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霍殿阁(1886—1942),字秀亭,河北沧州人,八极拳宗师"神枪"李书文的得意弟子,霍氏八极拳的开山鼻祖,武坛一颗璀璨的明星。他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贴身保镖,一度为国家尊严施展身手,震慑日本浪人;为了民族荣誉接受挑战,大败日本高手。他最终还是郁郁而终,为民族,为国家。他用自己的一腔热诚,奠定了近代武术的传承与发展的根基,同时也谱就了他个人不朽的传奇。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泰安市档案局馆,市外事办接待了一位泰安人民的老朋友,八十四岁高龄的日本友人——盐谷保芳先生。盐谷保芳是泰安人民的朋友,因为他是中日友好的使者;他也曾是泰安人民的罪人,因为他的双手的曾经沾有中国人民的鲜血。1942年盐谷保芳随日军入侵中国,任59师团曹长,在泰安火车站驻扎四年之久,其主要任务是将我省境内的大量煤、铁矿石资源掠夺到日本国。在执行战斗任务时,他带领部属枪杀过我抗战士兵,鉴于这一亲身经历,盐谷保芳特别憎恨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战败回国后,他创建了对中友好民间组织“日本衣会”,大力宣传日军侵略中…  相似文献   

3.
我们听说最近流行又艺复兴,而所谓的文艺复兴实际上有两种,一种和意大利有关,但我们不怎么关心,另一种则是指打魔兽的人四渡赤水出奇兵。比如HeroDeathKnight(这是个挂羊头卖狗肉的,名叫死骑,用的是暗夜,你说这暗夜怎么可能选到死骑当英雄)——我们下面用death来称呼他——的暗夜就打得很豪放,开局BR-BM,这根本就是112时代的流行战术,谁都知道他要出兽王。但是他的对于——我们下面用cloud睐称呼他——就不知道,所以他还是按部就班地BC-BA-BZ。  相似文献   

4.
凯恩斯(1883—1946)生于英国剑桥。二战期间,他是英国经济政策的主要制定者,由于他力主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和致力于创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战后世界经济复兴做出巨大贡献。他的经济学论著《通论》被世界经济学界誉为“凯恩斯革命”,而《货币论》则是他最负盛名的力著。 1996年是凯恩斯逝世50周年,日本经济学界围绕凯恩斯经济学理论展开了一场唇枪舌剑的辩论。以日本经济研究中心会长金森久雄为首的共感派认为凯恩斯理论最适于日本,公共事业投资至关重要。以日本经济计划厅调研局审议官新保生二为首的怀疑派认为,凯恩斯理论在日本不通用,主张进行经济构造改革。东京大学教授吉川洋推出自己的新著《凯恩斯评  相似文献   

5.
侃吧     
《新闻世界》2008,(5):60-61
“酒桌公务”不掀,“酒场烈士”难绝。——报纸一篇文章的标题 丈夫是健康而不在家的好。——日本女人中流行的一句话 火星人落到地球上被逮住了。北京人会问他与人类有没有血缘;上海人会搞外星人展览,卖门票;广东人会问他身上哪些器官可以吃;而温州人则会立即打听火星上有没有生意做……  相似文献   

6.
现在美国的企业面临的问题,是和日本的企业进行竞争,尤其在国际市场上,美国企业要和他们的强敌——日本企业进行格斗。无论在电子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工业与轻工业方面,日本的产品在国际舞台上,都要取代美国;而且一些产品打入美国国内市场,成为美国工商业的劲敌。80年代开始,美国工商界虎视眈眈地注视着日本。陷入困境的美国一些工业部门,一面祈求政府积极采取贸易保护和关税壁垒政策,另一面努力整顿内部,提高企业的实力,以便和日本进行抗衡。《公司文化》一书,就是为美国企业同日本企业进行竞争提供良方。  相似文献   

7.
人民群众呼唤雷锋,我们的时代需要雷锋;但愿日本企业学雷锋不再是新闻——  相似文献   

8.
是他拍下了鲁迅的最后一张留影,拍下了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聂荣臻将军和日本小姑娘等一大批著名历史照片。他是中国革命战争时期颇负盛名的摄影家,但38岁时被军事法庭处死,他的名字曾一度在历史中被抹去——  相似文献   

9.
《家在我心中》是电视系列纪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中的一集。《我们的留学生活》是由在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自己集资,历时4年屡经磨难制作完成的。这部纪录片共10集,每集约50分钟,记录了鲜为人知的中国留日学生的生活。丁尚彪是留日学生中的一员,他在日本已经度过了8个年头,《家在我心中》主要记录的就是他与远在上海的家人是如何共同努力,并最终实现让女儿  相似文献   

10.
《家在我心中》是电视系列纪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中的一集。《我们的留学生活》是由在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自己集资,历时4年屡经磨难制作完成的。这部纪录片共10集,每集约50分钟,记录了鲜为人知的中国留日学生的生活。丁尚彪是留日学生中的一员,他在日本已经度过了8个年头,  相似文献   

11.
文学部唯野教授[日]筒井康隆著,何晓毅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风雅颂阎连科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江晓原:我最初知道筒井康隆的名字,是因为根据他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日本以外全部沉没》(2006)。他是日本著名的科幻小说作家,年轻时还有过当电影演员的梦想,不幸因为身高的原因未能如愿。这件使他耿耿于怀的事情后来总算有了补偿——在电影《日本以外全部沉没》中,他作为"特别出演",小小过了一把演员瘾。  相似文献   

