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成绩与速度、距离、角度和角速度等运动学参数的相关性,探讨其动作运动学特点,为跳远科学训练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德国SIMI—Mo-tion9.01三维录像系统分析了第十二届全运会男子跳远决赛录像,比较了国内外优秀运动员运动学参数,将国内(n=7)跳远成绩与助跑、起跳阶段运动学参数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1)助跑阶段:国内组倒6米平均速度、倒2步速度、倒1步速度均值显著小于国外组(P<0.05).倒3步步长、倒2步步长均值非常显著小于国外组(P<0.01).倒11米-倒6米的平均速度、倒6米内平均速度与成绩呈中度显著正相关,倒1步速度、倒2步速度与成绩呈高度显著正相关;(2)起跳阶段:国内组着板角、起跳过程髋转动角、摆动腿平均角速度和腾起垂直速度均值显著小于国外组(P<0.05),而水平速度损失率显著大于国外组(P<0.05).起跳过程髋转动角、摆动腿平均角速度、腾起速度与成绩呈中度显著正相关,而腾起水平速度、腾起垂直速度与成绩呈低度显著正相关,起跳时间与成绩呈高度显著负相关.结论:增加起跳前步长、步速、着板角,提高起跳过程摆动腿摆动角速度、腾起垂直速度,降低水平速度损失率是提高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成绩的重要运动学因素.  相似文献   

2.
采用现场定点高速摄影、影片分析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通过对助跑最后第三步和最后第二步速度的变化比较、助跑最后第二步摆动腿支撑阶段的速度变化及其动作结构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第三步至最后第二步摆动腿着地瞬间呈加速状态,助跑最后第二步摆动腿支撑阶段身体重心水平速度下降较小;助跑最后两步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呈现出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以国家队10名优秀男子跳板跳水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合理界定跨跳步时相的基础上,对其摆动肢体的运动特征进行分析。发现跨跳步的摆臂方式是直肘沉臂和屈肘升臂、跨跳步的摆腿是采用控膝摆髋技术来增大人体的压板力量、快升臂和高提腿有利于增大有效压板和腾空高度。同时分别得到了跨跳步自由肢体摆动与支撑腿蹬伸协调配合的具体运动学特征和控膝摆髋技术的具体运动学参数。  相似文献   

4.
运用对比分析法,对我国优秀男子100m运动员步幅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男子100m运动员途中跑的步幅结构不合理,支撑阶段的步幅小,腾空阶段步幅过大。主要原因在于:着地距离短,膝关节缓冲幅度小,以及摆动腿摆动的时机晚、摆动慢、摆动幅度小。在保持最大步频的基础上提高步幅,是选择步幅训练手段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三维定点摄像法、影像解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参加2009年国际田联竞走挑战赛的优秀20 km竞走运动员的髋关节技术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髋关节的运动特征是支撑腿髋关节向外前移,另一侧髋关节由上向下的前旋运动,然后两髋交换运动形式的周期性空间运动;髋关节在各方向的速度特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两髋的协调性,中国运动员需要增大额状面内的摆动幅度,提高支撑腿髋关节的水平速度;髋关节在支撑阶段和摆动阶段的位移距离存在一个最佳比例,部分中国运动员的比例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6.
运用高速摄影及影片解析法获取我国优秀女子100米栏运动员第五栏跨栏步技术摆动动作运动学参数,并将主要参数与男子高栏和女子短跑运动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支撑阶段摆动腿大腿绕髋关节转动的扇形角度与女子短跑摆腿动作较为接近;摆动腿小腿绕膝关节转动的扇形角度呈前大后小,与短跑相反;摆动腿下压动作略早于男子高栏运动员;摆动大腿前摆的平均角速度快于下压时的平均角速度,摆动小腿折叠平均角速度是小腿打开平均角速度的3.2倍;起跨腿同侧大臂动作大于异侧动作且向前摆动幅度大于向后摆动幅度,起跨腿异侧小臂摆动幅度与同侧大臂相似。  相似文献   

7.
论100米途中跑腾空时的摆动腿摆动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100米途中跑腾空时的两条摆动腿的摆动技术分析,得出:腾空时,体前摆动腿作向后下方摆动的速度快慢,对缩小腾空时间和减小着地时相人体受到的水平支撑反作用力起关键性的作用;体后摆动腿作快速折叠向前摆动的速度快慢,对体后摆动腿在有限时间内,尽可能地完成较大部分的体后折叠摆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并为支撑时的摆动创造良好的起始条件  相似文献   

