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某些孩子提的问题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他们难于理解的问题:太阳为什么会发光?草为什么是绿的?成年人是不会再想这些的,他们早就明白这些了。不过请试一试如何向孩子说明这一切吧。我想说,也有孩子提的一些问题是相反的情况:有些事对孩子来说不成问题,成年人却为之绞尽脑汁,包括这样一个我们面临的问题:老师为了谁?每个孩子都会毫不犹豫地说:为了学生,为了孩子呗。孩子们也能同样容易地对付另一个问题:怎样才是好老师?他们会回答:“他为  相似文献   

2.
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看,现在的独生子女被父母和其他长辈保护过多。比如说有很多父母不让自己的孩子去做被认为很危险的事情,孩子在这种氛围中长大的话,一定不会去冒险,而且会缺乏独立性。当这个孩子长大了,就会被认为是胆小。记者(以下简称记):徐老师您好!在我们编刊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来自孩子们父母的困惑。怎样让自己的孩子胆子变大一点是很多父母所关心的。您对孩子胆小是怎么看的?徐芬(以下简称徐):胆小有不同的表现,有些表现在人际交往上,有些表现在做事上。在人际交往上胆小的孩子,在个性上往往倾向于内向,不…  相似文献   

3.
许多家长都有这样的体会:自己非常爱孩子,可孩子却难以感受到父母之爱,缘何会这样? 主要原因就是孩子与家长在对爱的理解上存在明显差异.家长认为所有对孩子的管教都是对他们的爱,因此往往不太注重方式方法;而孩子由于年龄尚小,还不能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4.
道德智商     
他会不会考高分?他会不会进名校?他长大了会做什么? 随着孩子成长,做父母的无时不为孩子操心。但有个问题最让他们担忧:孩子长大后,会不会做个好人? 许多父母对孩子谆谆教诲,除了希望孩子能出人头地之外,其实他们最基本的愿望是能培养孩子正直的品格。现在,人们除了在乎智商外,也热烈谈论情绪智商所能发挥的作用。世风日下,青少年犯罪率增加,我们是不是也应该重视“道德智商”呢? 哈佛大学教授兼精神病专家罗伯特·科尔的新书《孩童的道德智商》从他个人养儿育女的经验,及他周  相似文献   

5.
现在的孩子需要什么?这个问题在我的脑海盘旋良久。现在的城市家庭多为三口之家,孩子个个如心头之肉,掌上明珠。父母为孩子花钱一掷千金,在所不惜。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也极高,希望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识、更多的技能,将来在社会中打拼出一片天地,从小父母就替他们打通了出国深造的道路,憧憬着美好的未来。难道孩子们还不满足?还不感到幸福?答案是否定的。为什么他  相似文献   

6.
这二位父母含辛茹苦.为使儿女能考上重点中学、重点大学,一切围绕着孩子不停地运转,而当一双儿女如愿以偿.众人称他们有福气时,他们却伤透了心,哀叹“悔不该当初啊”。为什么当初父母那么爱孩子,为孩子能成才耗尽了心血,而子女长大了却不懂得爱父母呢?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想过没有,我们该怎样做孩子? 欢迎大家踊跃来稿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7.
正时常听到一些父母抱怨现在的孩子犟,问他们什么也不肯说,更别奢望他们会对自己倾诉了。我认为,家长首先应问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耐心听孩子说话?家长总以自己很忙为借口,但是真的忙到没有时间听孩子说话了吗?如果孩子在父母面前尝试敞开心扉,却常常倾诉"无门",他们就会关闭心门,不再与父母交流。这也进一步影响了家长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所以,倾听是迈向"教子有方"第一步。有一本孩子们都很喜欢的书,名字是《窗边的小豆豆》。  相似文献   

8.
孩子是在我们的注视下长大的,我们可能认为对孩子的长处和短处都很熟悉。但是孩子们自己是怎样看待自己的呢?他们对自己的看法是否同大人的一样呢?我们未必了解。所以,如果有可能,我们要试着问问孩子,看看他们是怎样评价自己的。有了了解,才会有行之有效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每个家庭只有一两个孩子.所以他们对孩子的期望较以前更高、更苛刻。大部分父母并没有让孩子自由地成长,却要按照自己的意愿教育孩子。他们总认为“我为你们付出这么多,你们就应该好好听父母的话”.大部分父母希望孩子们以“好好听话”的方式回报父母为孩子的付出。换句话说.父母并没有理解孩子的特性和成长速度.一味地认为自己对孩子的期待和想法绝对正确,  相似文献   

10.
孩子总是有那么多“为什么”, 有时疲于应付的父母便会失去耐心而责备孩子:“你怎么这么多为什么?”其实,“为什么”是孩子探索未知世界的一种激情。随着一次次“为什么”的提出,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便会越来越强。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提问经常持不耐烦的态度,肯定会造成许多不良影响。首先,父母的态度会打  相似文献   

11.
孩子的天空     
“六一”是孩子的节日,应是一个充满欢乐和笑声的日子。在这样的日子里,做父母的能够为孩子做些什么呢?我想绝不仅仅是去学校里观看一次孩子们的表演就足够了,那是孩子给予父母的。孩提时代,是一个做梦的时代。但我们却对孩子的梦知之甚少,很少有父母自觉自愿地去理解孩子的梦想,甚至有人认为那是孩子的话而不以为然。我们应该放下手中自以为重要的事情,参与到孩子们的游戏当中,做他们中的一员,平等地与他们进行对话,而不是居高临下地要求他们按照我们的意愿去做什么,不做什么。让我们再担当一次孩子的角色,就会觉得孩子并不简…  相似文献   

