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汉熟语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熟语翻译要处理好语言与语境的矛盾,既要译出原语熟语的形象、喻义,还要译出其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所以在将英语熟语译成汉语时,要采用直译法、套译法、借用法和意译法.  相似文献   

2.
汉语熟语作为汉民族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汉民族思维和认知模式、审美情趣和文化意韵,是汉语言的精华。然而,能够将汉语熟语没有任何意义缺失地译成英语却并非易事。本文试结合Anthony Appiah提出的Thick Translation的理论来探讨汉语熟语的英译方法。  相似文献   

3.
熟语承载着十分丰富的文化信息,熟语的翻译历来被看成是翻译的一大难事。在翻译过程中,异化或归化熟语中的文化信息都可能引起争议。通过对《汉语熟语英译词典》的分析,我们了解到,以平等对话的态度,对熟语中的文化信息进行描写,并辅以语境的帮助,开展文化间的互动,这样才能真正做好文化的传播,达成异质文化的共生和交融。  相似文献   

4.
宋洁 《考试周刊》2014,(77):29-29
熟语是指较为常用的固定短语。熟语用词方式固定,语音相对和谐,语义结合紧密,是各国语言中都会出现的词汇单位,其包括的范围较广,如成语、惯用语及言语等都属于熟语的范畴。由于熟语是经过长时间形成的,因此凝聚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隐射着各国的历史。其就如一面镜子,是整个社会的一部分。由于各国有着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对于熟语部分的处理尤为需要谨慎。本文结合实际例子总结熟语翻译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并解答,使大家能够更好地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5.
英国有句谚语“Translators,traitors”是讲翻译无法绝对忠实于原文,译文与原文时有出入。事实也的确如此。英汉两种语言文化历史悠久,包含有大量的熟语,由于文化的差异,这些熟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有些熟语译文未能准确地反映原文语言中所包含的各种文化信息,导致翻译的“文化不等值”现象。“等值理论”作为西方翻译理论的一种新兴理论,在五六十年代已受到西方学者的高度重视。“等值理论”中的“文化等值论”能帮助译者从“文化”这样一个崭新的角度,去分析熟语译文中的不当之处,对提高译文质量可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谚语是一种熟语,是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语反映深刻的道理。作为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一门语言,必然要学习这种语言中的谚语。英语谚语也必将成为英语学习的重要内容,在英语学习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刘哿主要探讨英耀隧啷拜臼邕副哟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1984年,英译本《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问世,译者杨宪益、戴乃迭采用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式对原作涉及的大量熟语进行了再塑造。首先介绍了熟语的定义、分类及常见的熟语翻译方法,然后以英译本《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的惯用语、俗语翻译为例,探讨了该译本中熟语翻译的得失。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熟语是语言中的精华,也是翻译中的难点。本文通过举例归纳出泰语身体器官熟语汉译时应注意的问题,提出直译法、意译法、扩展法、注释法的翻译策略,对学习和了解泰语、泰国文化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俚语是英语语言中举足轻重的一支,它是亚文化的语言栽体。因此,俚语翻译不仅仅是语亨的翻译,更是文化的翻译。本文拟结合英汉俚语翻译中的实例谈谈如何在俚语翻译中做好文化“传真”。  相似文献   

