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德育》2008,(2):F0002-F0002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明确转型期中国德育发展走向,活跃德育研究,沟通和分享道德生活经验,中央教科所中国德育杂志社、中国德育科研共同体面向广大中小学教师举办第二届"中国德育年度征文活动"。本次征文活动主题是:校本科研与中小学德育创新。  相似文献   

2.
毛齐明 《中国德育》2008,(11):77-78
黄书光先生的《变革与创新:中国中小学德育演进的文化审视》一书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中小学德育学发展的复杂面相。细察这一“面相”,我们很快就会发现,当代德育中的许多境遇和困惑仿佛是“昨日重现”,如德育如何面对社会转型、如何对待新旧和中外伦理的冲突等。而审视和反思中小学德育在迷茫中走过的百年历程,无疑有助于我们拨开当今德育境遇之迷雾,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日本“心的教育”和中国德育新课程改革从改革的背景、目的以及措施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了中国中小学德育新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日本“心的教育”中可供中国中小学德育借鉴的措施和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小学德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然而,中小学德育主题空洞、立论方式空泛、德育主体缺失、过程缺少参与性、教育说教气息浓等,都多多少少地成为隐忧或损耗了德育的营养。国学与中国书院教育积累了丰富的德育经验和实效成果。当代中小学德育作为第一个走进生命的教育形态,应该广收博蓄文明的营养,在动态、发展、多少带有个性的环境中立体式的建构起中小学德育大厦。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小学德育面临着脱离生活的深刻问题,具体表现为:中小学德育倾向了宏大的话语描述,中小学德育体现了成人的教育意志,以及中小学德育忽略了学生的情感需求.而将回归生活作为中小学德育的新的价值取向,需要明确生活是中小学德育的应然选择、生活是中小学德育的重要环境以及生活是中小学德育的核心手段.在策略选择上,应做到利用生活资源,提高中小学德育的实效性;借助生活手段,丰富中小学德育的选择性;明确生活环境,确立中小学德育的方向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日本“心的教育”和中国德育新课程改革从改革的背景、目的以及措施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了中国中小学德育新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日本“心的教育”中可供中国中小学德育借鉴的措施和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重新审视和反思当前中小学德育目标体系在构建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层次性和逻辑性的欠缺是其主要诱因。在建构主义和复杂性理论指导下,着眼于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创建学校特色德育文化,设计实施多彩的德育活动,是构建中国特色中小学德育目标体系的根本引领。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时期中小学德育的发展与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时期是中国教育向现代化迈进的重要阶段,也是中小学德育变革的关键时期。如今,学校德育已摆脱左的思想束缚,并从社会政治运动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不断地朝着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方向迈进。总结研究这20年来中小学德育所取得的主要成绩,分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对于加快和深化德育改革,使德育更好地承担时代赋于自身的历史使命,将是十分有益的。  一、中小学德育改革的主要成绩和实践特色  (一)中小学德育改革的主要成绩1.增强德育的科学性、规范性。德育大纲是德育规范化的具体体现,但长期…  相似文献   

9.
由黄书光教授撰著的《变革与创新——中国中小学德育演进的文化审视》一书(以下简称《审视》),于2007年12月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从文化的角度和精神的层面分析了近现代中国百年来中小学德育得失,这是该书区别于且新异于其他中国德育史研究成果的不同之处。通览全书,可得下述四点观感。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德育梯次目标体系的构建是中小学德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中小学德育梯次目标体系的建设来说,应当遵循德育教育的规律,制定科学的建设目标,使德育目标能够真正地推动中小学德育的发展,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德育梯次目标体系决定了德育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等,通过加强对中小学德育梯次目标体系建设的研究,进一步地发挥德育目标的作用,最终显示德育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李杰 《华章》2011,(10)
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概括了中国古代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及特点,分析中小学德育教育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并且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今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从德育内容、德育环境和德育方法三个层面比较分析中国与新加坡中小学在德育过程中设计上的异同,能起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效,可对我国中小学德育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具体说来:一是要遵循规律,由浅入深,逐层递进;二是要凸显社会实践在道德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三是要协调好知、情、意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德育是中小学教育的核心。全面推动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改进和创新是我国目前教育的根本要义。德育要“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科学确定中小学德育的目标与内容,形成抓好中小学德育的合力,建立健全中小学德育评价体系,进一步营造德育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小学德育现状不容乐观:德育环境较为严峻,德育内容脱离现实生活,德育手段亟待变革。文章通过对我国当前中小学德育现状的分析,提出建立适应新时期需要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方式的新举措,以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5.
教育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入全面领会《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精神,应树立大德育观,遵循中小学德育规律,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德育实践经验,在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中,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6.
红色文化是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宝贵精神文化财富,具有天然的教化力、感染力和熏陶力。红色文化与中小学德育有效结合,能增强德育课程的实效性,帮助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有利于净化中小学校园文化环境。红色文化与中小学德育有效结合的途径为:用红色文化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积极推进红色文化进课堂,充实德育内容;践行红色文化办学育人,彰显学校德育新活力。  相似文献   

17.
严能能 《亚太教育》2020,(5):117-117
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中小学体育教学彰显“以人为本”理念、拓展中小学体育教学功能与价值的有效路径;与此同时,推动德育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也是提升学生德育素养、提高学校育人成效的重要需求。本文以提升德育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成效为出发点,对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路径进行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德育:黄局长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知道您有多年在中小学当老师和校长的经验,能否结合您从学校到行政部门的经验,谈谈您个人对当前中小学德育现状的认识?当前德育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教书育人工作中,德育因其特殊作用和重要地位而成为教育工作者们谈论的永恒话题。围绕中小学德育,以德育实效性为研究重点,首先分析造成中小学德育实效性低的主要原因,然后提出一些加强中小学德育实效性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中小学德育陷入了困境,表现为德育仍处于从属地位、以灌输和说教为主、缺乏家庭和社会的参与.造成中小学德育实效性低下的原因为德育目标脱离实际、德育内容区分不清、德育方法僵化单一、德育评价体系不健全.中小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提高德育实效性: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更新德育观念,充实德育内容;改进德育方法,完善评价体系;优化德育环境,构建德育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