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04年香港特区政府提出建设区域教育枢纽的设想,作为“一国两制”框架下香港特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建设区域教育枢纽,建立与“一国两制”相耦合的特区高等教育,对于香港和内地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也彰显“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价值。香港特区区域教育枢纽政策既是对国际高等教育竞争的回应,也是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呼应,更是对“一国两制”的响应。根据“一国两制”理论,基于“全球—国家—地方”分析框架,探讨“一国两制”下香港特区区域教育枢纽建设,发现香港特区区域教育枢纽建设选择高等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区域化和高等教育多元化三大发展战略和建设路径,在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深化区域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和促进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区域教育枢纽建设初具形制,未来可期。  相似文献   

2.
当前国际化形势多变而复杂,高等教育面临着国际化的机遇与挑战,国际化发展的策略与路径的选择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关键因素。简·奈特从高等院校的角度阐述了学术策略和组织策略两种国际化发展策略类型,并总结了阻碍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要素。在借鉴其国际化思想理论的同时,我国应在考虑资源条件、历史文化和政治经济环境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已迈入“全球化”时代。这20年间,高等教育国际化发生了巨大变化,呈现了“ 初始—依赖—独立”三个阶段性特征。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竞争进程不断推进,构建行之有效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评审指标体系迫在眉睫。自2013年始,亚太地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组织(APQN)开始了亚太高等教育国际化标签(APQL)理论与实践探索。文章基于2019年对印度共生国际大学开展APQL的评审过程,概述了高等教育国际化评审指标,分析APQL评审目的、标准、步骤和方法,总结了APQL的4个特点:一是促进亚太地区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二是采用质性评审与定量评审相结合的方法;三是凸显“过程性与产出性评审并重”的评审理念;四是强调“国 际化与本土国际化并重”的国际化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4.
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未来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冠疫情给全球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带来严重冲击,其加剧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变革。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高等教育格局面临重构,高等教育国际化流动模式与主体也将随之发生转变。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除了要从经济驱动转向文化理解,构建多元化、可持续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新模式外,还应提高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多样性。中国要在正确看待政治、经济、教育环境变化的基础上认识到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地缘政治的关系仍然牢不可破,高等教育国际化中的“文化霸权”短期内仍然难以撼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规模与质量矛盾仍然长期存在,进而强化研究、大力创新、文化引领并重视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此更好地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知识外交是西方学者提出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理论研究的新范式,其核心是突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实践和研究创新与国际关系之间相互推进的过程。知识外交是“软实力”作用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更新诠释和理论进步。文章从比较教育的视角出发,通过对知识外交理论内容和特征的介绍,分析该理论与其他国际化理论的异同及其与中国教育对外开放的异曲同工之处,同时结合国内高校的国际化实践,探讨中国大学国际化发展的路径和方向。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化与区域化双重时代背景下,中国——东(南)盟多边合作、“西部大开发”和“泛珠合作”历史机遇,促使云南——东(南)盟国际合作与交流正逐渐从政治经济文化层面跃升到教育层面,而云南——东(南)盟高等教育国际化已逐渐成为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与交流的突破口。本文从政策视角阐述云南与东(南)盟主要国家进行高等教育国际化合作的发展路径,以期从理论和实践上推动云南高等教育“走出去”战略的深入和提升云南——东(南)盟全方位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同时为社会经济和教育文化多重欠发达地区开展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7.
在地国际化是基于非跨境流动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模式,其根本目的是在本土环境中培养全体学生的国际化素养和跨文化能力。在地国际化作为新兴的高等教育理念,在后疫情时代引发了更广泛的关注。基于对在地国际化的内涵与特征的述评,以及外语教育在地国际化实践的动因分析,在地国际化外语跨文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以学校(组织维度)、课程和活动(课程维度)、教师和学生(人员维度)为主体,从三个维度探讨在地国际化跨文化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路径,为在外语教育中提升全体学生的跨文化能力,解决外语教育公平、“中国文化失语”等问题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维度的发展,人们总是在不断为其寻求新定义,产生了多种“高等教育国际化”定义。不同人对于“高等教育国际化”具有不同的理解。文章分析了造成该术语多义性的原因。高等教育国际维度具有多种发展趋势,衍生出一系列相关术语:“高等教育全球化”、“跨境教育”、“跨国界教育”、“境外教育”、“无边境教育”、“教育贸易”、“赢利的国际化”、“非赢利的国际化”、“国内的国际化”和“国外的国际化”。文章辨析了这些概念的涵义、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跨文化交际是高等教育国际化过程中不同国家、民族、宗教之间进行文化联系的最基本的形式。由于不同国家、民族、宗教之间的文化差异性,特别是在“文化殖民主义”操纵文化、教育话语权的不平等国际格局下,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过程中,存在着国家的文化安全问题。对国民特别是青年大学生进行国家文化安全教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0.
