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作为元末北方儒学的代表人物,苏天爵的经世思想是非常突出的,主要表现在自觉记述元朝立国以来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成就,浓厚的忧患意识,提倡多施仁政、爱民厚生的思想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元代史学家苏天爵在史学研究上有自己独特的贡献。他不仅有意识保存元代文献,而且提出有关文献编纂整理的看法。他一生著述丰富,其主要成就和贡献,都体现在他的著述之中。目前的学术界,关于苏天爵的研究取得不少成就。本文撰写主要考虑到三个方面:一是对有关苏天爵研究概况和现状作一番梳理;二是在此基础上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三是为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发掘继续研究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元代名臣苏天爵不仅是一个为政清廉的好官,也是历史上很有名望的文学家、思想家。他为官清正廉洁、刚正不阿,因其卓尔不群的品德学识和恪守其职的敬业作风,有“元代包公”“苏青天”等美誉。他的成就背后既有自身的勤勉努力,也有深厚的家风涵养。  相似文献   

4.
在整顿吏治方面,苏天爵主张明确国家设官宗旨,牢记为官使命。加强对官吏的监察。举荐贤良,打击奸佞贪墨。充实地方官僚队伍,完善选拔进补机制。裁汰冗官,改革俸禄制度。  相似文献   

5.
公元1283年 元世祖至元二十年 《吴礼部集》作者吴进适诞生。按:吴氏字正传。 所撰《吴礼部集》里有《三国志杂论》十三篇。 公元1294年 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 《滋溪文稿》作者苏天爵诞生。  相似文献   

6.
通检几种《四库全书》类丛书之元人别集,新见刘岳申撰《云南中庆路儒学新制礼器记》、苏天爵撰《故梧州幕府王长卿墓志铭》、释大新撰《豫章般若寺绝学诚禅师塔铭》等文章涉及元代云南政治、社会、文化、宗教等史事。谪滇诗人平显《松雨轩诗集》等众多诗作,也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元代云南历史的某些事实。本文对此略加钩沉,希望引起重视别集中云南史料的发掘和整理。  相似文献   

7.
刘因评传     
刘因是元代重要思想家,与许衡、吴澄齐名.其再传弟子苏天爵(官至吏部尚书)曾撰《静修先生刘公墓表》(以下简称《基表》),对刘因的生平与学术思想作了论述.《元史》有《刘因传》(以下简称"本传")内容多据《墓表》.《宋元学案》有《静修学案》.刘因的著作有《静修先生文集》(以下简称《文集》)传世.这些都表明,在相对沈寂的元代哲坛上,刘因占有一席地位.  相似文献   

8.
《邢台学院学报》2016,(3):32-35
2016年是刘秉忠诞辰800周年。刘秉忠是邢台的乡贤。今邢台市遗存相关刘秉忠的寺庙、殿堂、碑刻、遗址众多。睹物生情,试谈三题,一、元代著名史学家苏天爵言:刘秉忠"少隐武安山",此题还未见有人进行专题研究。今浅谈数言,期高明指正。二、刘秉忠的名、字、号、称谓、赠封谥号很多,今重温之,或可引发对其生平行实的思考。三、刘秉忠是元初的杰出政治家。对其政治功业,现在有多种说法。其中元世祖忽必烈说:是刘秉忠和他一起,"共成庶政",创立了元朝。对如此"圣"言,当如何领会、评说。  相似文献   

9.
历来有关元代书院刻书研究,皆对杭州西湖书院刻书予以较高评价。本文重梳文献,考辨史实,细究西湖书院刻书详情,认为元代书院刻书是官刻书籍的补充,西湖书院刻书系江浙行省刻书的组成部分,该书院实际承担刊刻的书籍数量并不多,今存世者仅元人苏天爵所编《国朝文类》一种,其余以往认为系西湖书院所刻者,多为江浙行省及下辖诸路儒学所刻,仅置版于书院而已。西湖书院在中国书籍发展史上最突出的价值,在于它继承了南宋太学书版,元亡后这批书版又为明国子监所承继,使得宋代高度发达的版刻成就有了更多的直接传承渠道。  相似文献   

