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是重要的可操作性研究议题,既关系到传统村落的自然资源、历史遗迹等物质文化的保护,也关系到传统民族、民俗文化等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本文从共享发展视角下,分析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中的矛盾,并从原居民与游客价值角度提出对策,强调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是原住民和游客共同责任,在其过程中需要关注原居民的民生福祉及游客的精神构建.  相似文献   

2.
张忠训  杨庆媛  王立  苏康传  匡成铭 《资源科学》2018,40(11):2296-2306
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是特定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其交通可达性水平直接影响着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保护与传播。本文运用空间句法与GIS分析方法,以贵州省铜仁市100个被住建部认定的国家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对其交通可达性的特征与影响要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① 铜仁市交通路网的连接值等级差异显著,拓扑连接呈“点-轴”放射状结构,高速公路多为高集成度轴线核心,路网拓扑连接等级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密切。市域内传统村落全局可达性较高的为环梵净山区域的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以及石阡县,局部可达性高的村落具有极为便利的高等级公路通达,感知可达性高的区域集中在环梵净山区域。② 铜仁市传统村落在环梵净山松桃片区形成一个高密度分布区,在环梵净山印江片区、石阡片区和思南与德江交界片区则形成次高密度分布区,这些区域的路网全局通达度和村落的全局可达性也相对较高,表明全局可达性与传统村落分布成正比。③ 封闭的地形、道路等级及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了传统村落的交通可达性。铜仁市作为武陵山区域的核心区域,虽然传统村落集中,但是可达性总体水平较差,对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村落文化传承与保护形成挑战,亟待提升。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是特定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其交通可达性水平直接影响着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保护与传播。本文运用空间句法与GIS分析方法,以贵州省铜仁市100个被住建部认定的国家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对其交通可达性的特征与影响要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铜仁市交通路网的连接值等级差异显著,拓扑连接呈"点-轴"放射状结构,高速公路多为高集成度轴线核心,路网拓扑连接等级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密切。市域内传统村落全局可达性较高的为环梵净山区域的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以及石阡县,局部可达性高的村落具有极为便利的高等级公路通达,感知可达性高的区域集中在环梵净山区域。(2)铜仁市传统村落在环梵净山松桃片区形成一个高密度分布区,在环梵净山印江片区、石阡片区和思南与德江交界片区则形成次高密度分布区,这些区域的路网全局通达度和村落的全局可达性也相对较高,表明全局可达性与传统村落分布成正比。(3)封闭的地形、道路等级及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了传统村落的交通可达性。铜仁市作为武陵山区域的核心区域,虽然传统村落集中,但是可达性总体水平较差,对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村落文化传承与保护形成挑战,亟待提升。  相似文献   

4.
张凯  闵庆文  许新亚 《资源科学》2011,33(6):1038-1045
分布于湘、黔、桂三省交界地区的传统侗族村落,蕴含着独特的生存理念、文化传统、科学技术,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其中黔东南侗族村寨(六洞、九洞侗族村寨——贵州省黎平县、从江县、榕江县)已经在2006年被列为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后备名单。在长期的农业生活中,这些侗族村落受到农业文化的影响,蕴含着丰富的农业文化内涵,表现出明显的农业文化特征。侗族村落的选址与侗族先民的生产习惯有着某种联系;侗族村落以鼓楼为核心的结构形式是传统侗族社会组织形式的反映;村落的布局、营造受到农业活动的影响;民族建筑的造型、装饰以及建造过程都与农业生产有密切的关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侗族村落也面临保护与发展的问题。要将村落看成是农业文化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注重整体的保护;把握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带来的机遇,发展旅游业;加快现代化改造,改善村落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村落是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每个传统村落都是一个地方特色文化的缩影,因此,对于传统村落的研究和分析,对于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空间分布格局是传统村落的重要构成形式,深入研究空间分布格局,对于掌握传统村落的主要特点和文化形式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较为详细的阐述了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6.
吴凡 《中国科技纵横》2014,(14):267-267
羌族是中国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羌族传统文化是我国珍贵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建筑文化与聚落文明。作者分析了羌族传统聚落的形成原因,对羌族建筑元素形态进行了分析总结,从而寻找总结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和技术的价值,并要求当代应当及时从“道”和“器”两个方面来保护羌族传统聚落建筑。  相似文献   

7.
通过临夏地区回族民居调研和相关文献整理,比较分析临夏回族聚居区各村落自然人居环境和地域文化对民居建筑空间形态、建造技术和材料影响,及宗教、民俗、审美习惯对民居建筑室内布局、建筑装饰和色彩等影响,提取出临夏地区回族民居建筑文化符号,对其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中的应用提出建设性意见,从而改善传统院落全封闭的结构。  相似文献   

