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孙奕东 《双语学习》2007,(9M):181-182
母语和目的语的关系一直是二语习得的研究课题。然而长期以来,母语一直被认为对二语习得起着妨碍作用。本文根据有关理论分析了母语对二语习得的积极作用,以及积极利用母语策略促成其在目的语中正迁移。  相似文献   

2.
如何看待母语在二语语义习得过程中的作用是二语习得研究不可避免的问题。本文在国内外相关母语迁移理论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母语对二语语义习得的影响,提出母语在二语语义习得问题上的辩证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论母语策略在二语习得中的积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语和目的语的关系一直是二语习得的研究课题。然而长期以来,母语一直被认为对二语习得起着妨碍作用。本文根据有关理论分析了母语对二语习得的积极作用,以及积极利用母语策略促成其在目的语中正迁移。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都意识到母语对二语习得的积极作用不容忽视。文章着重从母语思维与母语知识两个角度分析了母语对二语习得的积极作用,并对相应母语策略在教学中如何运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母语对习得第二语言有重要影响。本文简单地回顾了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影响的有关研究,初步探讨了母语在二语教学中的作用并分析了母语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认知和促进作用,认为只有充分发挥母语对二语习得的良性作用,才能使教学相长,促进二语习得者的学习。  相似文献   

6.
强调了母语对二语习得的贡献,从普遍语法理论与二语习得的研究中发现,我们对母语的干扰必须有一个新的认识:当二语学习者因缺乏目的语知识而在交际中产生困难时,他们不得不求助于母语来弥补不足.从语音方面论证了母语正迁移的作用,并结合实证调查证明了母语在英语语音习得中的正面作用.在英语语音学习中应该充分利用语言的共性,引导正迁移,增强二语学习者的信心.  相似文献   

7.
笔者从二语习得角度出发,对高级二语学习者和初级二语学习者母语语音漂移进行了全面回顾。通过对近年来的文献进行梳理,从语音产出和语音感知两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漂移源于近期的二语经验;第二,母语漂移始于二语习得的早期阶段;第三,对于二语初学者来说,母语漂移在二语习得初期到中期最为明显,在习得后期恢复到学习前的水平。同时,文章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如何避免二语习得中的母语漂移提供了思路,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8.
连接主义是认知心理学的核心理论。该理论很好地解释了大脑中的认知机制,极大地促进了二语习得的研究。母语迁移作为二语习得研究中的根本性问题,近半个世纪来引起了各个理论学派的关注。论文从连接主义理论基础出发,解释了二语习得中的母语迁移现象。  相似文献   

9.
潘妤 《时代教育》2014,(5):121-122
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已掌握的母语中的相关知识会对第二语的学习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这种影响即母语的迁移。本文主要在分析母语迁移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谈谈其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影响的有关研究,探讨了母语在二语教学中的作用,母语对二语作文的影响以及母语在二语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作用。并指出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二语是指除母语外的第二种语言,而二语习得就是习得除母语外的第二种语言。根据传统语言学的观点,母语只对外语学习具有负迁移(干扰)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观点逐渐变得片面化,不能反映出语言学习的本质。基于此,以语言普遍性理论、早期二语习得研究理论和学生自身学习经验为基础,全面介绍语言迁移以及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以期促进业界充分认识母语对二语学习同样具有积极的作用,并通过积极地开展母语与外语的双语教学,发挥出母语最大限度的正迁移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武炫 《电大理工》2012,(2):63-64
语言迁移的研究一直是二语习得的重要内容。主要从语音、词汇、句法、语篇以及文化五个层面入手分析母语迁移现象,并通过讨论了解影响母语迁移的语言因素与非语言因素,从而正确认识并积极的克服母语迁移,以找出有助于二语习得的有效方法。最终得出结论:研究母语迁移,对于二语习得有着十分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在二语习得中存在着母语对目的语正迁移现象。本文从语音、词汇、句法、文化四个方面对汉语习得中母语的正迁移现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儿童母语习得与成人二语习得之间的差异。通过对相关理论文献的系统性回顾,对影响儿童母语习得和成人二语习得因素的分析,对儿童母语习得与成人二语习得的个人理解及相应的教学实践效果发现,儿童的母语习得与成人二语习得在很多方面(如习得年龄、手段、模式、环境和动力)都有区别。由此得出结论:儿童的母语习得是毫不费力的,而成人的二语习得是非常艰难的。因此,儿童母语习得与成人二语习得不同的特点,产生的原因以及相关的效果都应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汪晓婧 《考试周刊》2013,(78):88-89
母语迁移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一个颇受关注的话题。本文介绍了母语迁移理论,认为应该合理运用母语知识和母语思维促进其在二语习得中的积极作用;浅析了二语习得过程中的母语正迁移和负迁移现象。正、负迁移均不能忽略,应当正确对待,要有效促进正迁移,抑制负迁移。  相似文献   

16.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所起的消极作用往往被认为大于其积极作用。由于语言的共性特征与二语习得有着密切的关系,母语可以加快目的语的习得进程。要适当、合理地利用母语资源,促进目的语的学习,充分发挥母语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肖晏 《考试周刊》2007,(49):55-56
母语与第二语言习得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众多焦点研究问题之一。从早期比较分析学说到后来的中介语理论,研究者们针对此问题提出了许多相似或相悖的假说,并从语言学、心理学和文化学等角度对各自的学说进行论证。80年代,随着乔姆斯基"原则与参数理论"的诞生,母语语法对二语习得的影响的研究出现了新的高潮。常人在母语习得方面都不会有太大的困难,而人们在进行第二语言学习时却感到困难得多,并且所达到的最终水平也相差很大。文章旨在探讨母语习得与第二语言学习的相互关系,以促进第二语有效学习。  相似文献   

18.
论二语习得中母语的正迁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迁移是语际错误研究的中心话题。母语迁移在二语习得中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本文从母语迁移在二语习得中的积极作用出发,探讨了母语迁移与二语习得的关系,并提出了对母语迁移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19.
蔡颖 《陕西教育》2009,(2):45-46
本文通过对母语心理词库和二语心理词库的理论进行分析、对比和研究,揭示了母语心理词汇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及其时英语词汇教学产生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二语习得是指课堂上或课堂以外,除母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学习。在二语习得中,母语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此,分析二语习得的研究现状,并从母语对二语习得的消极和积极影响方面展开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母语学习策略,以期提高二语习得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