10.
元代作家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历仕世祖、成宗、武宗、仁宗、英宗和明宗等六朝,累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陕西行台御史中丞,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被时人和后人誉为“元代名臣”(《四库全书总目》)、“豪杰之士”(许有壬《张文忠公年谱序》)、“一代之伟人”(苏天爵《七聘堂记》)。为官的经历使他留下了政论集《三事忠告》。作为一位卓有见解的政论作家,他被时人称道“卓乎有所见,而不杂于权术”、“确乎有所守,而不夺于势利”(贡师泰《牧民忠告序》);“慎举刺言,人所难言,……虽令尹子文之忠,不及此也”。(林泉生《风宪忠告序》)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的方法,对大鳍鱯繁殖期的性腺、肝脏、肌肉的氨基酸和脂肪酸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大鳍鱯雄性亲鱼精巢、肝脏和肌肉中,肌肉中氨基酸总量最高,为40.90g/100g;其次是精巢,为26.38g/100g;肝脏中含量最低,为18.38g/100g。从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来看,精巢最高,占53.41%;其次是肌肉,占52.93%;肝脏中最低,占51.96%。雌性亲鱼肌肉中氨基酸总量最高,为40.61g/100g;其次是卵巢,为22.42g/100g;肝脏中含量最低,为17.04g/100g。从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来看,卵巢最高,占52.85%;其次是肝脏,占51.76%;肌肉中最低,占49.OO%。从脂肪酸组成来看,雌雄亲鱼均为MUFA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SFA,PUFA比例最小。雄鱼与雌鱼的三种组织器官中,所占比例较高的脂肪酸相似,它们是C18:1n.9(油酸)、C16:0(软脂酸)、C18:2n-6(亚油酸)和C16:1n-7(棕榈酸)。研究揭示了大鳍鱯繁殖期雌、雄亲鱼主要组织器官在物质构成上的特性。  相似文献   

12.
《周易》是一部占卜之书,但其中所体现的文学批评思想则是相当丰富的。其一是关于文学本质的认识,事实上它同古希腊时出现的文学“摹仿”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周易》中对文学艺术本质的认识也是这种摹仿的观点,而且这种摹仿是对客观存在的直接再现。其二是关于文学体裁,《周易》中所体现的文学体裁思想是后世文学体裁的一个源头。其三是关于情与辞,《周易·系辞》进一步探讨了情与辞的内在联系,辞的风格往往因情的不同而不同。其四是关于文学的审美,《周易》中的审美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八卦的审美卦象;二是断辞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3.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命题,其涵义可以解读为三个层面:在内容上,是生活就是教育,生活具有教育意义;在方法上,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生活法即教育法;在目标上,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同时,该命题存在三个方面的疑义:就教育的范畴言,教育影响不同于教育目的;就教育的功能言,意向之教有别于成功之教,教育的意义存在不同的标准;就教育的实践言,教育中的生活区别于生活中的教育。检讨生活与教育的关系,需分析教育在指称和含义上的多歧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学史上短篇小说于魏晋南北朝兴起,至唐人"始有意为小说"[1],到宋代,白话短篇小说兴起,《京本通俗小说》就是白话短篇小说的代表。小说中运用诗歌是自古以来的传统,短篇白话小说在此运用诗歌是延续传统的表现,其改变有两个方面,一是宋词的加入,这是词的特性与词在宋代繁荣的结果;二是诗词的世俗化,明了化,这是受世俗的影响,为了百姓更加的喜闻乐见。可以说,宋代白话小说与诗词既相结合又相妥协。如果说唐传奇中小说与诗歌是相映生辉,那么在宋代短篇小说中诗词与小说就是相映成趣。而这趣又多指世俗之趣,与当时的风情习气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5.
在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中,男女两性关系是不对等的,女性缺乏自身的主体性与独立人格,并崇尚单方面的自我奉献与自我牺牲,男性中心主义意识隐约可见,诗歌所表现的爱情观其实与现代意义上的爱情观尚有距离。普通读者往往是从正面意义上来把握这首诗,欣赏、痴爱并歌颂其中所体现的爱情,但却很少能识别其背后隐藏的负面性。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此诗所体现的爱情观就象"罂粟花"一样,表面上看起来美丽绝伦,充满诱惑力,然而其本质上却是"有毒"的,因此也是不值得提倡的。  相似文献   

