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圣陶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也就是说,离开了生活,写作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必须让学生走向社会,走进生活!只有有了这个物质基础,学生作文才能思之有据,言之有物,写之有序。如何让学生投入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并将这美好的生活变成美好的文字。为此,我做了以下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离开了生活,写作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针对学生作文言之无物,动辙古人的现状。本文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把时下最流行的微博这样一种文字呈现方式引进作文教学的课堂,为作文寻找源头活水,极大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求,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养成思考的习惯,为我们的作文教学提供了又一个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段富有诗意的话语,包孕着深刻而朴实的作文教学的道理:生活是作文之本。作文缘于生活,这既是事实,又是法则。如何引领学生走向生活,撷取生活的美丽?做法是: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开启写作的大门、消除学生作文的模式化痕迹,让作文成为一种自由的创造活动、捕捉生活的闪光点,积累有意义的生活资源。  相似文献   

4.
作文要与生活相结合,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就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很多学生认为写作文一定要写有意义的事,要写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对于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但是现在很多学生因为生活空间狭小、知识储备少等原因,造成素材积累不够,以至于作文没有材料可写。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素材积累的指导。以下是我在指导学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先生也曾说:“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因此生活是作文之本。学生寻找作文素材,不仅要“身人生活”,更要“心人生活”。  相似文献   

7.
“生活是作文之本”,作文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因此,强化体验对作文教学极为重要,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总结。  相似文献   

8.
<正>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丰富多彩的生活为作文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素材。学生只要实实在在地关注生活,真真切切地品尝人生的酸甜苦辣,就能书写出真实、深刻的文字。因此,只有让学生不断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他们的作文才能春意盎然、意蕴常新。  相似文献   

9.
作文难,难作文,原因何在?学生说:"无话可写。""无话可写"即缺乏作文材料。作文材料哪里来?叶老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的昼夜不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这是不变的真理。然而,有些老师往往知道这个道理,却不善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而只是习惯于在教室里,在课堂上,在一个虚拟的世界里教学生审题、谋篇和遣  相似文献   

10.
马文斌 《学语文》2007,(3):9-39
初中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是个薄弱环节。怎样才能辅导学生学会作文、写好作文呢?一、学会观察,积累素材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必须指导学生观察社会、认识社会,让学生从生活中汲取源头活水。叶老曾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  相似文献   

11.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昼夜不息。因而,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源头和生命力。语文课程标明确规定: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  相似文献   

12.
师娘     
作文教学似乎陷人了一个怪圈:学生一写作文便头疼,教师一改作文就心烦。为什么作文会让学生如此痛苦不堪,让老师如此尴尬呢?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做的不是“提桶”,而是教给学生如何去寻源挖水。  相似文献   

13.
刘小红 《成才之路》2010,(27):39-40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然而,当前相当一部分中学生的作文抄袭严重、语言贫乏、情感淡漠。追其根源是一些教师走入了应试教育的误区,扭曲了学生对生活的正确认识,使学生脱离生活,缺乏丰富真切的生活体验,  相似文献   

14.
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学生写出的作文内容应该是丰富充实、充满活力的,然而现实中农村中学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写出的作文思路狭窄,题材陈旧,内容枯燥,语言贫乏。原因主要在于学生生活积累贫乏,缺少写作素材。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要增加学生生活体验,积累作文素材,拓展写作思路。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昼夜不息。”因此,要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教师平时就应引导学生注重积累,养成积累的习惯,掌握积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沈国丽 《江西教育》2014,(11):35-36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是作文之泉,是培植作文的土壤.特级教师刘亚雄在《妈妈的爱》一课中,通过别具匠心的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收集真实的外部世界,立足生活的真元本色,从中寻找说话、作文的灵感,写出原汁原味的妈妈之爱.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句话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教学中的难点。长期以来,教师教作文难,学生写作文也难。到底最难的地方是什么?几年的教学感悟,使我认识到积累才是写作的基石。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的,昼夜不息。当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情绪的储备达到比较丰厚的程度,习作的内容就能充分展现个性。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9.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可是许多作文老师发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情况很难在学生的作文中体现,学生们觉得提笔无话可说,找不到作文素材,作文越来越难写,"难于上青天".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懂得如何去引导学生进行作文素材的积累,在我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积累了以下几点经验:  相似文献   

20.
正叶圣陶先生也曾说:"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因此生活是作文之本。学生寻找作文素材,不仅要"身入生活",更要"心入生活"。当你用一颗敏感心灵热切关注生活时,你会发现生活中的每一次感动,就象灵巧的双手拨动琴弦一样,让你的心弦奏出激昂高亢的乐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