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这样一个多元并进、文化驳杂的"脱魅"时代,草玄的<狂狷上不了天堂>以其厚实的创作"底色"、饶有兴味的故事情节、独特的叙事视角,给读者提供了一种新的阅读体验和文学文本,其中蕴藏的乃是人性的曲折、变形和张扬.文本所舞动的文学"魅影"实质上是人性在既定时间和既定空间的"舞蹈".  相似文献   

2.
范卫平 《职大学报》2006,26(3):23-27
本文从楚辞的语句形式("兮"字句)、曲式构成的基本单位(四句"歌节")和乐章结构的音乐处理手法("乱"、"少歌"、"倡")等方面,论证了楚辞的"乐体文学"特性,并对其中包含的"文体"做了尝试性的分类.  相似文献   

3.
文学精神是影响文学存在与发展的一种十分重要的内在根据。文学史的演变表明,文学精神大致包括理想精神、拯救精神与批判精神三种基本的价值向度,它是文学具有人文价值意向的显著标志。同文化的演变一样,文学精神也始终处在重构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之中。分析20世纪中、西方文学精神的变化,以及可资借鉴与利用的文化价值资源,应强调文学要发展,必须努力维护和重铸一种新型的文学精神。  相似文献   

4.
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和中国"五四"时期文学的女性形象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和亲情关系.第一阶段,是封建桎梏下的觉醒阶段.对爱情、自由的向往,反映了当时女性的民主意识和民族意识的觉醒.但旧时代的印记使她们无法真正求得自身解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妇女解放问题.第二阶段,是不幸命运的抗争阶段.她们具有更强烈的反抗精神和自我意识.但她们把对爱情和个人幸福的追求看成生活的全部内容,一旦失去了它们就失去了生活的信念和追求,这就注定她们的叛逆必然陷入失败的命运和悲剧的结局.第三阶段是从个性解放走向社会革命阶段.这类女性形象把自身的解放和社会革命联系在一起,努力在社会革命中去体现自我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文学教育是指培育、养成文学现象与文学主体的教育思想理念、教育实践活动。它对于文学主体的成长、文学现象的形成、文学风格潮流的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柳宗元是中唐著名的文学家、文学教育家。作为一名文学教育的受教者,中唐时期良好的文学教育机制及其环境促进着他文学素养的养成与文学创作的成熟。作为一名施教者,柳宗元的文学教育思想与实践培育着中唐文学创作者的成长,推动了中唐诗文创作的发展,对于中唐若干文学现象的形成演变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文学从上古文学发展到中古文学 ,出现多方面的转型。一是由奠定原型到确立范型 ,中古是各种文学范型的确立期 ;二是从象征型到古典型 ,中古文学追求的是隐秀相兼的理想风格 ;三是从多极分立到多元一体 ,中古文学呈现的是多元一体的格局 ;四是由自发到自觉 ,中古是文学自觉期 ,这种自觉反复出现 ,体现在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7.
历数"缘情"文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新成就,并指出这个繁荣局面的产生,与那个动荡时代和充满个性解放的诗人主体品格有关,但也并非全是对传统的反拨,而是多有因依和发扬.  相似文献   

8.
在璀璨绚丽的世界文学中,女性主义文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文学发展总进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而俄罗斯的女性主义文学更具独特的魅力。本文通过分析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和阿赫玛托娃作品中女性情感的表达,分别从狭义和广义的角度来阐述俄罗斯的女性主义文学。  相似文献   

9.
狼是俄罗斯文学中一个持久徘徊的幽灵,也是俄罗斯文学观照和透视历史与人性的一面艺术之镜。狼在俄罗斯文学中不仅表现了俄罗斯与欧洲剪不断、理还乱的文化关系,也呈现了俄罗斯人沉重、复杂、充满冲突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0.
由于来自于电影、电视和网络文化的冲击,以及文学自身在与国际接轨进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文学失去了在精神传播领域的"霸主"地位。于是就有了文学"边缘化"的说法。本文认为,文学在历史上就没有真正置身过"中心",所以"边缘"论其实是文学失恋后自身浮躁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诚与爱"穿越了鲁迅所有的文字和语言,是鲁迅文学的一个原理性的存在。本文分析了鲁迅文学中"真诚与挚爱"精神的产生及根由、文学创作态度以及实践过程中真诚与挚爱的具体体现,力求重新挖掘一个伟大文学家的内心世界和文学态度。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文学在俄罗斯人的信仰中创生,俄罗斯文学与俄罗斯哲学是流浪的俄罗斯人寻找大地的宗教体验之路。它们虽然存在差异,但它们之间的共同点是本质性的,宗教理念是解读俄罗斯文学和俄罗斯哲学的密码。  相似文献   

13.
林徽因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除去个人创作外,也是一位文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其在20世纪30年代推动新月派、"京派"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在中国社团流派史上做出了努力和贡献.  相似文献   

14.
吴应箕既是文学家,也是史学家,对诗文的源流本末有着很强的自信.在立足晚明现实的基础上,在对文学发展规律的深入地思考之后,他提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学发展观与继承观,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和诗学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文学产业化在今天与其说是一种提法,不如说是一种现实。文学产业化的出现是我们从生产实践的角度考察文学艺术,把文学艺术创作看作一种生产形态,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的必然结果,是文学在社会"场域"中的生存选择,是文化资本与经济资本有效融合的途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学产业化是文学在多元化背景下的一种生存实现,是文学的一种新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16.
王卫东 《职大学报》2015,(3):1-6,110
"女性文学"为人类了解自身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推进了人类的自我认知和发展,"男性文学"与"女性文学"相对应,是一种互补关系。"男性文学"和"女性文学"研究必须立足于文学,从文学作品出发,在细读作品的基础上,在两个层面上展开:第一个层面是研究作为性别的男性女性之异同,第二个层面是研究作为个体的男女之异同。共同推进文学研究,也共同推进性别研究,共同推进人类对自身的认识、理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学>月刊是20世纪30年代文学期刊中寿命最长、影响最大的文学刊物之一.<文学>月刊上的文学评论是它的重镇之一.茅盾在"文学论坛"栏目发表了大量的评论性的文章,注重反映社会问题,探求文坛的健康发展,提倡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并且积极参与到文学论争中,为<文学>月刊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也为三十年代的文坛的走向和理论建设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8.
张艺谋在影坛呼风唤雨20多年,对于文学改编先后有三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而这三种态度使得其电影有着大相径庭的表现。从前期重视故事,到后期仰仗画面,张艺谋的艺术与商业之路是割裂的。其实,商业和艺术并不冲突,好看和内涵也不矛盾。失去了文学滋养的张艺谋,似乎沦为"赚钱机器",已经不会讲故事了。"后张艺谋时代"电影的所谓好看,仅限于视觉效果上。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寻根文学"的典型文本阿城的<棋王>、王安忆的<小鲍庄>等,分析了"寻根文学"在表达方式上的悖论与反讽现象,指出其以世俗的价值观念表现超越世俗的文化意识和哲学意识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20.
岑泽丽 《职大学报》2007,4(1):55-58
中国20世纪50~70年代女性文学是政治意识较强、女性意识淡化的文学,这种情况发展到“文革”女性文学时期推向极致,政治意识基本取代女性意识。“文革”女性文学是“十七年”女性文学的承继和进一步政治化的发展。这近三十年女性文学虽然带有较强的政治色彩,但仍难以掩饰其艺术光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