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我认为,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语文老师应深入地细读文本,钻研文本,从中寻找出能为深化文本、理解"架桥铺路"的"读写结合点",把握重点,聚焦难点,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学语言。语文课尽量多腾出一点时间,进行小练笔教学实践活动。一、情有所动时感悟"练"  相似文献   

2.
结合郑逸农教授的《语文课不可以这样玩》一文和一次市级评优课活动,思考"真语文"对"非语文"的批判,发现其中的逻辑颇多待商榷之处,进而辩证地认识"真语文"与"非语文":"非语文"是"真语文"假想出来的"不法身份者",其实质还是从"内容"上否定对方的合法性;语文课"可以这样玩",不是语文课"全都这样玩";"语文教材文本精读教学"只是整个语文学习的阵地之一,要提倡"大语文观"。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需要回归,其本原应是"简单教语文",阅读文本,让学生与文本"亲近",领悟语言美,感受文本内涵,在语文教学中,简而精、简而丰,简单而厚实。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要把语文课上得像语文课,就是要还语文的本体特征。其次,小学语文又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怎样才能把小学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呢?本文从"语文味"、"儿童味"、"个人味"三个方面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文本有其"原生价值",但一旦选入语文教材便被赋予了"教学价值"。教师对文本教学价值的开发是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实现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环节,是教师教学中价值引领的方向,也是"用教材教"教学理念的具体落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不是教课本,而是用课本去教,因为教语文课本不是语文教学的目的,而是语文教学的手段;语文课是用课文文本去教学生正确理解和熟练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大体上包括用课文教语文知识,用课文教阅读方法,用课文教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7.
2010年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在银川举行观摩研讨活动,崔峦理事长在大会上疾呼:"语文课要和内容分析说再见。"课文只是教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材料,即语文只是一种"载体"。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课文只是"例子"。我们所说的语文课实际上就是依靠课文这一"载体"或者说是"例子",来教学生学习语文。那么,"教什么"便成为让广大语文教师困惑的一大难题。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吴忠豪指出:"语文课就是用课文教学生阅读与写作的方法和技能,即教语文本体的知识、技能与策略。"因此精心选取语言训练点,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正>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要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语文课究竟该"教什么",该"怎么教"?在流派纷呈、众说纷纭中我们一直找寻着一堂名副其实的语文课的本质和精髓。笔者认为,要抓住语文课精髓,语文教学就应切实地关注学生和文本这两个要素,因其重要性,将它们冠以教学中的"双主体"也不为过。在教学  相似文献   

9.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基础。一堂好的语文课,必定要有"语文味",而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基础教学课,识字课万不能例外。"语文味"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之地;而语文本体是"美",它贵在具有发现美、体悟美、运用美的美学价值。识字教学,教的内容已然固定,关键是"怎么教"的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怎么教"中凸显出"语文味",在"怎么教"中让学生在达到识字目标的同时感受到汉字的美,语文的美,从而运用这种美。  相似文献   

10.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对语文教学基本功能和性质的新定位,突出了语文教育从纯"工具"走向关注"人"的新价值取向.它强调的"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那么,小学语文课到底如何教?  相似文献   

11.
徐江、赵建晖两位老师在<教,要想好需要教的>(<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4期)一文中,明确提出了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想好需要教的".才能使教学效能最大化的问题.对此,吕茂峰老师撰文<学生发展需要与文本核心价值>(<语文学习>2010年第11期)提出了不同看法.由此,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话题凸现出来:教学中教师面对文本,是"做文本的奴隶",唯文本是听,还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化作用,对文本作"二度开发",进而实现教学效能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准确深入的文本解读,是上好一堂语文课的关键。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在谈到文本解读的重要性时提出:"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不但要解读文本的"字面意",更要体味文本的"字中意,  相似文献   

13.
要想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语文味",教师就应该根据语文的学科特点,以教材课文为主,加强教师、学生和文本三者的联系,还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增加语文课的"语文味",并融入师生间的人文关怀,创造和谐新课堂。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职语文教学存在不少弊端,课堂教学作秀多、效率低,主要表现在语文教师的主导作用弱化,课堂效率低下,语文课没有"语文味",不揣摩文本、品味语言,语文教师优美的板书设计缺失。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什么,怎么教?首先要取决于文体本身。什么样的文体就决定了文本的教学价值。要从朗读训练、学生理解文本难易度以及表达形式上发现语言训练点出发,才能真正做到聚焦"语用",而"语用"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6.
当前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引用教学资源拓展教学时,容易出现"文本失守"的现象.针对这一现状,文章认为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必须立足"文本",守住"网络关",把好"自主关",有效拓展语文阅读资源,有效实现语文阅读教学本位目标,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作为教师与学生交流的物质凭借,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文本,深入发现文本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体现点,用好教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还语文课堂"语文味",使语文课生动起来,还语文教学的朴实之美。  相似文献   

18.
龚自伟 《考试周刊》2014,(40):34-35
对语文来讲,"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语言是"形式",亦是"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从文本体式角度,从学情角度,从课程目标角度出发,做出既突出多元,又重视一元的准确透彻的解读,让课堂回归文本,让学生真正走进语文。  相似文献   

19.
语文老师的尴尬——前世杀了人,今生教语文眼下的语文课上得太杂了!一句很经典的话"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看上去是说语文课无所不包,内  相似文献   

20.
袁东顺 《语文天地》2011,(12):45-47
传统的语文教学完全依赖课本(文本教材),教什么,考什么,是典型的"教教材",教师教"死"书,学生"死"读书,结果学生的视野狭窄、思维僵化,很难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