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县机关干校办学招收对象是社会的成人学员,是成人教育的组成部分。在成人教育向“终身教育”过渡的过程中,机关干校也属于这链条中的一环。  相似文献   

2.
陕甘宁边区先后办有20余所高等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一个新的、完整的、能够适应革命战争与边区建设需要的“干校教育模式”。该模式有其特定的办学宗旨和指导思想、课程内容、办学方式和管理体制等。这种“干部教育模式”对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面对当前市场销售疲软,少数企业生产任务不足的暂时困难,成人教育部门怎么办?四川仪表总厂干校转变教学观念,为企业后劲着想,深入基层培训车间主任。现已培训135名,占应培训人数的96%。 干校原来是“坐等办学”,办什么专业和培训多少学员由主管部门确定。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特别是去年下半年以来企业面临的新情况,学校转变观念,主动深入企业基层培训车间主任,并把全脱产改为半脱产,把在校上课改为到分厂分片授课、辅导,缓解了工学矛盾,有利于学用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4.
当第一干校业校在耀华设校时,葉崇焜第一个响应号召担任了干校教师。在起初,她是怀着一颗火热的心,要为教好干部而努力,可是一到课堂上看到同学们随便进出,  相似文献   

5.
文本"空白"和文学翻译的再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西方接受美学中关于文本“空白”的理论 ,从语义空白、内涵空白和价值空白三个方面 ,对文学翻译的再创造及其“度”进行分析 ,并指出文本“空白”促成了文学翻译的再创造 ,同时 ,文本的确定性也规约了再创造的“度”。  相似文献   

6.
面对复杂多变的总体形势,工会在国家发展和社会转型中的有益作用日益显现,对工会干部培训的现实要求也变得十分迫切。工会干校是工会干部培训的重要阵地和主力军,而市级的工会干校面对的是最基层的工会组织及工会干部。本文以杭州市总工会干校为例,立足于工会干训的实际情况,从干训的现状入手,分析若干不足之处,对转型升级发展提供有益建议,为更好开展工会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确立从作者的“自审”角度来解读作品,是源于笔者认为杨绛在干校中当时的生活状态,同回京八年后通过回忆来记录的状态,虽在叙述事实上不存在太大差异但在情感上会有一定的变化.如,社会生活的变化,历史语境的变化,自我生活状态的变化,人生经验的变化,知识心理构成等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作家的创作.即使这些影响是细微的,但笔者认为不应该忽视.因此,本文试图通过文本分析来寻找这种差异.而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弥漫着关于反思、自审、忏悔、伤痕这些命题的文学环境下,但凡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这些作家们都会将这一人生经历用这些情感来消化.而杨绛的家庭环境、知识构成、人生阅历则将她的这一遭遇淡化,而且不断在从自身找原因,从而确立了她从知识分子“自审”角度展开.  相似文献   

8.
回顾“寻根”文学运动的兴起与衰落,着重剖析寻根作家们理论文本与小说文本之间的脱节及在理论文本中对文学寻“根”的建构赣与对文学之“根”的理解把握之间的距离;揭示“寻根”文学运动中民族传统文化进一步夫在与深层次原因,并希图经由失落原因的分析探讨民族传统文化承继与繁荣中国当代文学之间的关系及其创造性转化对于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普夫妇长期以来被解读为经典的“恶人”形象.这种简单粗暴的解读影响了学生对作品的深度理解,把学生与真实的文学、真实的人、真实的生活隔离开来.深度的文本解读,就是要打破这种“标签化”的理解套路,尝试还原真实而复杂的“人性”.文章试图通过文本细读,体会菲利普夫妇真实的人性,并运用对比阅读和格式塔心理学相关原理,尝试打开“我”的视角,体会人性温度,全面解析小说主题.  相似文献   

10.
正《干校六记》是薄薄的,和书架上的《洗澡》、《我们仨》相比,毫不起眼。所谓"六记",是《下放记别》、《凿井记劳》、《学圃记闲》、《"小趋"记情》、《冒险记幸》和《误传记妄》六篇,记述钱钟书、杨绛夫妻二人于"文革"时期从京城下放干校"劳动学习"的散文。杨绛文  相似文献   

