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南拳在我国诸多的武术拳种流派中具有鲜明、显赫的代表性,章从历史发展、技术特点、套路发展、训练特点等方面探讨了南拳竞技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澳门庆回归《千人南拳》设计与训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千人南拳节目是为庆澳门回归而组织的大型表演活动。为把单纯的攻防技术动作和以个人表演为主的传统南拳提升为融武术、音乐、艺术和队形变化于一体的大型团体表演。赋予节目深刻的思想性、浓郁的艺术性、精湛的观赏性和武术的专业性。就演出人员——中学生的挑选与训练、套路的编排、服装和音乐的选定等方面进行了多方论证和反复实践。千人南拳的设计编排,为探索武术运动如何根据社会需要去编排大型的集体表演项目做了旧有成效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南拳是我国武术套路竞赛发展中的一枝独秀,其技术特点和技术创新始终引领着竞技南拳项目的发展.以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对广东省竞技南拳不同阶段的训练手段进行梳理并加以分析,为培养南拳项目后备人才,提高训练质量做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4.
通过观察十一运周期武术套路比赛,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对历次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中的武术评分部分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在量化扣分、演练水平、南拳系列的步型动作、传统套路的量化评分方面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为了使武术套路竞赛规则更加完善,提出了十一运后修改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等对所创编的"情景对练式打练南拳"单练、对打套路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对该授课模式整体满意度高;"打"、"演"的巧妙组合,多元化因素深度融合的教学方法,团队协作的考核方式不仅深受学生喜爱,而且有利于掌握套路,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武术专项身体素质.建议借鉴"打练南拳"教学改革案例的优点,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精选代表性动作,创编内容短小精悍的单练、实战套路,来提高武术套路的教学效果、促进高校武术教学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三维录像解析法对四川省优秀武术运动员李付魁在2012年全国南拳比赛中旋风腿720.接马步动作进行三维录像解析,探究其内在的运动学特点与规律,力求为武术技术训练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第九届全运会武术套路决赛运动员南拳指定动作的完成质量进行研究,统计其失误率及扣分要项,并对造成失误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针对现状指出相应对策,为竞技武术套路训练和竞技水平的提高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岭南南拳运动风格及其技理技法形成的文化社会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北拳派风格迥异,其技理技法也各具特色,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从文化社会学角度加以深入研究,主要结论是:岭南人们生产劳动的条件和方式,促进了南拳技理技法的形成;水上居民的生活方式强化了南拳风格的形成;岭南民间舞蹈寓意深刻,对岭南南拳影响悠久而深远;岭南人们具备的身体、生理和心理特征,更适合从事南拳运动;岭南文化兼收包容和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开放风气,优化了传统岭南武术;岭南人既保守又创新的性格,最大程度地保留了传统南拳的精髓,使其不失传统又富有现代发展和创新的气息.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验法,研究了竞技武术不同拳种套路在演练时心率的变化。结果表明,长拳自选套路的平均心率为176.5±2.1次/分;南拳套路的平均心率为181.5±2.1次/分;太极拳套路的平均心率为148±2.8次/分。经方差分析,发现长拳自选套路、南拳套路和太极拳套路演练时的心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因而得出在强度方面,南拳〉长拳〉太极拳。建议根据各拳种的负荷程度在专项训练时结合专项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0.
"南拳北腿、东枪西棍"。其中,"西棍"所指就是西北的棍法,主要就是甘肃一带的棍法。"西棍"以它的独特格局和实用招法在陇右乃至中华武术中独树一帜,其中尤以陇南天水地区的最为著名。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高水平武术套路运动员比赛成绩进行分析,旨在为今后高水武术套路运动员训练提供理论参考。平结果表明:动作难度和动作质量在南拳类项目比赛中影响到最后的总分,演练水平影响较小。动作质量和演练水平在男子太极拳、男女太极剑比赛中影响到总分;动作难度在男女太极拳和女子太极剑比赛中影响到最后的总分。  相似文献   

12.
解放后,作为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武术在继承中得到不断发展,国家体委多次举办了全国性的武术比赛和表演大会,使列入规则的项目如长拳、太极拳、南拳等从动作技术到套路的内容、结构、布局方面都有显著的更新,这是可喜的。但值得注意的是:解放三十几年来,尽管产生了一些创新的武术动作,却很少形成新的风格的拳种流派,而且原有的许多拳种流派,一部分已经失传或濒于失传。  相似文献   

