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两会"一直是舆论和大众媒体关注的焦点,在web2.0时代,"两会"报道的双向互动特性,通过网络媒体和网络舆论以及手机媒体等新型传播工具,发挥得淋漓尽致。可以说,"两会"舆论场的发展转变已为中国公共领域开启了新的曙光。  相似文献   

2.
李娜 《今传媒》2011,(8):50-51
随着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网络舆论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在海量信息的网络中如何抓住网民的注意力,使网民能长期关注某一特定的网络媒体、某一网络事件则成为媒体人所要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对网民心理、网络媒体自身特点以及网络事件的研究,防止在网络上出现"热舆论"冷化和"舆论倒伐"现象的出现,从而促进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3.
刘婷 《今传媒》2012,(5):59-60
网络媒体的盛行,使得大众成为媒体的直接参与者,在实现"零门槛"、信息交流与沟通畅通无阻的情况下,也对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传媒品牌的打造不再只是关乎媒体自身,而关乎着整个社会的舆论走向。如何引导一种积极健康的舆论走向,提升网络媒体的品质进而强化其社会责任,这是新时期对网络媒体传媒品牌的打造提出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4.
网络媒体的舆论传播因缺乏事实说话,公众意见性信息传播自由而泛散;网络媒体的舆论对传统媒体的过度依赖,使其无法自主形成意见领袖,引导舆论功能显得欠缺。强化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舆论互动,发挥网络媒体不同一般的议程设置功能,并利用好网络媒体开放的互动,可望规范完善网络媒体的舆论传播。  相似文献   

5.
“李刚门”与网络舆论的形成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公众选择在互联网上参与公共话题的讨论,网络舆论在大众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由于网络媒体平台的特殊性,网络舆论和传统的社会舆论不一样,其形成模式和存在形态都出现新的内容,从这种层面上说,舆论的形成在网络中变得更加多元化,更加不可控。本文试图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以2010年10月的"李刚门"事件为例,对网络舆论的形成过程及模式进行探究,以期更好地把握网络舆论的实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当前成为舆论热点的"归真堂"事件为例,阐述了议程设置理论在大众传播包括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报道当中的运用。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通过设置各种与事件相关的议题,围绕议题展开报道,并实现议程互动,发挥了引导舆论、影响社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2007年春发生在重庆的"最牛钉子户"事件,不仅是公民维护自身权益的典型事件,更是一个引起轰动的媒介事件.这个媒介事件表明其一,在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积极互动中,网络媒体已成为推进我国信息公开与舆论开放的重要力量;其二,对敏感问题的新闻报道打破地域限制,有利于推进我国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其三,实行信息开放,让媒体报道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突出问题,有利于促成事态的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8.
传统媒体通过为公众设置议程来引导舆论,议题设置理论也适用于网络媒体.网络媒体的"议题设置".就是根据大众传播的议题设置理论,有意识地设计论坛的话题和主题来引导舆论.  相似文献   

9.
张蕾 《声屏世界》2016,(7):53-54
本文在分析新兴网络媒体的优势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指出传统主流媒体要主动借助新兴网络媒体的传播优势,形成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优势互补、合作共进的发展格局,并强调高举旗帜是引领导向的前提,高举旗帜才能把舆论引领到正确的方向和轨道上.  相似文献   

10.
网络媒体日益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网络媒体舆论的有效引导是目前非常重要的课题。红网对自身网络舆论引导的方式与方法进行了总结,并运用了大量的实际案例对其方式与方法进行了分析说明,于具体实例中点拨升华.由此表达红网有效引导网络媒体舆论的策划思想。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提升网络舆论引导力为视域,通过对网络议程设置的实证研究来探讨当下网络舆论引导的实效性。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网络媒体与网民之间具有议程设置的效果,网络媒体之间也具有议程设置的效果;具体而言,各个网络媒体所具有的议程设置能力又有所不同。对其原因,文章从网页设计和议题两个层面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网络媒体网络舆论引导力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格局"是近年来较为流行,但没有明确定义的一个概念.广义和开放性的"新媒体",包括了新兴媒体和新型媒体,①因此,在这一指称下的"新媒体格局",一是指与"旧媒体格局"相对的,以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互动与融合为特征的格局;二是强调"新媒体"在媒体格局与舆论引导中的变革作用和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网络舆论的焦点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盘点2007年以来的网络大事,分析了激发网络舆论议题"焦点"的特征,发现相对于传统媒体的舆论事件,网络舆论事件存在明确的"焦点",并且通过分析舆论焦点产生的原因,认为网络舆论"焦点"产生于网络舆论事件自身所蕴含的要素。而网络媒体自身的传播特性对焦点的形成起到了催化和推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网络技术发展相当迅速,其覆盖面越来越广,伴随着而来的是各种新兴的网络媒体。从近年来的社会重大事件来看,网络媒体在舆论引导中基本是起了主导作用,这表明了广播电视媒体在和网络的舆论竞争中处于劣势。文中主要就广播电视与网络的舆论竞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网络媒体的广泛互动性和开放性使得其舆论引导的重要性更加突出。特别是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几乎都会在网络媒体引起一定程度的反响和争辩。因此,如何积极主动做好重大突发事件等热点敏感问题的网上舆论引导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  相似文献   

16.
王涪京 《青年记者》2006,(18):26-27
什么是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力 浅显地说,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力就是网络媒体引导公众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的能力。从当前各种媒体对社会公众的舆论引导力的对比上看,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力越来越不容忽视。网络媒体的受众大多是年轻读,他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认识,正在形成或刚刚形成。同时,相当一部分中年人也逐步喜欢上了网络媒体,他们一般是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双栖”读,网络媒体的出现改变着他们的阅读习惯,甚至改变着他们已经形成的生活方式,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念悄悄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7.
2009年伊始,多事的网络媒介就事件频发,最受广大网民关注的莫过于"躲猫猫"事件.网民在这一事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各大网络媒体在这一事件中,充分发挥了其舆论干预与监督的作用.由此看到,互联网不仅是一种信息传播的工具,也是一种价值观、一种追求真理的方式.但是在其彰显了网络舆论监督优势的同时也暴露出其监督缺陷,如何正确利用网络监督,趋利避害,让其发挥最大的作用,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相似文献   

18.
传统媒体要对网络媒体进行舆论引导,就必须具备足以影响网络媒体的公信力,这是对网络媒体进行引导的前提条件.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公信力",会使这个词得出多义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网络媒体中,虚假信息混淆了人们的视线,甚至误导大众,干扰正常网络信息传播秩序,严重影响网络媒体公信力,进而影响网络媒体整体形象。本文就如何把握网络媒体的舆论传播趋势和引导规律,增强网络舆论引导力,大力提升网络媒体公信力,提出了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20.
由网络媒体引发的舆论力量已让政府感到与媒体修好和合作的重要性,在此情况下,"伍皓们"也会在政府部门越来越多地出现. "躲猫猫事件"再一次强化了一个信息,民主政治下的政府正越来越重视来自民间的声音和观点,积极回应着社会的呼声,而与此同时,政府对于代表民意的媒体也会进一步"亲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