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婧 《出版广角》2016,(15):52-54
《救国时报》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海外开展抗日宣传的机关报,力倡“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为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救国时报》的抗日宣传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探讨《救国时报》创办的社会历史背景,分析其办刊特征,探讨其办刊启示,有益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编辑出版事业。  相似文献   

2.
《救国时报》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初期创办的,面向海内外发行的一份中文报纸。在历时两年多的时间里,构建出强大的媒体公信力。本文试图结合当时的历史语境,运用传播学的相关理论探析《救国时报》媒体公信力的构建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3.
张光华 《出版科学》2013,21(2):20-22,26
五卅惨案后,北京大学组建救国团,同时创办《救国特刊》作为机关刊物。该刊主要围绕民众救国的主题开展工作,并对运动时刻保持清醒的理性精神。由于缺乏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救国团党派纷争等原因,《救国特刊》仅出版十六期,但其经验和教训对当今爱国情怀仍有参考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牛超 《出版参考》2021,(3):53-56
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邹韬奋创办《生活》周刊,呼吁抗日救亡;筹办《大众生活》,高擎救国大旗;创立《生活日报》,号召团结御侮;构筑《抗战》高地,引领正确舆论;复刊《大众生活》,坚守宣传阵地.本文以时间为线索,以报刊为核心,梳理和分析邹韬奋先生出版救国的卓越贡献,借此榜样力量,激励新时代新闻出版工作者履职尽责、文化兴邦.  相似文献   

5.
黄建农 《兰台世界》2012,(24):48-49
康有为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学者、思想家、政治家和改革家,著有《新学伪经考》、《康子篇》等名著。康有为的著作内容大多反映了他本人的救国爱民思想和策略,也是他实践救国爱民活动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董清平  董正平 《中国编辑》2023,(Z1):119-123
《科学》杂志创办初期传播卫生知识的内容主要包括公共卫生、传染病、民众日常卫生、卫生与国家富强的关系等。在编撰上,《科学》注重行文的通俗易懂、普及内容贴近日常生活、善用鲜活案例等。这种编辑策略,扩大了《科学》销量,加大了卫生知识向民众的普及与推广。《科学》初期选择传播卫生知识,既是创办人科学救国与服务社会情怀的体现,也是考量读者市场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西安事变后.范长江深入西北.通过旅行考察,以《大公报》显著位置一篇“旅行通讯”《动荡中之西北大局》,揭露“西安事变”发生与和平解决的真相,引起轰动。《救国时报》在转载该文时.为其加上了一个“一针见血”的标题:《西安事变时(引题)/红军坚决主张释蒋(主题)/并曾首先履行撤兵计划(副题)——摘录大公报二月十四日长江通讯》。周恩来曾称赞范长江:“你和我们党和红军都没有关系.我们很惊异你对于我们行动的研究和分析。”熟悉范长江的人都知道,这入木三分的洞察力.来自于那次长达数干公里的西北行.来自深入扎实的采访作风。  相似文献   

8.
康有为在《物质救国论》中提出了旨在富国养民的“物质救国”主张,其核心内容包括振兴工商实业经济、发展近代科学技术、强大国家军备防务等.《物质救国论》中富国养民思想彰显康有为炽热深沉的爱国情怀,博采众长的开放姿态,民为邦本的发展理念.康有为富国养民思想不仅使我们对这位历史人物认知更加具体化,而且对当今国家现代化建设具有历久弥新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
郭晓伟 《视听界》2014,(1):107-108
电视人物传记片《史良》分为《志在律师》、《人权保障》、《救国君子(上)》、《救国君子(下)》、《抗战风云》、《民盟中坚》、《两任部长》、《拳拳之心》8集,展示了史良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  相似文献   

