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窦桂梅老师是“新生代”特级教师的领军人物。短短几年时间,从《再见了,亲人》《秋天的怀念》《圆明园的毁灭》到《晏子使楚》,从“三个超越”到“三度”,窦桂梅老师越来越成为争议人物,毁誉不一。就在《晏子使楚》之后的座谈上,窦桂梅老师又语惊四座——“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文本我解读”,招来一片非议。[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2005年12月4日,在广东茂名,我得以享受窦桂梅老师执教的《晏子使楚》。窦老师激情不失温润,雍容不失质朴,丰赡不失简洁,睿智不失诙谐,大气不失细腻,磅礴不失婉丽。她倾情打造的经典教学《晏子使楚》,可谓“鸳鸯绣取凭君看,‘更’把金针度与人”——  相似文献   

3.
正我们经常听一些大师级的课,名师成功的背后不仅折射出教师个人的文化素养与教学风格,还能让我们从中探究教学大师们组织课堂、开展教学的技巧。其中,提问的技巧不可忽视。下面我将结合窦桂梅老师执教的《晏子使楚》,谈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问题。《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教学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从生动的故事中,体会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感受晏子语言中透  相似文献   

4.
我有机会在湛江听了名师窦桂梅上的《晏子使楚》一课,有一个教学环节给我的印象很深。  相似文献   

5.
行走在语文的路上,沿途迷人的风景常使我沉醉。使我痴迷的是那一朵朵燃烧的玫瑰:《亲人》、《落叶》、《圆明园的毁灭》、《黄河象》、《秋天的怀念》、《晏子使楚》……徜徉于玫瑰丛中,贪婪地汲取着其中的养分,常常乐而忘返。折服我的不仅是窦桂梅老师的三个超越,更缘于她的“  相似文献   

6.
2005年12月4日,应邀到广东茂名讲学,和千余名在场的老师一样,我得以享受窦桂梅老师执教的《晏子使楚》。窦老师激情不失温润,雍容不失质朴,丰赡不失简洁,睿智不失诙谐,大气不失细腻,磅礴不失婉丽,倾情打造的经典教学《晏子使楚》,可谓“鸳鸯绣取凭君看‘,更’把金针度与人”——大教无痕课伊始,窦老师满面春风地融入孩子们,亲和躬身,又煞有介事道“:晏子,原名叫晏婴,人们为什么称他晏子呢?”孩子们高举如林小手,跃跃欲语。一男孩不及老师应允,捷足先登、爽言陈词“:因为他是齐国的大夫,对齐国有功,又厚爱百姓,所以人们尊称他为晏子。”“像…  相似文献   

7.
观课评教的角度,因各种不同的目的而有所不同。对窦桂梅老师执教的《晏子使楚》,本文拟从语文课程论的角度就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讨论:(1)关于选文的定位。(2)关于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呈现。(3)关于文章体式及阅读方式。  相似文献   

8.
当下语文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教师不仅仅局限于对课文的解读,而是要带领学生超越教材,在"求同存异,引领阅读教学的课堂追求"中给予学生精神成长的养料。本文将以窦桂梅老师的《晏子使楚》教学实录为例,分别从导语艺术、内容艺术、语言艺术、情感艺术等四个方面来探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性。  相似文献   

9.
赵传波 《成才之路》2010,(8):I0018-I0018
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必须精心预设好具体的阅读训练,适当增加教学的容量和密度。才能使阅读的效率提高。窦桂梅老师雀教学《晏子使楚》时,课堂就是大容量、高密度的,但看起来教学粮简单。窦老师引领学生立足文字,旁征博引,推荐名言古诗.  相似文献   

10.
窦桂梅老师的《晏子使楚》打动我的不仅仅是她精巧的课堂设计,还有她丰富、广博的知识,以及她对课程内容的整合与拓展。短短的一课在窦老师生动地组织下显得流畅、翔实、深入,着实让人佩服。窦老师的课也给我留下许多值得反思的问题,语文教学不应仅仅围绕教材兜圈子,而是要把教学内容拓展到更为广泛的空间“,语文是做加法的艺术”,但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做什么样的加法?是像窦老师一样组织阅读主题,把课堂内容拓展到课外空间?还是从生活、社会和学生的课外阅读中进行挖掘?笔者不敢妄言,就语文课应该“加什么”和“如何加”的问题与窦桂梅老师商…  相似文献   

11.
2005年12月4日,应邀到广东茂名讲学,和千余名心灵在场的老师一样,我得以享受窦老师执教的《晏子使楚》。  相似文献   

12.
窦桂梅老师的《晏子使楚》打动我的不仅仅是她精巧的课堂设计,还有她丰富、广博的知识,以及她对课程内容的整合与拓展。短短的一课在窦老师生动地组织下显得流畅、翔实、深入,着实让人佩服。窦老师的课也给我留下许多值得反思的问题,语文教学不应仅仅围绕教材兜圈子,而是要把教学内容拓展到更为广泛的空间,“语文是做加法的艺术”,但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做什么样的加法?是像窦老师一样组织阅读主题,把课堂内容拓展到课外空间?还是从生活、社会和学生的课外阅读中进行挖掘?笔者不敢妄言,就语义课应该“加什么”和“如何加”的问题与窦桂梅老师商榷。  相似文献   