16.
系统分析了辽中凹陷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并对烃源岩进行了综合评价,以期为辽中凹陷油气资源评价及战略选区提供科学依据。分析结果表明:沙一段有机质丰度为1.997%,有机质类型为Ⅱ1,具最高生产力,但因沉积厚度较薄,生烃量有限,不属于主力烃源岩;沙三段有机质丰度为1.64%,有机质类型以Ⅱ1为主,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东三段有机质丰度为1.715%,有机质类型以Ⅱ1~Ⅱ2为主,处于成熟阶段。证实沙三段、东三段为辽中凹陷的优质烃源岩,目前没有大量发现优质烃源岩的原因是现在钻遇优质烃源岩的井不多或没有系统采样所致。  相似文献   

17.
被我们当下所言说的这个作为概念的“中国”并非自古以来就有的,而是近代以来产生出来的,是思想在这段历史里活动的主体,也因此,这种思想才被称作中国思想。它是中国思想史的核心命题。与它在中国思想里相伴随的是西方,它们构成了中国思想的基本格局。西方是“中国”的工具,作为“用”的一面被“中国”利用着,“中国”通过西方将自己明确为中国思想的本质。但对于思想而言,它只是思想的一个逻辑学环节,它在这个环节里表现得十分紧张,因为它意识到它正被描述为人的反面存在着。思想正在努力摆脱“中国”这个环节获得自由的表达。然而,这个努力目前依然还在这个环节里进行的。  相似文献   

18.
在钱钟书看来,文学是一个心理事实,也是一个审美存在,是心理性与审美性的合一,这是其关于文学本质的最核心观点。这一理念与马克思主义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既可以沟通,也存在差别。某种程度上,它是对20世纪以实证主义为代表的社会学文艺思想的"负"模仿,与韦勒克所言西方现当代以来反实证主义的文艺潮流与趋向高度合拍,体现出世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9.
老子“道”的哲学实则是一种对存在意义的思考。“道”之存在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不是任何物的存在,故“道”是“无”;但“道”又不是非存在,不是虚无,而是真实的存在,故“道”为“有”。“道”之作为存在正是这种“无”与“有”的统一,是“无”之“有”,即不是任何事物之存在。由于“道”的存在是“无”,故为无限,是无限之存在,故能包容天地万物,为天地万物之母。“道”的这种“无”与“有”的矛盾统一是天地万物得以产生存在的形而上根源,整个宇宙就是一个在道的“无”“有”矛盾转化中的生生不息的逻辑过程。  相似文献   

20.
纳撒尼尔·霍桑的著名小说《红字》自 185 0年问世以来 ,无疑取得了很大成功。霍桑生活的时代 ,正值美国历史上清教主义盛行的时代 ,因而清教主义思想在这一小说中有所体现。本文旨在分析清教思想在白兰和珠儿关系上的体现 ,提出白兰和珠儿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 ,白兰的道德升华过程就是对珠儿的抚养过程。白兰正是在对珠儿的抚养过程中 ,实现了自己从“通奸”向“天使”的转变。与此同时 ,珠儿的象征意义在这一过程中是变化的 ,这变化是同白兰的道德升华过程紧密联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