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为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三型"政党建设是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战略任务。建设学习型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的重要前提;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的基础;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党员先进性与纯洁性对党的执政地位、党的发展和前途命运有着重要的影响。思想引领、组织建设,制度建设、载体创新是推进大学生党员队伍先进性与纯洁性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党员先进性与纯洁性对党的执政地位、党的发展和前途命运有着重要的影响。思想引领、组织建设,制度建设、载体创新是推进大学生党员队伍先进性与纯洁性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一道,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一条主线。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充分认识到战胜"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所面临的新挑战,要坚持从理想信念和党性修养、发展党员和干部选任、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等源头上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要在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和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新实践中保持和发挥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相似文献   

5.
党的纯洁性是确保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关键。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在不断加强自身的建设,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途径和方法。当前党探索出的保持自身先进性建设,加强自身纯洁性建设的途径就是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深刻指出,我们党新形势下面临四大考验、四大危险,因此,必须"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健全和完善党的监督机制,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实现党的目标任务,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高度重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提出了在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制度机制等方面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一系列思想,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理论。中国共产党的纯洁性建设理论主题鲜明、思想深刻、内容丰富,主要包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党的思想建设,在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中推进党的纯洁性建设,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推进党的纯洁性建设等思想。中国共产党的纯洁性建设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理论,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8.
进入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要不断丰富执政资源,拓展执政空间;加强党的建设,实现伟大转变,完成党的现代化。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凝聚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9.
过渡时期党的执政生态环境发生了深刻而急速的变化,为克服执政"本领恐慌",党注重加强执政主体的理论业务学习,强化党内外监督,开展整风整党运动,严惩贪污腐败行为。这些探索和思考有助于提高执政主体的执政能力和综合素质,发挥各监督主体的督察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树立廉洁务实为民的执政形象。  相似文献   

10.
论执政党的先进意识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员先进性教育,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部分,目的是保持先进性的长期效果。全面把握先进性建设,需要揭示政党意识与特征的内在联系,分析执政党通过树立先进意识来保障先进性特征。政党的先进性,决定于其把握规律、反映时代、适应环境的意识与水平。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保持先进性,从宏观上需要具备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和发展意识,在微观上应该具备组织的服务意识、党员的模范意识和执政行为的法治意识。这些意识渗透于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更需要凝结在完善的制度和机制之中。  相似文献   

11.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论《受戒》的"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的《受戒》最大的特点是“淡”,它主要表现在情节的散淡,时代背景和人物情感的淡化,语言的平淡等方面。这与汪曾祺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现代人类学的开端,可追溯到19世纪,但人类学作为现代科学真正被确立起来,则要到20世纪20年代。长期以来,学科内部由于理念不同逐渐分野,形成两大主要分支,即以英、法两国为首的社会人类学,和以德、美两国为主的文化人类学。两派虽在学术理论、方向、思考方式等方面有所分歧,但并不妨碍他们各自为人类学学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旨在介绍两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及在人类学四大领域研究当中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17.
18.
北朝民歌《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扑朔""迷离"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扑朔",即"缩动"或"爬搔"之意,为兔走时足伸缩之貌;"迷离",即"朦胧",为眼色朦胧。第二种:"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本文对这两种说法作了较具体深入的评析,并赞同第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19.
在秦朝之前"玺"和"印"是同义词,都是指印信、图章,没有尊卑的差别。秦朝以后,皇帝的印信专称"玺",臣民的印信、图章通称"印"。"秦印"和"秦玺",就战国时期来说所指称的内容是相同的,是同义词。就秦朝以后来说,"秦印"和"秦玺"的词义都缩小了,"秦玺"由通称变成了特称,专指皇帝的印章,"秦印"指称皇帝印章以外的印章,"秦印"和"秦玺"变成了在词义上互补的两个概念,成为类义词。  相似文献   

20.
句法分析中,“V个VP”结构常以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吸引专家、学者们的注意。他们的研究视点大多聚焦在“个”的性质上,而对“VP”的重视不够,即使在论述“个”时也是说法不一。从“具体与抽象”、“指称与陈述”等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个”字的性质日益边缘化且在与“VP”搭配中存在“游移”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