10.
1936年6月至10月,美国记者斯诺的陕北旅行及其一系列报道,在世界引起轰动。中国共产党在巴黎创办的《救国时报》迅捷作出反应。在一年多时间内,展示斯诺陕北旅行的各种成果成了《救国时报》宣传报道的一大亮点。这些报道宣传了红军及毛、周等红军领导人,也宣传了中共在新形势下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及陕甘宁宁边区这个红色并报世界,同时填补了国内中共中央级报纸在一个重要时段关于斯诺报道的空白。  相似文献   

11.
訾辉 《档案天地》2013,(11):17-18
创刊于1940年1月1日的《救国报》是冀东地区第一张党报,也是今天的河北省唐山市委机关报——《唐山劳动日报》的前身。从诞生之日起,它就高举抗日的伟大旗帜,宣传党的政策和纲领方针,成为鼓舞军民斗志、坚定人民信心的不可忽视的力量,真正发挥了团结人民、打击敌人的武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容闳是"留学生之父"。本文通过解读《西学东渐记》,指出其爱国思想内容是西学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抵抗外侮;其爱国思想特征是真诚的、实践的、与时俱进的。在留学教育发展的今天,容闳爱国思想尤需提倡。  相似文献   

13.
在充满屈辱的中国近代史上,涌现出了一大批勇于探索的救国志士,郑观应就是其中主张商战救国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启发了康有为、光绪帝、孙中山以及毛泽东等诸多革命人士,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叶婷 《兰台世界》2013,(11):16-17
在充满屈辱的中国近代史上,涌现出了一大批勇于探索的救国志士,郑观应就是其中主张商战救国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启发了康有为、光绪帝、孙中山以及毛泽东等诸多革命人士,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闻史上以《新闻记者》命名的新闻专业刊物一共有三家。沿着历史的脉络向前梳理,这三家分别是1983年在上海创办的《新闻记者》,1938年在武汉由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主办的《新闻记者》,以及1937年创刊于上海,由我国著名报人、新闻教育家顾执中老先生任主编和发行人的《新闻记者》。新闻史上对前两家多有记载,但对最早的《新闻记者》却鲜有着墨。本文试图通过对史上第一家《新闻记者》月刊的介绍,回顾老一代报人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时期的一段"办报救国"之往事。  相似文献   

16.
九一八事变后,面对国家危难,社会上兴起“为救国而读书”的口号,将读书与救国结合,试图实现书生救国.“读书救国论”兴起后,知识界产生截然不同的认识,读书到底能否救国成为时人议论的重点.“读书便是救国”是对“读书救国论”的积极认识,认为读书能够救国.也有人觉得在抗日危难之际,光读书无益,不能解决救亡的根本问题,所以提出“读书不能救国”.时人的诸种言论反映出国难之际的知识界并不统一,读书能与救国结合,但能否实现真正救国却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7.
万京华 《军事记者》2005,(10):64-64
我党历来非常重视对外宣传工作的开展。如1920年7月在上海成立的中俄通讯社,就是在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领导下工作的,当时中俄通讯社不仅翻译和报道来自俄国和共产国际的材料.还编中国报刊上的重要消息,译成俄发往莫斯科,在苏俄报刊上发表。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曾在海外出版《救国时报》(中),向海外侨胞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主张。  相似文献   

18.
创刊于上世纪20年代的《良友》画报,是上海乃至全国最具影响力的画报之一。起初,它记录上海都市生活,构建都市图像,是文明生活理念的倡导者。抗日战争爆发后,《良友》画报迅速调整刊物风格,全力配合抗战宣传工作。在抗战时期,《良友》画报的新闻活动历经四年余,它以服务抗战为准则,以图说新闻的方式宣传抗日救亡。  相似文献   

19.
《实业计划》是孙中山撰写的发展中国实业的纲领性文件,他在该书中提出了中国发展实业的可行性、必要性和具体实施方法。囿于当时形势孙中山的实业救国设想并没有实现,但是,其实业救国的思想对当今中国有启迪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的海外中文报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全面系统地探讨了我国抗日战争时期海外华文报刊的发展概况、历史地位及发挥的作用,并着重评介《救国时报》对抗战做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