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权主义批评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研究妇女形象、创作和阅读为内容的女权主义批评以一种女性的视角对文学作品进行全新的读解,对男性文学歪曲妇女形象进行猛烈批判。挖掘不同于男性的女性文学传统,重评文学史。探讨文学中的女性意识.本世纪60年代西方文学理论、批评发生重大变化和转折给女权主义批评提供了理论思路和方法上多方面的启示.英美派女权主义批评者们在努力挖掘寻找女性文学自己的传统、建立独立的女性文学史的同时,鼓励当代妇女加强联系和团结,挣脱父权中心文化的压抑。法国派女权主义批评者们关注女性写作的语言和文体,更高地体现出解构主义的特色,希望建立一种文学乌托邦式的符号学,认为语言代表着人类经验的累积。  相似文献   

2.
石亿 《文教资料》2007,(19):66-68
与英美派不同,法国女权主义批评更关注女性写作的语言和文本,更多地体现出解构主义的特色。其代表人物有埃莱娜·西苏、朱莉娅·克利斯蒂娃、露丝·伊利格瑞。她们的批评吸收了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和拉康解构化的精神分析理论的某些思想,创立了女性写作理论,以激进的态度来颠覆男权语言观对女性的压抑。为此,这三位著名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家分别创立了“女性写作”、“女人腔”、“女性谱系”和“符号学”来在语言中建构主体,但她们的共同弱点是过分强调女性的生理和语言,带有明显的空想色彩。  相似文献   

3.
伊莱恩·肖沃尔特是美国女权主义批评的创始人之一。她的职业生涯和事业成就几乎与美国女权主义批评同步发展。她对美国女权主义批评的最大贡献和理论成就是挖掘了女性文学传统、构筑了妇女文学大厦、创立了“女性批评”,倡导了女性文化。因此,对她的女权主义批评理论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不仅能使我们知微见著地了解到美国女权主义批评的发展状况,同时也能为我们审视、反思中国当代妇女文学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4.
一间自己的房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伍尔夫是女权主义批评的先驱,她的长篇论文《一间自己的房间》最早在文学领域展开了对父权文化的清算,她批评父权制文化对女性的压抑,肯定被父权社会拒绝的女性文学传统的存在,为女性写作找到了一个历史支撑点;她提出的女性作家应在不忽略自己性别特色的前提下努力达到双性写作佳境的观念,显较后来排斥男性的女权主义批评家更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女权主义批评自诞生以来一直处于困境之中,原因是历史和现实都处于男权文化的语境之中。女性在无力反抗男权压迫的情况下,无形中已经将男权内化于自己的思想与实践之中,甚至与男权联手,以残酷的方式压制自己和同为受害者的女性同胞。从女权主义的视角来看,我们在阅读文本时应该选择"抗拒性阅读"的方法,从中寻找到一条女性受压迫的线索,以提醒女性清醒地认识自身受压迫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自传体形式和躯体写作两个方面,论述了西方女权主义文论对中国90年代女性写作的影响,指出90年代的女性文学存在着深刻的西方女权主义印迹,带有强烈的异域色彩,女性写作必须在借鉴女权主义文论的基础上,建构中国式的女性话语,表达中国女性的独特声音。  相似文献   

7.
女性形象问题一直是女性主义批评的关注点和切入点.女性形象在男性笔下形成两种极端,不是天使就是恶魔,即"好"女人和"疯"女人.随着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女性主义批评家正在超越关于女性形象好坏的区分.美国小说家尤多拉·韦尔蒂的《乐观者的女儿》,发表于女权主义的第三次浪潮时期,富于激进的女性色彩,表达了作者对介于传统"好"女人与极端"疯"女人之间的第三形象寻求.  相似文献   

8.
艾瑞卡·琼是美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涌现出的典型的女权主义作家之一。她的小说《怕飞》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女权主义自传体小说。本文将从作者的写作困境、小说的题材内容及创作方式入手,探讨女权主义文学的写作特点。女权主义写作,一方面如英美女权主义者认为的那样,是女性体验的反映;另一方面又是一种颠覆性的写作,它是生存在男权文化内部并对之进行颠覆的写作。其根源是以男性文化为中心的文学把女性推向边缘,把女人界定为被动的和消极的客体,让妇女成为文化的消极承受者。  相似文献   

9.
女权主义批评是近年来非常热门的文学批评方式,它以女性的视角,女性的经验来重新审视文学作品。以女性的体验用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相关理论和新批评中的细读法来重新解读霍桑的《红字》非常有必要。《红字》中的海丝特是用女权主义评论文学作品时少见的天使与妖妇的和谐统一形象。  相似文献   