12.
目前,日本最大的书店——纪伊国屋书店另辟蹊径,利用日本大型联机数据库系统,积极有效地为读者提供多种信息服务,主要有: 1.日本政府部门报告 提供出自日本政府有关部门、银行、经济团体等决策机构的经济、产业、技术报告书的有关信息; 2.日本企业经济情况 提供上市股份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有关信息,以及企业联合、企业海外投资、企业负责人、大股份持有者的情报信息;  相似文献   

13.
1月3日,以自己亲身经历揭露侵华历史的日本老时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副馆长兵东史郎,走完了人生的旅程。的段月萍依然清晰地记得1987年东史郎的南京之行。94岁的东史郎走得极为平静。作为一个曾经亲历——1987年12月13日晨,由洞富雄、藤原彰等十几位一段历史大背景之下的人,他为历史留下了他的勇“南京事件调查研究会”的日本左翼学者从东京飞抵气、良知和责任,他的晚年无愧于天地。因为,在他上海,在接待方眼中,东史郎不过是这次活动中的一下跪的地方,在他痛心的时候,在他说出真相的时个小角色——由学者带来的一位老兵。在早…  相似文献   

14.
王云五以"教育普及"和"学术独立"为出版方针,使得商务印书馆成为中国近代出版史上的重镇。同时,他将西方现代的企业管理思想引入了商务印书馆。他最让人感佩的,是其文化使命的自觉担当。王云五数次复兴遭  相似文献   

15.
<正>身为大型企业IT主管的谢冲(化名),发现与日趋频繁的安全事件做斗争,努力维护企业安全制度已经成了他最近面临的关键挑战。滥用、错误配置、恶意访问关键企业系统渐臻盛行,仿佛阵阵不停息的火焰,向他袭来。想想吧,即使他在办公室里面马不停蹄,他还不得不优先保证高级经理们的需求,让他  相似文献   

16.
台湾著名摄影家阮义忠编辑出版了一本《当代摄影大师》,书的副题是“20位人性见证者”。其中第14位是尤金·史密斯。史密斯一辈子都在干新闻记者,1958年曾被评为世界十大摄影家之一。书中这样评价史密斯:“他不理会什么样的表现才够得上艺术水准,他只拍人,只拍受苦受难的人,只拍勇于向命运挑战的人,只拍为别人而付出的人,只拍需要大家去关心的人。”能够印证这一点的最典型的作品,同时也是史密斯新闻摄影生涯中里程碑式的作品,就是他的关于日本“水俣症”的图片报道了。水俣,是日本九州熊本县的一个小渔村。渔村附近有一…  相似文献   

17.
十 多年前,他作为一名技 术人员服务于外企;八 年前,他作为国家图书 馆的总师进行过成功的布局;几年前,他离职赴美学习;几个月前,他重返北图接受重任。他就是孙卫——一位正肩挑四亿I T 项目的CIO。成功转型 布局六年结硕果1996 年,正是互联网在国内刚刚兴起的时候,孙卫辞去了外企的工作。在一位朋友的邀请下,他来到了国家图书馆。相比北图的老员工们而言,这个时间不算早,但这对时近中年的孙卫来说,是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也意味着将迎接新的挑战。孙卫放弃优厚的薪酬和得心应手的职位,选择了相对清贫而又毫不熟悉的数图行业,…  相似文献   

18.
他不是企业界的明星,但曾经工作的企业备受推崇;他曾经在一家著名的儿童图书公司效力,并为企业创下过4个亿的销售额。然而他却选择了离开。职业营销人的流动是种常态,但离开大公司出去寻找更广阔的舞台,甚至成为潜在的竞争对手,对原来的企业来说,一定是个更具冲击力的变量。游安良用1年的时间创造了许多成绩,按照游安良的说法,他是一个直率的人,好男儿志在四方,他没理由不挑战一下自己。智之虎成功的企业理念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随着笔者的笔触来了解一下吧。  相似文献   

19.
如今许多日本人最不喜欢的一 词是“再构造”。这个词最初 的意思是指对公司进行合理改造,可是到了现在却演变成裁员,许多公司职员听了心惊胆颤。 日本各公司为应付经济衰退,降低成本,1994年一年共裁减12.8万多个职位。其中,日本最大的电讯公司——日本电信电话公司裁员最多,共裁减近2.2万个职位,占全公司员工的9.5%。 日本公司大规模裁员,实际上是从1993年开始的。1991年,欧美的经济衰退带来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再加上日元升值,企业的一系列问题暴露出来。一方面是企业的  相似文献   

20.
王谦  王丹 《档案时空》2018,(3):13-14
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资产阶级实业家.他把实业和教育作为国家“富强之大本”.为了实现“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主张,他在南通创办了大生纱厂和其他企业,又用工厂的利润办了我国第一所师范学校——通州民立师范学校.1903年,张謇到日本考察实业和教育,通过参观日本的博览会和博物馆,受到很大的启发,回国后便竭力倡议创办博物馆.1905年,张謇上书清朝政府学部和张之洞,建议在北京创建合图书馆与博物馆为一体的“帝室博览馆”.然而清政府却对他的上书不予理睬,最后他只好自己在家乡南通创办了一座博物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