8.
采用爱捷运动录像测量分析系统 ,对我国优秀女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起跳过程中摆动腿技术进行细致的分析 ,结果表明 :在整个起跳过程中摆动腿摆动角速度增大可使身体重心垂直速度增大 ,身体重心高度增加 ;身体重心水平速度损失发生在起跳腿支撑过程的缓冲阶段 ;提高摆动腿摆动速度 ,可减小起跳腿着地时所产生的冲击力 ,使缓冲时间相应缩短 ,提高腾起垂直初速度  相似文献   

9.
以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中国大学生田径选拔赛参加决赛的7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以比赛中成绩最好的一次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研究其技术特点及影响其成绩的技术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员在最后用力阶段之前支撑腿的蹬伸以及摆动腿的摆动时,用力方向应该与投掷方向一致(对旋转技术来说是向水平方向),应避免的动作有:1)向上蹬伸摆动使身体垂直速度增加过大;2)腾空时间过长,没有积极扭紧躯干;3)滑步技术运动员在过渡阶段过早蹬伸下肢上抬身体,过早打开扭紧的躯干,给铅球加速;4)最后用力阶段铅球速度的增量对出手速度贡献最大;5)最后用力阶段两脚距离太短,且两脚位置不合适,最后用力时身体没有积极的向前向上运动。研究为提高青少年铅球运动员投掷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运用高速摄影与解析的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摆动腿在助跑最后一步支撑过程的技术特征过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在摆动腿着地瞬间,身体重心距摆动腿着地点的水平距离较大,在摆动腿缓冲阶段,摆动腿膝关节缓冲幅度过大,水平速度损失较为严重,最后一步步长/身高指数较小。  相似文献   

11.
刘翔110米栏分段时间与总成绩的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运动学、统计学方法将刘翔与罗伯斯等国内外优秀运动员跨栏跑分段时间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将刘翔110米栏分段时间与他的总成绩进行相关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在国内外优秀运动员中,刘翔在全程跨栏跑中,栏间三步跑优势明显,但刘翔的过栏腾空时间却不如国内外优秀运动员的平均水平,说明他的过栏腾空技术有待提高.与罗伯斯相比较,刘翔的优势是最后冲刺跑速度较快,不足之处是起跑到上第一栏时间和跨栏步腾空时间较长;刘翔起跑到上第一栏时间与总成绩的相关性最大,说明起跑到上第一栏是影响刘翔110米栏总成绩的最重要阶段,其次是跨栏步腾空阶段;刘翔要在今后的比赛中取得更好成绩,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起跑阶段和过栏腾空阶段技术训练.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三维运动录像解析法对跳远起跳过程各阶段下肢摆动腿技术特征;起跳过程中下肢摆动技术与跳远成绩相关性;下肢摆动技术与上板速度、身体重心腾起初速度、起跳水平速度、垂直分速度及腾起高度等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在下肢的摆动技术上有一定的缺陷;着板瞬间起跳腿髋角较小,向上向前送髋不积极;摆动腿髋角较大,摆动腿侧以髋带腿的摆动幅度小、摆动速度慢;摆动腿侧髋关节明显滞后于腿的前摆,摆动腿侧髋关节没有起到以髋带腿的作用,摆动腿的前摆不能适应起跳节奏;缓冲阶段,摆动腿一味强调加快摆腿而没有意识到髋关节这一发动机的重要性,忽略了以髋带腿的加速前摆动作;蹬伸阶段,起跳腿侧向前送髋速度慢、幅度小、蹬地不够充分、不能将起跳时蕴积的力量凝聚在一起,与送髋、蹬地和伸膝的运动方向保持一致,协助身体重心的交换由下到向上向前转移.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在起跳过程中摆动腿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第十届全运会女子跳远前6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她们在起跳过程中的摆动腿技术进行运动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摆动腿在助跑最后一步支撑过程小腿支撑扇角比较大,身体重心下降较大,造成水平速度损失较大;蹬离地面时动作不充分,摆动的速度慢、幅度小。在起跳过程中,摆动腿的摆动动作对减小着地时的制动、加大动作幅度,提高起跳速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运动员在着板缓冲阶段,摆动腿蹬伸后向前摆动的时机晚,摆动不够积极,影响整个起跳动作的幅度,造成了身体重心不能快速前移。我国运动员起跳蹬伸阶段摆动腿动作不充分,摆动的速度和幅度不理想。  相似文献   