10.
自传体小说作为美国华裔女性文学创作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主题与写作题材等方面表现出强烈的构建自我"身份认同"的愿望。西方文化批评视野下的当代美国华裔女性自传体小说研究将有助于我们了解美国华裔女性文学创作所致力于讲述的"他者"在异质文化中的"边缘"处境和身份探寻。  相似文献   

11.
女权主义批评是一种基于妇女的社会意识、人格意识和审美意识而进行自我评价的文学选择。它试图在文学史和妇女文学传统的建设方面,在创作实践方面,在阅读欣赏方面建造一座属于女性自己的文学宫殿,进而弘扬女作家的主体意识,拓展新的批评领域和创作领域,激发起一种不同于男性文学的新文学思维结构和审美视角,走向女权主义诗学。  相似文献   

12.
网络文学世界中,从创作者和阅读者数量看,女性都是数量庞大的群体。从女性角度出发,针对女权主义、消费文化及网络传媒影响下的网络文学女性写作、阅读现象进行探讨,可以开辟网络文学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3.
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被认为是20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权主义的先锋之一,其作品《一间自己的房子》是伍尔夫女权主义思想最直接和充分的体现,它着重讨论了妇女与文学、男女性别差异及双性同体等严肃问题。其超越传统女权主义思想的女性观对现代女性主义批评产生了影响,使女权主义文学理论得以初见规模。  相似文献   

14.
论述西方女权主义批评在发展中面临的三种困惑 :无法确定革命对象 ,而间接带来理论根基散乱、没有体系 ,并张扬“女性意识” ,导致审美意识的单一、封闭。因中国注意了“本土意识” ,这些难题在女权文学中有所避免 ,但中国当代女权主义批评仍然有自己的困惑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艺批评界的女性对“女权主义批评”思想和方法的借鉴是从90年代初开始的。女性艺批评否定和解构男权化的强烈批判精神。为内蒙古艺批评注入了崭新的思想要素。女性艺批评对艺民族性的探讨做出了具有突破性的贡献。内蒙古艺批评界女性在理论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表明,女性不再是抽象思辨领域的“缺席”和“缄默”。新时期内蒙古女性艺批评总体上是美学的批评与社会历史批评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女权主义思想的产生和女权主义的行为方式都是由她们的生存环境和化生态决定的。我国当前以女权主义学批评为代表的女权主义运动存在过分强调两性间的对抗、不识时务地奢谈精神、空求理想、与大众生活严重脱节等问题。有必要强调主义与日子、理想与现实的和解,这样才不会误导大众女性,导致男女之间的极端对抗。  相似文献   

17.
贝弗利·法默的女权主义作家的身份一直受到争议。法默作品中女性角色的被动、弱小似乎与女权运动提倡的妇女解放格格不入,法默自己也不认为她的写作在宣扬女权主义观点。但法默小说中的女性角色不再是传统文学中的被观察的客体,而是观察的主体。法默以女性的视角来审视这个世界和男性,探索女性内心的情感,寻找女性的性别身份,反映女性受到的压迫。这种写作方式在女权意识蓬勃发展之前是不可能出现的,因此,法默的作品正是女权运动的成果的反映。  相似文献   

18.
从政治化、情绪化向学术化、理性化的转变,是前女性主义向后女性主义转变的主要标志,"她世纪"的中国女性主义也经历了这样的转变。在女性文学创作领域,"她世纪"的中国女性写作从性别对峙走向多元化书写。在女性文学理论批评领域,"她世纪"的中国女性写作大都从喧嚣和骚动中走出,从解构转向建构,进入到一个相对平静的建设性时期。"喷发式"的发展势头减弱了,少见有出类拔萃的重头论著,但一批有创意的出版物和新著的问世,一批理论新人的登场,使这个领域充满了新的生机,我们仍寄望于未来。  相似文献   

19.
随着20世纪80年代西方女权主义文论的传入,中国的女性写作开始有了性别意识。开始通过女性化写作突围经典的男性话语。尤其是当代都市女性小说的创作。更是体现了这种转变。而且随着女权主义理论的不断深入,女性文学的审荑流变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20.
论述西方女权主义批评在发展中面临的三种困惑:无法确定革命对象,而间接带来理论根基散乱、没有体系,并张扬“女性意识”,导致审美意识的单一、封闭。因中国注意了“本土意识”,这些难题在女权学中有所避免,但中国当代女权主义批评仍然有自己的困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