10.
新闻英语翻译理论及翻译中的"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曜 《考试周刊》2007,(25):12-14
本文对新闻文本尤其是新闻英语文本固有的语言特性、文本特点、类别和结构进行描述,对中西方现有的翻译理论体系和翻译标准进行阐述,罗列现有的对于新闻英语的研究的理论及其标准的定位,从中吸取已有的理论中的精华部分,从而结合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载体上的英语新闻及其中文翻译作品实例的具体分析和研究,来探讨如何在新闻英语翻译中除了应用传统的翻译理论之外,运用翻译美学和翻译传播学的理论,以达到“雅”的程度,给读者以精神层次的满足和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1.
如何翻译“立片言以居要”的小说名一直是翻译界探讨的一个论题。试从如何将原语标题译成目的语标题出发,提出套用成语熟语诗词、引经据典、开门见山、改译民族性译题、使用双关语、语法变通等六种可供借鉴的方法。同时,提出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名的翻译标准与方法应与小说名的翻译标准与方法有所区别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翻译目的决定了翻译策略,而翻译策略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翻译目的的实现程度。文章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并根据广泛认可的熟语分类方法,将熟语分为格言、谚语、惯用语和成语,按类别分析《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德译本中熟语的翻译策略。政治文献的翻译目的仍然是向国外受众传播中国的执政理念,因此不论是诗词歌赋还是熟语用典的翻译,都不能"喧宾夺主"。在此译本中,译者根据翻译的目的,针对不同的熟语类型采用了不同的翻译方法,既保留了原文特色,又照顾到译本的可读性,为整部作品的翻译目的实现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于鑫宇 《英语广场》2024,(10):19-23
莫言《生死疲劳》中的叙述语言极具特色,乡土气息浓厚,使得英译的难度大大增加。本文通过文本细读,列举《生死疲劳》葛浩文英译本中的熟语翻译实例,探析其翻译策略,发现葛浩文在翻译熟语时以异化策略为主,归化策略为辅,最大限度地展现了中国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4.
在英汉、藏汉翻译中,英语中的dragon和藏语中klu都被译作“龙”。实质上,龙、klu和dragon是不同民族长期文化积累的产物,互相之间没有形貌上的同一性和文化内涵上的类似性,所以将dragon和ldu译成龙,是在翻译过程中忽略了三者之间文化不等值的缘故,是一种误译。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各国语言学家和教育者们逐渐开始关注文化在外语教学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熟语是民族语言的精华,有着浓郁的文化特色,对外语教学有着较大的帮助。英语熟语是英民族语言中经过人们长期使用,久而久之形成的固定的词组、短语或者短句,很多熟语简短上口,非常容易记忆,因此深受广大英语使用者的喜欢,并且在英语教学中成为了帮助学生们了解英美国家文化必不可少的助手,在外语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基于此,从熟语的起源及功能出发,通过对一些简单的英语熟语的列举,讨论它们在外语教学中的实际作用,以期达到更好的外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熟语作为英语语言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引起了众多学者的研究兴趣,因其组成和意义都具有一些独特之处,熟语成为英语学习中最难的领域之一。本文首先探讨传统的熟语观,然后指出其不足,再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研究英语熟语的意义,以期促进英语熟语学习。  相似文献   

17.
语言与文化是分不开的,语言是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又受文化的影响。熟语是人们经过长时间对语言的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短句,其内容精辟,寓意深邃,表意生动,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为人们所广泛使用。熟语常具鲜明的形象,浓重的地方色彩,故可以作为语言文化的代表。本文由熟语中分析中英两种文化在价值观念、审美习惯、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加深我们会对两种文化的民族特征的了解,这有利于我们在跨文化交际和翻译实践中更准确的把握两种语言。  相似文献   

18.
熟语是民族语言的一面镜子,是一个社会的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价值观、思维方式等信息。译者必须根据汉文读者的认知和接受能力采用适当的翻译方法把俄语熟语再现出来。本文实践出发,发现熟语翻译常见的问题,进而研究其解决对策,更好应用与实践中。  相似文献   

19.
所谓英语中的“转类形容词”实际上就是英语修辞学中的“移就”修饰格。与之相对的汉语修饰格称为“转借”。在翻译应用中.由于它们有其共同点,许多词语是可以按字面来翻译的,从而保持语言的修辞效果与特点。但英语与汉语之问在寓意、习惯等等各方面的表达方式上存在着大量的“不通”之处。这一方面若是运用直译的手法,便会产生词不达意,迷惑不解甚至误解的后果。本就此现象稍作一定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文化即是人类的精神创造物,修辞是增强言辞或文句效果的艺术手法,翻译是将一种语言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一种实践活动.作为高年级英语学习,特别是对"高级英语"的学习,文化、修辞、难句翻译是"高级英语"学习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三个问题.文章试图从文化、修辞对"高级英语"教材中难句翻译的影响,说明文化、修辞与难句翻译是"高级英语"学习中的三大主要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