13.
2005年12月4日,应邀到广东茂名讲学,和千余名心灵在场的老师一样,我得以享受窦老师执教的《晏子使楚》。窦老师激情不失温润,雍容不失质朴,丰赡不失简洁,睿智不失诙谐,大气不失细腻,磅礴不失婉丽,倾情打造的经典教学《晏子使楚》,可谓“鸳鸯绣取凭君看,‘更’  相似文献   

14.
首先,我不是名师,更非专家,只是一名默默耕耘在小学语文教学一线十几年的普通教师,所以不敢妄评名师的课,还是说看吧,从不同的角度看,以我一个普通教师粗浅的眼光看。我聆听窦桂梅老师的课和讲座并不多,但她执教的《晏子使楚》两个课时的光盘,我是反复看了N遍。窦桂梅老师的课如其人,充满成熟、练达的美,热烈、豪爽的美。窦老师上课时,总是洋溢着澎湃的热情。她那东北人特有的火热、幽默的语言,再加上夸张的肢体动作,足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随之燃烧起来。不经意间的举手投足、一笑一颦,都充满了一个智慧、成熟女人的魅力。窦桂梅老师的课是她…  相似文献   

15.
想成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首先要学会把课文读厚。不止一次听窦桂梅老师的课了,每一次使我惊奇的,不是她纯熟的教学艺术,而是她总能把一篇短小,甚至略嫌寡淡的课文演绎成丰富而生动的课堂故事。此无它,她善于读出文章背后隐含的东西,善于想象出文章可能牵连着的意蕴而已,因而她能从一个字读出几十个字、几百甚至上千个字,比如她对《秋天的怀念》的解读,比如她在这里对《晏子使楚》的演绎。语文,是做加法的艺术。遗憾的是,一些语文老师做的是减法,除了教材、教参清楚明白规定的教条,就很少自觉地去丰富课文,去创新课文。文字是死的。学生渴望的是老师自己的带有鲜明个性的理解,唯其如此,课文呈现于他们的才会是令人同喜同悲、同歌同泣的有生命气息的世界。当然,一个好的案例,是触动人思考,而不是提供一种结论。你完全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去观照窦老师的《晏子使楚》课例。  相似文献   

16.
思维是一条溪流,流淌于碎石葱茏间,泉水叮咚。重读窦桂梅老师《晏子使楚》(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1课)实录,仿佛听到一种天籁,绵延、弥散在课堂,极富魅力。一、词语推进的思维力度生: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师:尊重的意思就是……生:敬重、佩服……师:那"不尊重"呢?生:瞧不起的意思。生:侮辱、蔑视。师":不敢不尊重"呢?生:尊重晏子了。师:那就直接写了呗,为什么还要用上"不敢不"?生:不能不尊重。  相似文献   

17.
读了由闫学老师执教的《冬阳·童年·骆驼队》以及窦桂梅老师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晏子使楚》引发的关于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与语文知识问题的“旧话重提”(2006年第10期《人民教育》、2006年第6期《小学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也想谈谈个人对当前语文教学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现状一:“万金油”式的语文职能,让语文步履蹒跚《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是这样界定语文课程的  相似文献   

18.
2005年12月4日,和千余名在场的老师一样,我得以享受窦老师执教的《晏子使楚》。  相似文献   

19.
人生的拐点     
正一个老师的内心成长是一条不断上升下降的曲线,成长过程中的许多拐点,决定着一个老师的走向和未来。面对这些教师生涯中的拐点,向左转还是向右转会带来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晏子使楚"和"张骞通西域"都是我喜欢的历史故事。对我而言不同的是,"晏子使楚"是语文  相似文献   

20.
2005年12月4日,应邀到广东茂名讲学,和千余名心灵在场的老师一样,我得以享受窦老师执教的《晏子使楚》。窦老师激情不失温润,雍容不失质朴,丰赡不失简洁,睿智不失诙谐,大气不失细腻,磅礴不失婉丽,倾情打造的经典教学《晏子使楚》,可谓“鸳鸯绣取凭君看‘,更’把金针度与人”——大教无痕课伊始,窦老师满面春风地融入孩子们中间,亲和躬身,又煞有介事地说“:晏子,原名叫晏婴,人们为什么称他晏子呢?”孩子们高举如林小手,跃跃欲语。一男孩不等老师应允,捷足先登,爽言陈词“:因为他是齐国的大夫,对齐国有功,又厚爱百姓,所以人们尊称他为晏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