麻省理工学院以国际化的高度来定位使命,是全球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世界一流大学。根据简·纳特的教育国际化理论,经过梳理其国际化理念和实践模式,凝练出全球化战略的理论模型,即“四位一体”的基本模型、以点带面的延展模型及以干拓枝的网络模型,厘清了其模型框架下国际化战略的内在运行机制和实施路径。其模型化的国际化实践对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镜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国际化在不同的国家、地区有着不同的理解,为了能够对高等教育国际化有一个总体的认识,文章主要围绕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以及构成要素对以往的文献进行对比归类。在此基础之上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最终得出以下结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包含"过程论""氛围论""系统论"三个角度;经济动因、技术动因与国际政策动因共同推动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博洛尼亚进程作为欧洲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式,体现了高等教育发展需要国际化、完善制度建设、加强培训评估机制,以保障国际化沿着科学方向发展的趋势。西班牙作为接收留学生和送出学生最多的国家,在研究生教育改革方面开展了促进师生流动、加强培训评估的积极探索,依托"伊拉斯谟"计划积极开展"欧洲硕士点"学位建设推动研究生联合培养进程;在保障机制方面探索了教师发展培训机制和教师发展评估认证机制。这种"外联内修"的发展模式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的发展要坚持“职教性”的同时,要回归和凸显“高教性”,并在“职教性”和“高教性”之间取得平衡。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文化塑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和“服务产业、服务社区、服务市民”的办学宗旨及质量、文化、社区、国际化、创新-性等发展战略,从而探索出高职院校办学规律与差异化和特色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日本进行了基本方向为“国际化、多元化、社会化”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有着重要启示:必须从战略层面进一步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与功能,必须从立法层面建立健全高职教育法律体系,另外,还要在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结构的基础上,注重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多元化、个性化、社会化发展;明确政府定位,发挥政府在高职教育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亚洲高等教育国际化受到全球化的双重影响。一方面,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西方模式极大地规范和推动了亚洲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水平,提升了其全球竞争力;另一方面,西方标准在亚洲的认同和普及理所当然地"再殖民化"了亚洲的高等教育,这是亚洲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而亚洲的出路在于通过整合西方模式和自身的优势创造出符合自身发展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制式"。  相似文献   

16.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当下语境,无论是高水平大学自身发展诉求,还是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思量,探索世界知名大学的发展路径已成为各国及大学的新"风向"。通过对世界30所知名大学相关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对世界知名大学发展的历史与现代逻辑的透析,进而得到些许对我国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当前,马耳他仅有一所大学和两所职业型高等院校,属双轨制高等教育体系。微型国家与地区不是巨型国家的“缩小版本”,有其自身的独特性。高度的外部依赖性使微型国家与地区高等教育系统呈现出微型开放的特征。因而,国际化是马耳他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而博洛尼亚进程是马耳他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国际化、大众化的推进,高职教育研究所应成为高职院校不可替代的内设机构。高职教育研究所应把院校研究作为重点工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出谋划策,逐步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研究中心、院校改革与发展的咨询中心、高职教学研究成果的交流中心,成为学校领导及相关部门决策的"智库"。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国际化给新时期地方高校的外专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地方高校外专工作要积极探索"引进"及"后续使用和管理"两个环节的改革。从聘用目标、聘用政策、管理机制、环境建设等层面探讨提高外专聘请和管理效益的思路。正确的聘用目标定位是提高引智效益的必要前提,有效的聘用政策定位是提高引智效益的有力保障,合理的管理机制定位是提高外专管理效益的要义所在,和谐的环境定位是提高外专管理效益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高职商科类专业学生应具备"听、说、读、写"技能、协调组织管理技能、自主构建学习技能。湘潭职业技术学院在高职商科类专业岗位通识教育模块的设计中,坚持系统化与综合化、通用性与迁移化、国际化与市场化原则,设计了"价值观与专业认同""听、说、读、写、管""人文、身心修养与保健""职业能力拓展"技能等四个通识教育模块化课程,较好地实现了商科类专业学生发现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