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王力先生说:"读古文,一不留神就会指鹿为马,以今读古,误解词义。"事实上对于数量如此之多、变化如此之大的文言实词,同学们确实经常张冠李戴,古今混淆。那么,怎样才能准确把握文言实词的意义呢?下面结合实例做简要分析。一、区别古今,慎重判断从古到今,在漫长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过程中,有许多词在范围、程度、感情色彩、词义甚至用法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这些词往往成为高考文言文中实词考查的重点,如果用今天的思维去理解判断文言实词,必将曲解文言内  相似文献   

2.
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要求考生“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高考主要从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通假字等方面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考生复习文言实词 ,要在这些常见考查点上多下功夫。一、古今异义随着社会的发展 ,同一个词古今词义发生了变化 ,这种现象叫古今异义。词义变化的基本途径有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等。例1下列句中加括号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乃纵[反间]于燕B 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C 而城中[鼓噪]从之D 燕军[扰乱]奔走此题考查古今异…  相似文献   

3.
王力先生说:“读古文,一不留神就会指鹿为马,以今读古,误解词义。”事实上对于数量如此之多、变化如此之大的文言实词,同学们确实经常张冠李戴,古今混淆。那么,怎样才能准确把握文言实词的意义呢?下面结合实例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纵览近十年的26份高考试卷,可以发现文言实词的考查重在“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从内容上看,这些词主要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从形式上看,一是对加点实词的解释选出正确或错误的一项;二是从古今词义比较的角度,要求选出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或不同的一项。下面就高考文言实词考查的特点作简要分析,以帮助广大考生采取有效的复习对策。  相似文献   

5.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古诗文阅读中必考的考点。2005年高考,16套试卷全部涉及。备考文言实词,最根本的还是要积累常见文言实词的词义和用法,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但在具体的考试做题中也存在一些容易掌握的破解词义的技巧,这里介绍四点。一、通过分析语法结构来确定实词的词性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相比,在词义上差别很大,但  相似文献   

6.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由于文言实词面广量大,有些词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用法有别,这往往成为我们阅读文言文的一大障碍。如何正确掌握文言实词呢?我们认为,掌握文言实词的重点在词义。■一、词义的识记勤翻字典,多读多记是掌握文言实词的常用方法。另外,我们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抓住重点学习文言实词,我们要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的偏义、词类活用等。每学一篇文章,我们都要根据具体的文章确立相应的学习重点。如《孔雀东南飞》,学习重点可为“相”、“自”的词义和偏义复词…  相似文献   

7.
文言与现代汉语有着密切的联系,现代汉语是由古汉语演变而来的,古汉语中的多数词的词形及其词义在现代汉语尤其是成语中仍然保留并使用着。古今的继承性与稳定性是汉语发展的显著特点之一。教者如果能熟练地把文白相互融通的教学规律运用到教学中来,就可以达到事半而功倍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学生对古汉语中的一些特殊语法现象往往会因为少见而多怪,有一种陌生感,有时不得不机械地死记硬背。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够善于挖掘一些现代汉语中古汉语遗迹,将它们与文言文中的特殊语法现象进行对比,让它们现身说法,以今证古,这样,就可以把那些不易理解的文言语法形式教“活”,使学生有亲切感。下面试举一些例子加以说明。在文言文中,不仅时间名词可以充当状语,其他名词也可以象副词一样充当状语。在现代汉语的语言组合中,名词的这种语法功能消失了,但是在某些合成词特别是成语  相似文献   

9.
正正确把握文言实词的含义是理解文言文内涵的关键。本文选取历年安徽高考试题,从文言文实词词义考查出发,列举考生实词理解错误的原因,进而概述考试中常用的实词词义分析的方法。一、高考文言实词词义考查考点分析在《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考试说明·语文》中对文言文实词考查考点阐述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实词"是重点考查内容。考试中对实词的考查一般有两类题型,一是选择题,二是翻译  相似文献   

10.
“虚词通文气,实词主文义”,正确理解文言实词是阅读古文的关键,也是高考文言阅读题的一大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掌握120个常用实词和课本中出现频率高的词,而非生僻难懂词;二要吃透文言实词中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偏义复词、单音和双音词、词类活用”,学会紧扣语境推断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相似文献   