8.
陈聪  劳国炜 《大众科技》2021,23(8):140-142,164
文章在分析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分布情况、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发展与传承和成功申报非遗项目的 基础上,探究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现状情况,提出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如何活化利用提对策,进而当前少数民族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9.
沈鹏 《中国科技纵横》2011,(12):157-157
古村落,作为一种传统的人居空间,有着它独特的人居文化思想。村落是自然与人工综合创作的艺术品,其人居环境观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聚落中的古村落,贴近自然、融于山水,有着以“山为骨架,水为血脉”的环境构想;受“世外桃源”居住模式的影响,使追求恬淡、抒情风格的村居生活逐渐成为人们的向往;注重血缘,聚族而居,因此礼制秩序和睦族之风表现明显。本文从中国古村落成因、人文景观、理念基础、景观美学等角度,谈谈中国古村落空间的所具有的基本特点、以及古村落对于今人值得利用和借鉴的地方,展示古村落与我国传统建筑在人居环境文化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过程中,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经历了从一般性到区域性的研究,这对于藏羌彝走廊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研究具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而对藏羌彝走廊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研究在较长时间内,以分别研究藏、羌、彝族文化保护与传承为主流,2015年整体研究才开始受到关注。应当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进行整体研究,可以突出藏羌彝民族文化的紧密联系与比较特色,推动藏羌彝文化资源的整体、协同保护与传承;而且应当将藏羌彝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与藏羌彝走廊的扶贫相结合,作为文化扶贫、脱贫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城乡建设一体化逐渐普及和经济快速增长,国家对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建设发展有了更多的关注与思考。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传统村落的发展有着崭新的机遇。通过对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研究现状的分析,探索传统村落的发展途径,使得传统村落焕发新的活力,是文章命题研究的初衷。目的为了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在理论和实践中有进一步的发展,笔者采用Citespace引文可视化分析软件,辅以NoteExpress、Excel软件,从研究机构、研究作者、研究主题、研究热点等方面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研究状况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研究机构多为各大高校建筑学院,以西南民族地区为主要研究区域;研究作者之间交流合作较少,缺乏权威著作;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传统村落的开发保护以及乡村振兴等几个方而;研究前沿主要体现在研究内容的深度化和随着社会发展,由传统的村落文化探索到乡村振兴发展的转变。结论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加强区域之间、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深入了解国家政策发展,为乡村振兴奠基,解决保护和发展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分析总结希望能够对侗族传统村落保护及发展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岳晓英 《学会》2016,(1):11-17
我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指的是以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保护、推广作为主要业务范围的基金会,其项目主要是运作型,项目内容以传统文化艺术资源的保护、传统文化艺术人才的培养、传统文化艺术的推广为主。在今后的发展中,我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急需解决对各少数民族老艺人所掌握的传统技艺进行整理保存、筹建少数民族艺术数字博物馆、艺术数据库、艺术网络,加强本地化与国际化、具备项目的产业化运作思维等问题,使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价值真正回归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2010~2014年体育核心期刊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成果进行分类描述,提出目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主要集中在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传承发展及对策研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民族传统体育价值研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保护研究、地域性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现状研究、学校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以及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研究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川藏茶马古道沿线传统聚落是古道文化生态走廊的重要构成部分,利用"空间结构"和"空间意象"理论体系,从结构形态、结构方式和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对川藏茶马古道沿线藏族传统聚落环境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实现对藏族传统聚落环境空间的结构性认知和总体抽象。  相似文献   

15.
云南建水融合了中原文化,边疆文化,儒家文化、道教文化与佛教文化等多元宗教文化,实现了多民族文化在建水的和谐共生。本文通过实地深入调研,较为全面地整理了保存较为完整,保护价值较高的传统村落现状,并针对传承保护发展的问题,提出了应遵循的原则及应对策,以期对于今后传统村落的发展和保护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整合与利用边疆少数民族丧葬习俗文化中的声音与影像资源,是保护和传承中国民族文化、构建民族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文章主要阐述边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丧葬习俗音影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分析和探讨如何利用新的音影技术,收集和利用边疆少数民族文化信息资源,以促进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研究,积淀民族特色信息资源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正为进一步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增强少数民族群众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自2009年起,国家民委与财政部联合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特色村寨的形成并非偶然,而是各民族生存智慧、宗教文化,风俗习惯等共同作用的结果:村寨集聚首先是人的社会属性及群居性使然;其次生产生活资源的匮乏促使村民选择群居,以分享公共产品带来的便利及节约生产生活成本;同时崇尚宗法文化的氏族对生存空间的竞争催生了血缘家族与地理空间的重叠,其最直接的影响便  相似文献   

18.
从民族文化看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进光  刘静 《科教文汇》2008,(36):255-255
民族文化深厚内涵的养料孕育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促进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本文从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着点,浅论民族传统体育在民族文化中形成的文化价值体系,并讨论民族文化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作用,以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反排村是黔东南地区典型的苗族村寨,村寨选址于深山之中,建筑分布在山体之上,呈垂直、立体的分布。传统聚落是基于悠久地域文化的影响,是当地民风民俗、宗教信仰、风水学、营造技艺等各种文化的集中映像。主要研究民俗习惯对于反排村的村落空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现存晋商聚落数量众多,保存较好,价值极高,也颇具特色。由于山西各地自然与人文环境殊异,使得不同地区的市居空间环境及店铺民居呈现出独特的地域风貌,体现了附加在自然景观之上的人类活动形态,阐释着环境与文化的关系以及人类的各种行为系统。晋商聚落从市居空间环境的空间形态、景观特色、建筑形式等方面实现了传统民居的变异,将市集与民居巧妙地联系起来,合理地解决了市集与居住这两种空间动与静、开放与私密的矛盾,丰富了聚落的空间层次和环境景观,对现代建筑与环境艺术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