后缀,部分“子”缀有区别词义和表示附加义的作用等,然后按语义类别列举方言特点比较明显的“子”缀词,最后与郑州话进行若干比较。  相似文献   

19.
以往学界对职业类名词的研究较为粗略。本文以"家""师""手""员""工""匠""者""人"等8个常用名词后缀为例,研究此类名词的构成方式和后缀选择倾向。研究发现,就职业类名词"X+名词性后缀"而言,"v+n"是职业类名词造词的首选。"v+n"式中,名词性语素"n"或是谓词性成分的核心论元,或是事件中的重要参与者,由动作行为转指动作行为参与者的路径较短,生成的合成词透明度较高。当"X"是名词性语素时,"X"不是隐含谓词的核心论元。隐含谓词或因理解上的类推而脱落,或因难以补出而省略,整个合成词呈现为"n1+n2"式。n1是事件中的典型角色,以"n1+n2"模式生成职业类名词需启动隐喻机制。此外,八个常用名词性后缀在语言系统中的地位和语义分工不同。  相似文献   

20.
多个小称词缀共存是赣语中具有一定普遍性的现象,而且它们的来源往往不同。赣语安义话来自小称词缀的名词后缀“哩”“嘚”“子”共存,从语法功能、语用差异、语音演变等角度来看具有不同的来源,历史层次亦有别。“哩”是最早的层次,可能来源于“儿”;“嘚”历史层次居中,来源于“崽”,语法化链条最为完整;“子”缀是受强势方言和普通话共同影响导致的最晚起的层次,但有替代其他二者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