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0 毫秒
1.
周俊根 《初中生》2006,(27):66-71
散文阅读一直是同学们感到头痛的问题.其实只要弄清了散文的特点,就不难解决这个问题.散文的特点通常可以说成"形散而神不散".散文的形如果不散,就不成为"散文";散文的神如果只散不聚,就不会成为好散文.所以我们在鉴赏散文时,要理清作品的形,即材料(生活画面、场景、人物、事件、景物等),分析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作者感受不断变化的思想脉络,揣摩作品的"神",即立意和主旨.一句话,就是要透过散文的"形",把握散文的"神".  相似文献   

2.
散文是一种很自由的文体,它讲究"形散而神不散",学生在阅读时,颇为头疼。教师在进行散文阅读教学时,也常常不知从何处入手让学生掌握阅读散文的方法与技巧。难道散文阅读教学真是"死症",无法可想了吗?笔者认为,可以把"参与式教学"引进来。参与式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其中的积极成分,加强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习者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相似文献   

3.
散文"形散神不散","神不散"就是文章的主题集中明确,而"形散"又加大了考生把握散文主题的难度。形散神凝、博而有纲、短小精悍、联想丰富等这些特征,使得散文阅读的高考命题更是强化了主题辐射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散文阅读一直是同学们感到头痛的问题。其实只要弄清了散文的特点,就不难解决这个问题。散文的特点通常可以说成“形散而神不散”。散文的形如果不散,就不成为“散文”;散文的神如果只散不聚,就不会成为好散文。所以我们在鉴赏散文时,要理清作品的形,即材料(生活画面、场景、人物、事件、景物等),分析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作者感受不断变化的思想脉络,揣摩作品的“神”,即立意和主旨。一句话,就是要透过散文的“形”,把握散文的“神”。只要我们把握了散文“形”与“神”之间的联系规律,就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下面两篇散文,一篇…  相似文献   

5.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文情并茂的文学题材。散文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谓"神不散",主要是说其要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散文的这一主要特点进行教学,帮助学生体会散文的真挚情感,揣摩散文优美、清新、流畅的语言。  相似文献   

6.
王文娟 《成才之路》2013,(20):82-83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中,散文所占的比重较大。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体验散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一、引导学生把握散文的形式美散文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来认真揣摩作者的思路,把握散文内在的行文线  相似文献   

7.
散文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入选语文教材的散文大多语言优美、情感丰富、观点独特,文体特点明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散文的文体特点,引导学生提升赏析水平。结合具体散文篇目,从分析人物描写、分析环境描写入手,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等方式,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水平。  相似文献   

8.
散文的突出特点是形散神聚,而又集文学之诸美于一身,但高中学生对散文的形式和特点了解不多,阅读鉴赏中也就容易出现各种疑惑,加之在现代散文阅读教学中因教师注重强化训练而忽视情感熏陶、强调理性分析而忽视整体感悟,从一定程度上又为学生对现代散文的理解蒙上了面纱。在现代散文阅读鉴赏中,审美感知是基础,审美体验是关键,个性化理解是核心,为此,要提高高中现代散文阅读鉴赏教学效率,教师还得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现代散文内涵的基础上生成出自己的理解,这样的散文阅读鉴赏才会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9.
近两年的高考作文中,采用散文文体的高达20%。如何写好散文呢?通常我们说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这是就散  相似文献   

10.
<正>中学阶段,除了记叙文,大家写得最多的往往是散文。二者的区别可以简单理解为,记叙文往往带有完整的事件,散文则可以没有完整事件,就通过写景状物来抒情。我们常说,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神不散”还好理解,可为什么“形”要散呢?能不能“形”也不散呢?还真不行——因为散文的写作逻辑是,想写什么,却不能只写什么!什么意思呢?你要写好一条江,就不能只写这条江;写好一棵树,就不能只写这棵树,  相似文献   

11.
<正>散文素以"形散而神不散"而为人称道。散文不像小说一样有连贯的情节,不像诗歌一样有动人的节律,但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在阅读和学习散文时一定要抓住其特点。  相似文献   

12.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当前课程内容看,散文在其中占据了很大比重,对散文的情感把握是教学的重难点所在。散文的本质在于"形散意不散",形式上的"散"给学生整体理解文章内容和情感上造成了一定困难,也为教师实现教学目标增添了难度。作者认为,在文言文散文的教学中,应充分借助其"意不散"的特点,即围绕文章的中心——"文眼"展开,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正>散文的基本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其一是指它内容和形式上的灵活自由,即它的内容包罗万象,大至宏观世界宇宙,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作为散文的题材;其二是指它的形式不拘一格,章法灵活自由,行为从容自如,文法变化多端。"神不散"指散文的主旨鲜明集中。这就是散文的魅力。散文的内容大多取材于人们司空见惯的平凡琐事,它靠蕴含在作品中字里行间的神韵,通过平凡的琐事所显示出来的情、理、意、趣来打动读者,是作者对人生或自然独特的感情。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写好散文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促使学生拥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当代散文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点,行文自由,结构具有跳跃性,题材丰富多样,运用的写作手法也富于变化,阅读散文能促使学生更好地提升阅读能力,感受散文独特的情操和趣味,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为丰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掌握鉴赏当代散文的方法,促使学生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教任何体裁的文章时都要揭示作者的思路,散文尤其是这样。这是由散文的“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所决定的。散文的这种“散”与“不散”的辩证统一特点要求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明确:某篇散文“不散”的立意是怎样通过貌似零散的材料得到表现的。这个“怎样”就是作者的构思,就是思路。 文章的思路是因人而异的。散文其“形散”的特点更决定了每篇散文都各有其独特的思路。因此,备课时教师要  相似文献   

16.
正散文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形"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神"是指散文要表现的中心。正因为散文具有这一特点,所以学生在阅读散文,理解散文时觉得比较费劲,在做与散文相关的练习题时也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渎懂散文呢?笔者认为阅读散文时,应顾及全篇,从作品的整体出发,感受完美的艺术形象,理解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简言之就是要学会领悟散文的主旨。一般情况下,散文阅读的重要  相似文献   

17.
本期话题:预设与生成,孰轻孰重?一、教学方向性的冲突上课就像写散文一样,应该做到形散神不散。但在生成过程中不免会出现“神散”的现象,这就是教学方向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形散神聚——这个简洁明了、概括精道的词语,曾经是散文写作的"金科玉律",提到散文,这四个字就"噌地"从脑海里冒出来。这个词实在是好的说法,它既是方法论,又是评价观——写散文时它是"写作指南":形如何散、神如何聚;读散文时它是衡量标准:是否做到了"形散神不散"。一篇散文从"制造出品"到"质检优劣"都围绕这四个字展开,可见"形散神聚"的说法多么深入人心。有时候,什么一好,就成唯  相似文献   

19.
<正>散文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一直很大,语文教师通常认为散文教学具有"可讲性",能够从中发掘出更多的"人文性",但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仍然注重于"形散而神不散"、"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及"托物言志"的套路教学模式中,无法提高学生散文方面的阅读审美能力。所以笔者在本文从散文言语审美能力方面着手,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言语等字里行间对散文进行审美。一、注重散文"诗性"化语言教学,提高学生言语审美能力"诗性"化语言具有音乐美、词藻美以及意境美等,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要上出语文课的特点,要爽朗、洒脱,不要怕越雷池半步;但又不是“一行白鹭上青天”,漫无目的,放任自由。要像写散文一样,形散而神不散。语文教学的“神”就是人情、人理、人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