11.
从男性气概、男性主体的角度论述1980年代文学的一个重要面向,能够看出“男子汉”文学及其话语如何表征了现代性意识形态和宏大叙事,通过发掘文学文本中的社会文化要素的文化分析方法以及文学文本与其他社会文本、场域的互证分析,能够发现它们的表征机制以及时代的生活经验、“情感结构”的支撑和运作。  相似文献   

12.
幼儿文学读者处于 3 - 7岁的特定年龄阶段。其生理、心理特征 ,以及由此所决定的知识结构与阅读理解能力 ,为幼儿文学创作设置了诸多困难 ,也对幼儿文学文本提出了若干规范。本文从“作者与表达”、“读者与接受”、“文本与语言”等三个方面对幼儿文学的文本特征及其创作规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走出去",要以翻译为媒,中国文学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蕴,是对外翻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在实际翻译活动之中,正是因为这种内在的精神内蕴,文学翻译经常遇到文化缺省,译者在处理时,要有正确的翻译取向,辅以适当的翻译补偿策略,才能顺利解决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干校六记》葛浩文英译本的得与失,希望能够为今后相似的翻译情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赵朋 《闽江学院学报》2007,28(1):105-110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译介理论研究不断升温,研究的热点也呈现出多元视角,但其核心问题仍然是如何在译文与原文之间处理好对异域文化的传真。对于翻译文化研究应从文化研究、文学文本操纵的“失真”及其求“信”方面着手,分析文化和意识形态因素对文学翻译的影响,阐述翻译的“文化传真”功效所具有的相对性。  相似文献   

15.
苗族的“歌” ,是苗族文化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是苗族文学文本。苗族文化的传承 ,主要靠他们的“歌” ;对于无文字的苗族 ,其文学文本只能靠“歌”来留传。歌作为苗族的文学文本 ,将语言、音乐和诗三者巧妙地结合为一体 ,是地道的“诗歌” ,与诗有很大差异。“歌”的基本形式是歌种子、歌干、歌花。歌具有相当复杂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从新历史主义的视角剖析,E.L.多克托罗的《拉格泰姆时代》烙有“文本的历史性”这一显著特点。该文本不仅反映了其所处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状况,还参与创造了作者所处时代的思想文化历史,形成了新历史主义所认为的文学和历史的那种互文关系,展示了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相结合的新历史主义文本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世说新语》作为汉末魏晋时期众多文献资料汇总的集大成之作,仅仅研究《文学》篇的前半部分从“郑玄在马融门下”起至桓玄“自叹才思转退”65条,就可以具体而微地发掘出这一时期经学衰落转型、玄学方兴未艾和佛学后来居上的学术嬗变轨迹。这样新颖而有限的观察视角,说明《世说新语》文本对于学术思想研究的真实价值还有待进一步开掘。  相似文献   

18.
文学文本中的“功能”与“合法性”关系是当下西方文论界较为关注的一个热门问题。本文以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流变为研究对象,从文本的角度进行比较研究,认为同一个故事其文体的变迁、叙事的变化所蕴含的则是文本功能的变化,而功能的嫱变又不断驱使着文本在真实意义“合法性”上的递减。进而笔者从具体的文本研究入手,厘清其根本动因在于俗文学(故事)处于“大众文化”语境下发生的叙事变迁。  相似文献   

19.
文学文本中的“功能”与“合法性”关系是当下西方文论界较为关注的一个热门问题。本文以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流变为研究对象,从文本的角度进行比较研究,认为同一个故事其文体的变迁、叙事的变化所蕴含的则是文本功能的变化,而功能的嫱变又不断驱使着文本在真实意义“合法性”上的递减。进而笔者从具体的文本研究入手,厘清其根本动因在于俗文学(故事)处于“大众文化”语境下发生的叙事变迁。  相似文献   

20.
战争是自有人类以来生生不息的文化现象,战争文学是中外文学史上特殊的一页,在战争主题的言说上.“人性”、“和平”、“启蒙”,乃是战争文学的重要母题,以此为内核而构成的和平文化及其思想指向,亦是战争文学的价值蕴含与灵魂所在。故,战争文本承栽着“民族历史”与“文化记忆”,而战争文学对于“人性”有着立体的透视与深度刻写,战争主题则内含着“和平”的诉求与“启蒙”的意义,文章以此为学术支撑,在世界战争文学的背案上,对中国当代战争文学展开理性透视与学理分析,在全面论述战争文学价值的基础之上,揭示了“战争”与“和平”的辨证关系,阐释了战争文学内蕴的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