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草原》这篇课文用很多笔墨描写了作者初次见到大草原的情况,以及作者的感受。文笔清丽,感情真挚,使我们领略到了内蒙古草原的美丽风光。课文第一段,作者在描写草原美丽风光时,安排了几处矛盾: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里翠色欲流”与“流入云际”、“惊叹”与“舒服”,“既愿久立四望”与“又想坐  相似文献   

2.
高娟 《湖南教育》2003,(22):54-54
《草原》是第九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以及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表现了草原的自然美与人情美,赞扬了蒙汉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课文的重点是通过品词析句,让学生了解内蒙古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难点是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像画面,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并能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对于重点段落的学习,可进行这样的设计:一、抓住一句话,使学生感受草原的自然美。1.学习第一部分内容时,出示句子:“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2.读了这个句子,…  相似文献   

3.
大海     
卢纪巧 《辅导员》2009,(13):48-48
暑假,我有机会一睹波澜壮阔大海的风采。 大海落潮像一个穿着蔚蓝外衣熟睡的婴儿,躺在大地母亲博大的摇篮里,十分平静。偶尔刮一阵风,随风而起的浪花轻轻拍打着海边的岩石。远处时常传来几声海鸟清脆的啼叫。这种境界,使人惊叹,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在金色的沙滩上,  相似文献   

4.
初中《汉语》课本(即《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语法体系里有三种合成谓语:一是判断合成谓语,二是能愿合成谓语,三是趋向合成谓语。判断合成谓语是判断词“是”“用在名词谓语前边,构成一种表示判断说明的合成谓语”,如“语言是工具。”能愿合成谓语是能愿动词“用在别的动词或者形容词前边”,构成一种表示“可能性、必要性、意志或愿望”的合成谓语。如“她会说普通话”,“天气应该热了”。趋向合成谓语是趋向动词用在别的动词或形容词后边,构成一种表示趋向、时态等附加意义的合成谓语。如:“前面跑过来一个人”,“生活一天天好起来”。教学实践证明,合成谓语的说法是有缺点的.我们主张取消这一术语。因为分析句子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说明造句单位之间的语法关系,帮助理解句子的思想内容,而合成谓  相似文献   

5.
一、谓语是表示感知动词、说明性动词和判断动词“是”的是单句。谓语是看见、知道、感到、得到、认为、了解、希望、觉得、说明、证明、表明等感知动词、说明性动词充当的,这个句子就是单句,并且这种单句的宾语常带单句或复句形式作宾语,在这种情形下,切不可认为此句是复句。例1:我知道他又尖又猾,心狠手辣。这个句子是单句。主语“我”,谓语“知道”,是一个感知动词,宾语“他又尖又猾,心狠手辣”,而这个  相似文献   

6.
<正> 复句形式如同词和短语一样,也可以充当句子成分和句法成分,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我们也看到有的同志谈到或涉及到这个问题时,或者认为“复句形式不整体作谓语”,或者将单句扩大化,把本可以作为联合复句或偏正复句处理的复句,也统统以“联合谓语”,“偏正谓语”这类的名目纳入到单句中去。本文想较详细地分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对于单复句的划分比较困难。其实可以用一种相对直观、可操作性强的区分方法:主谓句和有主谓句形式分句构成的复句可以通过确定句中谓语中心的个数来划界;非主谓句与由非主谓句形式分句构成的复句可以根据句中是否存在起陈述内容和支配作用的动词或形容词来判定;对于特殊的复句形式——紧缩复句与同样具有多个谓语的单句——兼语句和连谓句则可以依据句中几个谓语是否具有假设、条件等关系及关联词来判断。  相似文献   

8.
测断是对事物的实际情况不能做出确定反映时所采取的一种猜测性判断方式,它是比况结构的三大表义类型之一,其基本格式是“仿佛/好像X似的”;测断型比况结构只能由复句形式和谓词性短语构成,在复句中作分句,或者在单句中充当谓语和状语。  相似文献   

9.
在中学语文的文言文课文中,古汉语结构助词“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其句子的独立性,构成主谓短语,或作单句中的某种语法成分,或作复句中的一个分句。“之”可不必译出。其形式一般有以下六种。  相似文献   

10.
<正> 所谓“合成谓语”,通常指“是墨水”这种“判断合成谓语”,以及“能解决”这类“能愿合成谓语”。有人也把“建设起来”一类叫做“趋向合成谓语”。最近又有人提出所谓“提带复合谓语”,包括相当复杂一部分语法现象。 “合成谓语”说是五十年代中期摹仿俄语语法兴起的。自那时起,一直有不少人不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语文教材的新增篇目《茶馆》自读提示中有一句表意不明、极易产生歧意的病句,原文为:“他那茶馆的改良和遭遇,恰好体现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帝制以后,虽然已经改头换面,实际却更为腐败的本质。”很明显,这是一个宾语部分膨涨的单句,主语中心即“改良和遭遇”;谓语中心即“体现”;宾语中心“本质”带有一个由关联词语。虽然……却”连接的复句形式充当的定语。遗憾的是充当定语的复句形式,  相似文献   