14.
在背越式跳高中,最后一步起跳腿着地瞬间,运动员身体后倾角稍小于内倾角有助于提高摆动腿摆动效果.最后一步步长适度加大,有助于提高助跑速度,全速踏上起跳点.起跳阶段左踝关节平均角速度与运动员起跳结束瞬间的膝关节蹬伸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以亚洲男子三级跳远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访谈法、生物力学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他们的髋部运动技术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预摆阶段,髋带大腿的大幅度积极摆动,有利于减小重心下降幅度;缓冲阶段初期,以起跳侧髋为支撑,转动侧髋积极向下,减小了下肢支撑负荷;转换阶段摆动侧髋积极转动对提高垂直速度有重要作用,对水平速度的影响不大;蹬伸阶段转动腿髋摆动速度与腾起初速度高度相关,髋伸展运动对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建议起跳过程中增大髋关节的运动速度和动作幅度;转换过程中,应加强水平方向的摆动,提高水平速度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运用数理统计法对世界优秀女子400m栏运动员的时间和速度参数进行相关分析,探求其合理时间特征和速度变化规律.研究表明:起跑至第1栏的速度与冲刺阶段的速度呈高度显著负相关,起跑阶段的过度加速是造成冲刺乏力的重要原因之一;栏间最大速度与保持较快速度的能力、栏间速度的平稳性、栏间速度最大下降率、栏间最大速度利用率等因素之间具有“此消彼长”的关系;合理控制起跑加速阶段的速度和栏间最大速度,保持全程速度节奏的平稳性是充分发挥自身速度水平的重要技术因素;栏间步频的变化与其他重要栏间速度指标具有高度显著性相关,栏间步频的变化是影响栏间速度变化的主导因素;维持步频的能力是保持全程栏间速度节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90年亚运会女子跳马决赛前空翻类动作为研究材料,着重分析探讨了:①上板技术与顶板强度问题,认为助跑最后一步单腿起跳不仅要充分有力,而且在腾空过程中两腿应经屈腿折叠再主动伸膝快速向前超越上体,以保证上体较竖直髋前送的上板姿势;②第一腾空摆腿应是充分有力的大背弓快摆腿、早摆腿,快速摆腿不仅可缩短第一腾空时间,而且有利于完成充分有力的推手,大背弓后摆腿宜作屈肘前伸或屈肘伸摆的手臂动作;③缩短第一腾空时间对提高第二腾空高度有重要意义。主要应提高身体翻转和摆腿速度。  相似文献   

18.
以女子铅球运动员于鑫、程小燕为研究对象,运用生物力学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于鑫、程小燕推铅球技术的速度节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滑步阶段,左腿摆动最高速度基本上出现在右腿积极蹬伸的阶段,但存在着摆动腿垂直分速较大,重心腾起角度大,降低了人体重心速度和铅球速度的问题;在过渡步阶段,由于右腿的迅速退让能力和由退让迅速转为克制的能力较弱,单支撑时间过长,重心速度和铅球速度均呈下降趋势;在最后用力阶段,于鑫用力过早,没有出现明显的用力点(加速点),鞭打动作较匆忙.而程晓燕主要用力点较为突出,加速效果较显著.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解析和数理统计方法,对参加第11届全国运动会田径比赛跳高决赛的前11名运动员在起跳过程中摆动技术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背越式跳高起跳过程中摆动腿摆动的方式有"折叠式"与"屈腿式"两种;摆动腿着地瞬间的着地角、髋角与运动员身体重心水平速度、腾起初速度有着显著的相关性;与运动员起跳的腾起垂直初速度、跳高专项比赛成绩有着显著的负相关性。起跳腿着地瞬间两大腿夹角与重心腾起垂直速度有非常显著的负相关性;起跳腿离地瞬间两大腿夹角与身体重心腾起的高度有显著的正相关性;摆动腿蹬离地面瞬间起跳腿踝关节的摆动速度与起跳腿着地瞬间身体重心水平速度、腾起初速度都存在着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图像解析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第12届全运会田径比赛女子铁饼决赛前8名运动员的掷铁饼最后用力技术进行解析研究。结果表明:前4名运动员在掷铁饼过程中的双腿支撑阶段用时较少,能够形成"运动链"用力、加速和较快的鞭打动作速度;第12届全运会女子铁饼运动员的身体重心速度在单腿支撑阶段下降幅度较大,在双腿支撑阶段下降幅度较小,铁饼质心速度在单腿支撑阶段下降幅度较小,在双腿支撑阶段急剧增加;第12届全运会女子铁饼运动员的出手速度与其最终成绩呈正线性关系,铁饼出手速度与最后用力过程的运行轨迹和运动员技术动作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