12.
在咨询过程中,很多家长抱怨孩子懒、不懂事,学习不自觉、不主动,更不情愿为家里做点贡献.是啊,有些孩子大学毕业,依然依靠父母,找不到工作,成了"啃老族",他们根本不体谅父母的辛苦.为什么这么多孩子缺乏责任心?为什么他们眼睁睁地看着父母辛劳,却无动于衷?这背后深刻的根源到底是什么?我认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成长过程中,父母处处体现自己的价值,处处显得自己对孩子无比的重要,剥夺了孩子的价值感.一个没有价值感的人,就会碌碌无为,人生就失去方向,就没有担当意识.所以,家长要巧用价值感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孩子:我们不想在否定中长大从事不同职业、来自不同地区的父母对孩子最常说的三句话是:听话,好好学习,没出息。而同时接受调查的18个省市的6000多个孩子,却表达出强烈的愿望:我们不想在否定中长大!专家们说,“听话”是命令式的语言。的确,父母比孩子懂得多,孩子需要从父母那里获取人生的智慧与经验。但是这一切要建立在非命令的、平等的基础上。父母和孩子的平等沟通,才能营造良好的、适宜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孩子们对“没出息”的反应最为强烈。有相当多的孩子说,父母特别爱用“笨蛋”、“废物”之类的词刺激我。专家们说,父母的这些话可…  相似文献   

14.
当今的年轻父母们一般都已认识到智力对孩子未来生活的重要性。他们肯为孩子花钱,内心里渴望子女成龙成凤,但却迟迟见不到他们对开发孩子智力的有效行动。为什么呢?以下的三种错误观念可能是其主要原因。首先是父母们通常认为,孩子的智力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他们的孩子是否聪明归因于先天的造化而不是后天培养。这个观念使父母对孩子的智力的开发采取被动的、观望的态度,他们耐心地等待着、企望着孩子的天赋才智能自己显露出来。这种错误观念是极其有害的,它使父母们不自  相似文献   

15.
这一代的父母,几乎都是听着“狼来了”的故事长大的,童年的故事还未淡忘,就轮到了他们开始给自己的孩子讲故事了。其中“,狼来了”自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目,为什么?答案很简单,他们怕孩子撒谎,就像当年怕狼来了一样。可是,这个世界上有从来没说过谎的人吗?如果说谎是孩子成长中的必然,那我们是不是没有必要那么紧张?这样说,并不意味着可以对孩子说谎这种行为视而不见,相反,要高度重视,找到“病根”,知道了孩子为什么撒谎,才能保证药到病除。个案一:一个4岁多的女孩,在楼下与邻居阿姨聊天“:妈妈正在给我做西餐,妈妈做的西餐可好吃了!”其实…  相似文献   

16.
莫琼 《家长》2005,(Z2)
三毛的这段文字是温暖的,浪漫里透着几许辛酸。在我们懵懵懂懂的青春岁月里,曾与它不期而遇,被故事里守望的天使深深打动,甚至留下真诚的泪。当青春已经远去,当我们即将成为或者已经成为故事里的天使,把这段文字再次读起,温暖还在,感动依然。但除了温暖和感动,时间和阅历还教会了我们去思考:天使该不该守望?该不该放弃自己的人生去守望?放弃自己的人生去守望孩子的人生是奉献的无私,是为人父母责任的驱使,还是对自身生命完整性和独立性的漠视?这种守望对孩子又意味着什么?他们会认同吗?他们会不会因为在天使的翅膀下太久,而不会独立飞翔了呢?父母到底应该在孩子的生命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不同年龄段、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人生经历的父母或准父母们,他们的看法是否有差别?差别在哪里?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呢?……  相似文献   

17.
不少父母都感觉跟孩子讲道理是非常难的一件事:父母说得天花乱坠,孩子这耳朵进,那耳朵出;一不留神,孩子还逮着个错,反吵父母半天。有些父母能与孩子说得眉飞色舞、热火朝天,有些父母却很少与孩子讨论什么。他们与孩子说话,往往说上个三五句,孩子不耐烦,父母也没词了。这些父母也很着急: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和孩子深入讨论呢?怎样让我们的亲子沟通更有趣呢?在下列方面好好体悟摸索,相信你们与孩子的心灵会越来越近,“越说越投机”不是什么难事。体会家庭游戏的魅力家庭游戏是使家庭成员达成美好沟通的桥梁。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欢游戏,他们需要在游…  相似文献   

18.
教育好任性的孩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儿任性住往发生在家里,对象多为父母。在幼儿园里,也常常会遇到一些任性的儿童。幼儿为什么会出现任性呢?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①对孩子过分溺爱。有些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无论什么事都由着孩子的性子去做。②对孩子管束过严。孩子的任性,常常反映了他们对父母严厉管束的不满。③对孩子的态度不当。有的父母对  相似文献   

19.
“溺爱种下的是不幸,收获的是苦果”,好象早已被人们所熟知了。但是,正如下棋一样,“当局者迷”。如今,许多独生子女的父母对孩子只爱不教,只宽不严,只满足其愿望却不提任何教育要求。如果问到这些父母,他们还会堂皇地说:“家家都一个,谁不宠着点儿?”“孩子还小,长大自然就好了。”“现在经济条件允许了,给孩子能买就买,能花就花呗”……更有甚者,试举一例:李勇是个独生子,  相似文献   

20.
当我们为孩子安排好一切,当我们凡事都以孩子为先,当我们自己省吃俭用却坚持为孩子买最好的东西时,我们也许忘记了:接受着这一切的孩子们,他们,喜欢这样的爱吗?这样的爱,对孩子的成长有益吗?让我们听听孩子的心声,看看他们都需要怎样的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