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文献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约2 200年前的西汉初期竹简<引书>中的徒手治疗法进行研究.首先,对<引书>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概观介绍,确定43式治疗导引法中有29式徒手治疗导引法.将29式抽出研究,制成了93幅复原图.通过对复原图进行分析,明确了徒手治疗法由仰卧姿势、按摩手法、呼吸的意念、他人帮助等方法构成.为了提高治疗效果,术式多规定了治疗动作的次数、强度、范围,而且已经开始了中医手段与导引动作的并用治疗法.徒手治疗导引法还重视疾病的预防.通过复原动作图和西汉马王推的帛画<导引图>比较来看,虽有同式名的动作,但动作不同,确定二者是同类导引法,但不是同一动作的导引法.  相似文献   

2.
汉竹简《引书》中健康导引法的复原及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资料收集、文献查阅、资料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约2200年前的西汉初期竹简《引书》中的健康法进行研究。首先对《引书》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概括介绍,确定第2段内容是41式健康导引法。在考证健康导引法中的一些难字、难句的基础之上明确了41式名称,身体部位名词,动作术语的含义,为健康导引法的复原奠定了基础。在参照湖南省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初期帛画《导引图》的动作基础上,将《引书》的41式健康导引法的文字史料转换为93图的动作复原的图像资料。为探究41式健康导引法的特征,把复原图与西汉帛画《导引图》进行了比较研究,确定了这两种史料是同一类导引法,但不是相同的导引动作,并明确了41式健康导引法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1973-1984年,中国湖南省和湖北省出土了2000年前的帛画<导引图>和竹简<引书>.通过资料查阅、文物资料复原、对比研究等方法,解明了帛画<导引图>和竹简<引书>中使用器械等术式治疗的疾病名称、术式名称、动作过程等问题,为正确解读汉代器械导引术,丰富古代医疗体操内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1984年1月,在湖北省江陵的张家山2200年前的汉墓中出土了竹简《引书》。对于《引书》中的健康导引法中的身体部位名称及动作术语的先行研究还处于言及水平,而且存在很多问题。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分析了现存问题,解明了《引书》中的健康导引术式身体部位名称及动作术语内涵,为解开《引书》之谜,为丰富中国和亚洲及世界体育史的研究提供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5.
1973-1984年,湖南省和湖北省出土了2 000年前的竹简《引书》《合阴阳》《天下至道谈》和帛画《导引图》。对于这些文物中的健康导引术的分类及命名思想的先行研究大多还不够深入。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对于这些导引式名称进行了分类对比研究。探明了西汉初期对导引式命名的哲学问题,找出了其特征及内在关系,同时也明确了汉代人创编健康导引术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6.
1973—1984年,中国湖南省和湖北省出土了两千年前的竹简《引书》、《合阴阳》、《天下至道谈》和帛画《导引图》。对于这些文物中的健康导引术的分类及各式名称的先行研究大多还处于言及水平。运用历史资料研究法对于这些导引式名称进行了分类对比研究。探明了西汉初期对导引式命名的特征及内在关系,为丰富中国和亚洲及世界体育文化宝库提供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7.
张家山汉简导引专著《引书》述探北京体育大学吴志超1984年,在湖北江陵县张家山汉墓中出土了一批简书,其中有两部分别题名《脉书》和《引书》。《脉书》共63枚,是关于病候、经脉、脉法内著作;《引书》共113枚,是关于导引养生和治病的专著。两书经张家山汉简...  相似文献   

8.
导引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已成为人们强身健体的一种自觉活动。秦汉时期,出现了(《黄帝杂子步引》十二卷有关导引方面的专,可惜书早已失传。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一幅(《导引图》,彩图中描绘了不同年岁的男女体操动作44个,旁边还附有简单的字说明。图上男女数量大致各半,为我们提供了具体的形象史料。1984年初,湖北江陵张家山汉墓出土了一批竹简,其中一部(《引书》为对导引术的解说。[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1973年冬,从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西汉帛画《导引图》,曾引起国内外有关体育史、医史、医疗体育、养生气功等各界人士的充份重视,一些专家、学者也随之投入对西汉帛画《导引图》的学术研究活动。由兹而今,忽忽已过去了十四年,其间各种见仁见知的有关研探文章时有所见。笔者因自幼从师学练导引和武术,出于个人爱好,也曾涉足于此项研究,并据多年探求之心得,著有《西汉帛画<导引图>研究》书稿。正因为如此,我对有关《导引图》研究的文章都较关切。近阅《养生长寿术》一书所收《马王堆<导引图>溯源》一文,(以下简称《溯源》),感到稍有不同的看法,兹特略抒己见,以就正于该文作者和海内外广大读者;尤盼体育史专家、学者,多加指点。  相似文献   