11.
文言实词,一部分古今词义相同,但大多数已有变化,或扩大,或缩小,或转移。即使在古代,一词也往往有多义。因此,阅读文言文时,切忌以今推古,误将古词当今词,亦戒执一不二,只知一义不明他义。这就要求我们广泛涉猎,认真辨析,长期积累,同时还要提高根据语言环境判断义释的能力。循文探义,就是就文字、文句、文章的具体情况,探测原来不明词义的词的含义。  相似文献   

12.
正确地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的含义,是考试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注意古今词义的变化一些同学在学习文言文时,往往以词的含义去理解古义,这就会闹出笑话。要注意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1.词义的缩小。就是古义反映事物的范围大,而今义反映的事物范围变小。如:①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妻子",古义指"妻子儿女"。而今义指"男子的配  相似文献   

13.
综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掌握文言实词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和文言虚词相比,文言实词数量多,变化大,是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学习中要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学习文言实词主要靠积累,但也不是单纯的机械式记忆,而是能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用反训去解释文言实词是一种好的方法。反训是训诂学上的一个名词,它是指用反义词来解释词义。在古汉语中有些词含有相反的意义。如“乱”字有“治理”“紊乱”两义,后世只通行“紊乱”一义,而《尚书·皋陶谟》“乱而散”,《…  相似文献   

14.
初中阶段文言文的教学目的要求是逐步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教学的重点在于学习和掌握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初步掌握文言句式的一些特点。据此,我们认为初中文言文复习,应着重抓住古散文,复习的重点应该放在文言词汇上,至于句式的特点,只需作一般的交待。和现代汉语相比,古汉语词汇的显著特点是:单音词多,古今词义有差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复习时抓住这些特点,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整理和辨析,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1、分清古今词义。单音节的词,要掌握词义的古今变化,困难并不太大,学生可以因为词义的古今差异较大而注意记忆,掌握得住,而且许多古今词义有异的单音词,可以把它放在多义词中加以归纳和辨析。常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学文言文,最难的要算是实词的理解了,原因是由于词义的发展变化,许多词的古今意义已经差别很人、相距甚远。作为感性认识强于理性认识的中学生,自然会在理解文言实词时具有了一定的难度。常听到有些老师跟学生讲:学习文言实词要像学习外语单词那样去记。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但仔细琢磨便不难发现这话存在着不足。最大的不足是割裂了古今汉语的联系。无论从哪个角度思考,  相似文献   

16.
在文言文中,虚词的数量比实词少得多,但因为虚词使用的频率高,语法功能强,且古今变化大,用法灵活多样,所以掌握虚词既是学习古汉语的一大难点,又是一大重点,也是考试的热点。  相似文献   

17.
在学习文言虚词中常犯五病:死记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孤立地理解虚词;只从结构形式取义;不顾文言句式特点而硬译;以今律古。有鉴如此,在文言虚词学习中要抓五个“着眼”。一、着眼虚词变化发展,把握它虚化了的引申义。针对多数虚词都是由实词演变而来的特点,着眼虚词变化发展,由较实在的意义入手把握它虚化了的引申义。以介词“以”为例,其基本义是“用”,如《活板》“以  相似文献   

18.
夏鸣 《考试》2007,(Z2)
一、考点命题动向与解析高考《考试大纲》要求:“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考点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考查的实词是在文言文中常见的,即使用频率高,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部分实词;二是要弄清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即词的语境义,而不是词典义。文言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和量词;而代词归入虚词,这与现代汉语不同。学  相似文献   

19.
考点导航“常见文言实词”是指考查的范围;“在文中的含义”是指在具体的语境中该实词的唯一的义项。高考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正是考查考生判断这“唯一”的能力。文言实词的“含义”有如下主要内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通假字、单音词和双音词、词类活用等。范例点击  相似文献   

20.
古今汉语一脉相承,现代汉语中保留了不少文言成分。就拿我们日常所用的成语来说,古代汉语的词义及语法特点在成语中都有所体现,结合成语,学习古代汉语,乃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方法。古今词义有一个很大的差别,即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许多古代单音词的词义到了现代,只成为双音词的一个词素了。如古代“顾”的“回头看”义只保存在现代双音词“回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