12.
对于目前我国普遍使用的“句子成分分析法”,如果我们不囿于成见,就会敏感地发现:单句研究提句子成分,复句却不提;复句研究有“多重复句”,可“多重单句”虽有人提及,却不见应用于单句的研究;等等。作为同一个语法体系中两种结构类型的句子的分析和研究竟如此截然不同,是应该值得我们考虑的。首先是单句有句子成分,复句到底有没有?所谓句子成分,概括起来,可以用几个字来表达,就是句子的组成部分。从形式上来讲,在句子中有一定的位置;从意义上来讲,体现与其它成分间的关系。譬如,单句的主要成分一般位于谓语成分之前;同谓语  相似文献   

13.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1)这是转折复句的紧缩形式,“而”是转折连词。第一分句的“青”应当是主语,“取之于蓝”是偏正词组作谓语(“取之”是正,“于蓝”是偏)。“之”代替“青”使“青”复现,从而产生强调的作用。两个“于”用法不同:前一个要译成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词类中,“尚且”是一个入句频率很高的连词,并且经常和连词“何况”配套使用构成“尚且A,何况B”结构的复句句式。其前分句主、谓语成分完备的主谓句,后分句是因前后主语的语义是否同指而表现出不同的省略情况;在语义理解上它采用同向推理的形式表达递进的关系,该句式具有用语简洁、表意明确的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15.
前面谈的是单句与简单判断的关系。实际上,人们在交际中所要表达的思想往往是比较复杂的。为了把这些思想表达得准确、严密,常常需要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判断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复杂的判断。这种判断称为复合判断。它的语言表达形式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组合而成的复句。例如: (1)老宋是个结实精干的壮年人,机灵得象海马一样。 (2)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如果不同实际相结合,就没有生命力了。 (3)孩子们飞也似地跑,或者蹲在乌桕树下赌石子玩。例(1)是并列复句,例(2)是假设复句,例(3)是选择复句,它们表达的都是复合判断。此外,一些用联合词组充当主语或谓语的单句所表达的判断也是复合判断。例如: (4)大会讨论并通过了这个方案。这个句子的谓语是联合词组“讨论并通过了”。它  相似文献   

16.
一、从有无关联词语来区分。复句一般都 有关联词语,而单句一般没有。 二、从有无逗号来区分。有的单句谓语之 间没有标点符号,而复句的分句之间一般则 有逗号。 三、从有无谓语来区分。复句一般都带逗号,但有的单句中也有逗号,可从有无谓语上来区分,有谓语的,就是复句的分句,没有谓语的,就是单句的一个成分。 四、从意义方面来区分。有些紧缩复句与连动短语作谓语的单句不易区分,可从意义上的复杂与否来区分。单句是用一个句子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即使是比较复杂的谓语,也只表示一个完整的意义。而紧缩复句却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彼此有联系的单句组成复句来表示一个有某种关系的复杂意思。 五、从结构方面来区分。复句的分句之间在结构上互不包含,彼此不作句子成分,这是区分于单句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相似文献   

17.
兼语,兼词,兼言三者各有所指,不能混同.一、兼语.兼语属语法范畴.例:“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桃花源记》初中四册)“我们需要大批的积极分子来领导,需要大批的精练的先锋队来开辟道路.”(《论鲁迅》初中五册)前例是文言单句,其中的“人”,从句子前部分看,是“太守“(主语)“遣”(谓语)的对象,为受事者,作宾语;从句子的后部分看,它又是“往”的施事者,充主语.后例是语体文复句,其中的“积极分子”和“先锋队”,对“我们需要”(后一分句承前省略“我们”)来说,是两个宾语,而它们同时又分别是“来领导一和“开辟道路”二者的施事者,即主语.象这样,在一个句子中既作宾语、又充主语“一身而二任焉”的成分,就叫兼语.这是较普通的语法常识.含这种成分的句子,有的语法书上划入“复杂谓语”,称为谓语的延伸.理由是:如前例谓语是  相似文献   

18.
丁欢 《初中生辅导》2022,(Z3):41-45
<正>一、单复句考点考点一:区分单复句单句是由词或短语构成,有特定语调,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在复句中称为“分句”)按照某种逻辑联系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比较复杂的句子,我们称之为“复句”。  相似文献   

19.
单句中的“单”含义深刻,它不象人们想象的那样是句子结构简单,而是句子的表述关系单五,只有一个衣语中心,复句中“复”则与此相反,它是指表述关系复杂,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谓语中心。各家各派对单复句的认识各异,标准不同,其结果也不一致。作认为,表述关系的单一名复杂,谓语中心的多少才是确定区分单复句标准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笔者讨论了古汉语双音连词“孰与”以及用这种“孰与”构成的选择复句的形成过程。关于这种性质的“孰与”,到目前为止,学者对其来源、构成、性质,大都不甚了了,语焉不详。汉语中“某,孰与某”的复句是由单句“某与某孰某”经过复杂的省略、移位等转换而生成的句式,从而为研究汉语复句的形成提供了一个直观、具体的样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