10.
一、蹴鞠起源的几种说法的探讨中国古代的足球称为蹴鞠或蹋鞠。《汉书·枚乘传》颜师古注:蹴,足蹴之也;鞠以韦为之,中实以物,蹴鞠为戏乐也。”蹴鞠是古代一种用脚踢革制的实心的球的游戏。早在西汉杨雄的《法言》中就指出:“捖革为鞠”。还说在西汉时已踢革制的球了。这对于研究蹴鞠的起源是颇有关系的。蹴鞠的起源:过去多引用刘向的《别录》,他说:“蹴鞠传言黄帝所作,或曰起战国之时”。刘向是公元一世纪时人,他对蹴鞠的起源已不能做确定的说法,蹴鞠的产生就应该早于西汉前很久;以后的记载,多是引用他的“黄帝所作”的说法。如从《道藏》中辑出的《轩辕黄帝传》(此书无作者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图像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和观察法等综合研究方法,对艺术体操圈项目器械联合动作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圈器械联合动作根据其联合动作的数量分为,两个器械动作的联合与两个以上器械动作的联合,二者均可由同类或不同类器械动作联合构成。其中,同类器械动作联合主要有连抛和滚动两种类型;不同类动作联合类型比较多样。器械联合动作的广泛运用是器械技术进一步发展的必然结果,使成套器械动作的连接更加紧密、流畅,观赏性、刺激性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12.
采用查阅文献资料和人类学参与体验等研究方法,运用人体解剖学、中医学和运动学的相关理论,结合健身运动,根据现代人锻炼的特点,抱着去粗存精的宗旨,对导引图(引腰痛动作)进行了剖析。试图更为科学的破译导引图引腰痛功法,探索出一种适合广大人民群众锻炼的引腰痛方法,更好的为现代人类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查阅、资料收集、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对汉代画像石中的蹴鞠图史料进行了探讨以展现汉代蹴鞠的具体情况.对收集到的24块汉画像石文物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明确了蹴鞠汉画像石在山东、江苏、陕西、河南、浙江这5省的9县市分布,纠正了一些学者对蹴鞠汉画像石内容的错误判断.以蹴鞠用具的不同为基点将汉画像石中蹴鞠分为使用大鼓蹴鞠,长袖舞蹴鞠,特定用具的难度技能蹴鞠3类,其方向动作有向下的踏鞠动作,向上的蹴鞠和膝盖上顶鞠动作,水平的蹴鞠动作,向后的脚踵蹴鞠动作4类.还通过汉画像石探讨了蹴鞠流行年代、场所、动作难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第一节静态习练法隋代高僧、佛教天台宗创始人智凯在其《童蒙止观》中,将六字诀用于佛学坐禅止观法门。此六字诀坐禅止观法门是一种高级静坐法,全凭心意用功夫,配合呼吸吐纳,不用动作导引。如果患者由于某种原因不能在动态中习练,那么可在静态中习练。  相似文献   

15.
唐朝之前的文献史料中没有关于古代足球竞赛设置球门的记载。那么,我国唐朝之前的竞赛型足球活动如何决定胜负?我们从班固《汉书·艺文志》中可以看到某种说法。后世汉魏时的何晏、唐朝的李善、吕延济等也有类似说法。西汉刘向(公元前77年-前6年)《别录》说:“蹋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材力也,皆因嬉戏而讲练之。”(见《史记·苏秦列传》刘宋时裴驷《集解》引)班固把古代足球列入兵家技巧  相似文献   

16.
云海 《健身科学》2009,(9):37-37
婆罗门导引法是收录在明代《遵生八笺》中的一套导引术,据说是在宋代从印度传到中国来的。婆罗门是印度古代的僧侣贵族。本导引术虽冠以婆罗门之名,但从十二套动作和用龙、风、麟等命名来看,也很有可能是我国古人自己创编的。  相似文献   

17.
网球底线反手切削球技术划分及运动学参数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法、录像解析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国家女子网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底线反手切削球关键技术动作进行三维录像和解析.结果表明:不同高度的来球其引拍和挥拍的动作不同,依据其动作特点可分为切削、平削和压削三种技术.分析发现:三种切削球技术动作在转体引拍和挥拍切削时的肩髋转动角、拍面角、身体倾斜角有显著差异;三种技术的挥拍动作均是由转体、拍臂依次加速的鞭打动作.以此研究揭示底线反手切削球技术的本质特征,为进一步提高网球教学和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艺术体操器械动作运用规律的研究--绳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图像解析法、文献资料法、比较法、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绳操器械动作的运用规律进行了研究,认为绳操器械动作运用的总趋势向“多样、熟练、惊险”的方向发展,并在与不同的身体难度动作的结合中,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结合模式。  相似文献   

19.
体操部分     
第一章体操概述一、体操的定义体操是根据人体解剖、生理特征,通过徒手,手持轻器械和在器械上进行各种身体操练,完成各种类型和不同难度、具有一定艺术性的单个或成套动作,借以实现体育任务的一种手段。二、我国古代的健身体操简述健身体操是我国古代体操的主要内容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强筋骨防疾病。在古代健身体操发展具有代表意义的有:1、古代医学名著《内经》中的“导引术”;  相似文献   

20.
明代罗洪先所辑《万寿仙书·导引图》卷内的《五禽图》和周履靖所编的《夷门广牍·赤风髓》卷内的《五禽书》源出于华佗“五禽戏诀”,二者图文并茂,是现存于我国古籍刻本中五禽戏图说较早而又较为完整的古本。经过辗转传抄,润改重摹和翻印之后,以“虎、熊、鹿、猿、鸟”替代了《华佗传》中“虎、鹿、熊、猿、鸟”之序。在华佗的五禽戏历经一千多年的演变、繁衍之后,从《夷门广牍》之《五禽书》仍可推测华佗原作之概貌,如虎的发威、鹿的返顾,熊的摆脚,猿的拈果和鸟的伸腰等基本动作,以及以虎、鹿、熊、猿、鸟之戏与心、肝、脾、肺、肾五脏功能锻炼相合的基本内容,较之一般寻引套路,诸如“八段锦”、“五段功”更要朴实精炼。通过实验,证明这又是一套扎实易行和久行必有成效的传统五禽戏导引套路。因此、整理、注释其形、其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进而推陈出新,对于丰富我中华民族传统医疗体育手段和理论宝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