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清代傣族地区的移民开发及对傣族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傣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与汉族等民族的移居密切相关.清代是内地人民大量移民云南沿边傣族地区最多的朝代之一,其原因主要是由李定国抗清所形成的向傣族地区的移民、由矿业开发所形成的移民以及由改土归流所带来的各民族交往的增加.内地汉族等民族的大量移居,促进了傣族地区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形态的演变,引起了傣族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变迁.  相似文献   

2.
清代云南普洱茶的兴起以及发展至空前规模,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云南开发史上值得研究的现象。云南茶马古道的形成,则与内地饮茶的嗜好出现重要改变,清代今西双版纳、思茅等地大量种植和销售普洱茶,以及明末清初川茶急剧衰落、藏区和青海等蒙古族地区对茶叶的需求出现缺口等原因有关。  相似文献   

3.
清代晋南地区市场发育停滞不前,发展程度较低,集市与庙会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庙会以数量多、分布广、交易期长的特点,对镇集和村集起了极大的替代作用,成为农村市场中灵活可变的调控方式。有清一代,晋南集市徘徊不前,与庙会纠合并行,演变成有别于江南和华北其他地区的特殊发展模式,这与当地自然、人文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解放前的云南迪庆地区,其辖域及境内民族与今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基本相同。各民族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相互融合,共同进步,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发展、繁荣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由于各民族自身的特点及发展道路不尽相同,加之迪庆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致使该地区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本文主要从宗教信仰和祭祀活动两个方面对解放前云南迪庆地区各民族的精神民俗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讨,以期加深人们对过去及现今该地区民族文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曾革  普义 《现代企业教育》2011,(10):177-179
成人教育对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民族地区在发展成人教育的过程中既有教育发展的一般问题,同时也有许多自身的特点。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居住比较集中的地区,搞好云南民族地区成人教育对兴边富民,建设和谐社会实现边疆稳定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分析民族地区成人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以科学发展为指导,推进云南民族地区成人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云南边地佛教兴盛,大理白族地区的汉地佛教寺院经济、中甸地区的藏传佛教寺院经济、西双版纳地区的南传佛教寺院经济均得到长足的发展,并且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宗派的情况下,形成了不同类型、具有显著民族宗派特色的佛教寺院经济。直到今天,它还广泛、深刻地影响到云南少数民族佛教信徒的经济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7.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都市化进程的加快,清代江南民众娱乐消费日益增长.至少从晚明至清代,在江南都市群落中初步形成了娱乐市场网络.在娱乐需求旺盛的情况下,固定娱乐市场、季节性娱乐集市、节日娱乐集市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传统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精神文化需要.由此说明,在清代江南,城市民众不仅满足生存需要,也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发展需要和享受需要,突破了自然经济条件下物质消费的主导阶段,表明晚明以来江南社会经济文化及城市化较之以往有了明显进步.  相似文献   

8.
云南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多民族性、多地理性、多社会性的发展状况,决定了云南较少民族基础教育发展需要多维度考虑,我们应着眼于较少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积极落实相关政策,使云南较少民族的基础教育得到显著提高和发展,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远规划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云南多民族,民族分布地域广,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这一现状出发,通过对一些民族地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现状调研结果、存在问题的分析,作者认为,教育技术理论在云南这样多民族地区的实践离不开少数民族。与内地及发达地区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相比,云南民族地区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有其特点、难度。作者同时认为云南民族地区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是迫切需要的,又是极其重要的,根据云南民族地区的特点,现代教育理论与实  相似文献   

10.
通过引用清代湘西地方志探讨并概括了清初湘西地区的农业结构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清初湘西地区的农业结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农业生产部门发展不平衡。民族政策是清初湘西地区农业结构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云南地区种茶、饮茶和制茶的情形,古代的不同时期有明显变化。秦汉至宋代云南有种茶和饮茶的若干记载。元代云南经济有较大发展,但提及云南饮茶、制茶的记载甚少。明代记载云南地区饮茶、制茶的文字虽然增多,仍未能与产茶大省比肩。清代滇南的普洱茶如异军突起,种植、加工和销售均扩至相当的规模。普洱茶在清代的繁荣,与历史机遇、时代背景与社会习尚等有关。  相似文献   

12.
《云南种人图说》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直观、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清代云南少数民族或支系的真实风貌与特点,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但长期以来尘封书库,鲜为人知。2005年整理出版的《清代滇黔民族图谱》使这部少数民族图像古籍得以公诸于世,为研究云南民族史、民俗文化史提供了一份珍稀史料。  相似文献   

13.
清代统治者通过行政措施将以西宁府为中心的青海东部地区纳入内地化行政体系,形成了"一府三县四厅"的政区格局。"厅"作为清代独创的政区形式在西宁府地区广泛设立,险要的地理位置、复杂的民族构成、地方经济的发展是影响这些厅的设立的共同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直到清代前中期,文山地区的主要居民仍是壮族、彝族、苗族等民族,汉族人口很少。这些民族的社会发展很不平衡,文化和生活习尚存在较大差异。清代文山地区的儒学教育较之明代有了显著的发展,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而教育的持续举办,实质就是内地儒学文化在文山多民族地区传播的过程,从而对文山地区本土民族社会生活的嬗变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清代义学是清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针对贫寒子弟设立的带有蒙学性质的学校。仅就清代贵州义学的创立过程、办学性质及功效进行探讨,认为清朝在贵州少数民族聚居区兴办义学教育,其功效在于完善贵州民族地区教育体系、发展民族地区教育以提高民族素质,并为清末民初新式学校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基督教、天主教以及教会学校在云南的发展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教会在云南民族地区传教、办学的一些成功经验,以及对云南发展民族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发展云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教育之我见黄启后云南省普及民族地区九年义务教育,振兴民族经济必须依靠民族师范高等专科教育。云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教育,必须为普及民族地区九年义务教育、富民兴滇服务。云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教育是全省民族教育体系中关键a一环。它除了为...  相似文献   

18.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先秦时便有原始民族群体存在,至明清基本上形成了现代的民族体系。其成因有三:特殊的地理环境、特定的历史条件使外地民族流入云南、历代羁縻统治和土司制度使云南保留了众多的民族。汉族也是其中的一员,从汉代开始进入云南,但在明代以前是“少数民族”。云南又是人类起源地之一旧石器时代已有元谋人、昭通人、西畴人、丽江人、昆明人存在,新石器时代从西北、中南半岛、东南迁入了氐羌、百越、百濮与云南土著结合,他们是形成今天云南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壮侗语族及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诸族的先民。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云南民族职业教育在民族地区社会变迁过程中所肩负的文化教育、经济发展、民族化和现代化的整合这三方面的使命入手,以发展民间手工艺作为与民族职教的衔接点,探讨了云南特色民族职教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清代贵州民族地区农产品的加工与储藏技术较中原地区粗糙,发展相对缓慢,但在长期的区域生境与文化迫力的影响下,形成具有较强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