13.
宋伟  刘玉萍  王丽娜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5):135-140+封三
摘要:为了提供我国武术套路运动员最新的、最高水平的技术发展特征,为我国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训练和比赛提供最新的、可靠的数据,也为我国武术套路运动今后的技术训练与竞赛规则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以2011、2012年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以及2013年十二届全运会武术套路决赛为研究对象,运用录像观察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对男子自选长拳、刀术、棍术、南拳、南刀、南棍、太极拳、太极剑、剑术、枪术项目前12名,共358名运动员比赛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结论:1)武术套路比赛的最终成绩,自新规则试行初期,主要由动作难度决定逐渐转向由演练水平决定;2)近三年各项内容评分比较中,除 2011年与2013年男子南刀演练水平得分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男子枪术最后得分具有显著性差异外,其它各项内容比较都无显著性差异;3)在动作质量与动作难度均获得满分的情况下,裁判员已经很难通过演练水平去区分、衡量各运动员的最终比赛成绩,因此必须要制定与时俱进的竞赛规则。  相似文献   

14.
武术运动内容广泛,包括的项目很多,如太极拳、南拳、长拳、剑、刀、枪、棍术等。仅就拳术而言,有多种多样的拳种。这些拳,就其功能和作用来说,即有其共性又有其个性。由于武术的各个项目具有各自的特殊作用,因此,它们各有其最适合于普及的年龄范畴。如太极拳和长拳,前者得到中年、尤其是老年人的欢迎,而长拳更适合在青少年中普及。但长拳在我国广大青少年中普及的程度却很低,因此要使长拳能得到较大普及,必须使人们认识长拳的实际功能即它对提高青少年体力、智力、应变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同时也不能排斥其表演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南拳动作发劲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南拳具有独特的劲道。每一种桥法,都要求劲满力足,刚劲有力,气势沉雄。研究表明:增加人体作用于目标的初动量、动作到位速度、减少相互作用时间,肌肉群收缩的合力和协调能力是南拳发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摘要:为了更好的理解新课标、科学合理地发挥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的指导作用,本文基于人类发展科学和动作科学理论及实践,运用文献资料法梳理U12——14阶段健康个体的发展特征、采用案例教学法针对武术运动项目(健身长拳、健身南拳、健身短棍)进行案例教学。综述文献概括发展特征,即,动作发展特征为基本动作技术向专门动作技术过渡,生长发展特征为男生开始突增且功能不协调、女生持续稳定且功能稳定,认知发展特征为大脑额叶仍在发展,情绪发展特征为情境性启动明显。案例教学得出发展视角下武术运动项目技能学习相关因素涉及动作约束因素、发展过程、劲力以及生物发展轨迹等特征。基于发展特征分析武术运动项目案例教学得出相关启示,即为了更科学合理的教学,体育教师应该拓展(动作)发展科学的相关知识体系。研究结果将为一线体育教学实践提供间接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便于竞赛和裁判,中国武术协会自1989年始把南拳改编成规定的竞赛套路后,国内外参加此套路训练和比赛的运动员越来越多。为尽快提高南拳竞赛套路的技术水平,通过对参加全国比赛的运动员和部分专家教授的调查,分析了运动员的基本情况,找出目前技术水平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竞赛套路训练的重点进行了研究,为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回顾武术走出国门,面向世界和剖析武术进入奥运会难度的基础上,对加速武术国际化发展和进入奥运会提出6条对策:武术法制化建设势在必行;加速武术科学化发展进程;加强武术学术交流;提高武术理论和技法水平;加快武术产业化发展;加速武术竞技化发展;力争武术尽早进入奥运会。  相似文献   

19.
武术的弱连带是武术的社会网络拓展形式,以W表示武术,以O表示其他领域,武术弱连带可以用模式表述为U=f(W,O),是所有与武术有联系的现象的集合。武侠类网络游戏、武打影视剧等都属于武术的弱连带。研究武术弱连带可以清晰地呈现促进武术发展的来自社会其他领域的动力,里面蕴含着可以触发武术快速发展的蝴蝶效应因素,如电影《少林寺》,并不属于武术的本体范畴,却引发了武术的发展风暴,创造了武术巨大的发展空间。武术走跨学科发展的路径亦是武术弱连带发挥作用的反映,一方面保留了武术学科核心内容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则避免了社会性孤立,使武术学科始终能够适应时代的潮流,保持蓬勃的势头。开辟武术弱连带的过程,是一个发现与创新的过程。武术的未来发展需要广泛构建武术弱连带。武术的管理部门需要重视武术弱连带。  相似文献   

20.
从“武术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入手,从武术教学与“武术文化”的教育性、武术的发展与“武术文化”的动力性、武术的国际化与“武术文化”的民族性、武术学习与“武术文化”的激励性四个方面系统分析了重视“武术文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